华为推崇经营分析,而不是单纯的财务分析。任正非先生曾不止一次提到过,财务分析一定要结合实际,服务业务部门,否则分析报告的作用有限。具体言之,财务分析要透过财务数据挖掘背后的业务原因,指出问题,找出对策,落实责任,到期考核。这么下来,财务分析自然突破了财务的范畴,成了一把手工程。 通过前几篇文章对财务尽职调查和财务分析关注点的框架梳理,在我们去一家企业尽调之前,脑海中肯定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流程以及重点要关注和访谈的问题清单。那么如何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每一项报表科目反应的会计语言是什么?如何通过财务各个科目的调查,来判断企业实行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呢?了解实际核算中确认收入的具体标准,是否存在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或虚计收入的情况?核查企业在会计期末是否存在突击确认销售的情况,分析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是否与销售收入变化情况相符,关注关联交易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真正流入企业? 以上问题都需要结合一个个基本的会计要素来分析,本篇文章我们从资产类会计科目入手,简要分析每个科目的分析角度及重点科目的财务造假手法!(本期流动资产科目: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 货币资金 在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被列为第一项,因为这是随时可以用以支付、任何人都会马上接受而且不打任何折扣的资产,其流动性最强。关注货币资金的构成,关注库存现金的余额是否过大与长短期借款对应分析,是否存在资金筹措不利的情况?是否通过虚拟货币资金,再虚拟在建工程(或无形资产等)虚增销售收入。 货币资金的核查 * 报表、明细账、总账核对相符。 * 如果有外币的话对期末外币余额进行测算,看看是否需要调整汇兑损益。 * 获取客户银行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与账面进行核对,看是否正确。 * 针对大额资金流动进行双向测试,从对账单到明细账,从明细账到对账单。 * 要求客户进行函证,并编制函证汇总表。 * 进行现金盘点。 决定公司货币资金规模的因素: (1)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公司资产总额越大,相应的货币资金规模也越大;业务越频繁,货币资产也会越多。 (2)公司筹集资金能力。公司信誉好,向银行借款或发行股票、债券都会比较顺利。公司就可以适当减少持有的货币资金数量。 (3)公司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能力。货币资金的运用也存在“效率”和“效益”的问题。公司运用货币资金的能力越强,资金在公司内部周转很快,公司就没有必要保留过多的货币资金。 (4)公司的行业特点。对于不用行业的公司,合理的货币资金规模会有差异。有一些历史的经验数据,尽职调查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核查 * 取得明细表,并查阅。 *查阅“目标企业”有否编制银行存款差异调节表,并查阅重大的差异调节的内容。 * 查阅有否委托存款、信托投资公司存款,如有该类存款,须评析回收风险。 * 查阅有否存款抵押的情况。 * 评析“目标企业”资金是否充足。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的核查 * 取得明细表和帐龄分析表,并查阅。 * 分析客户分布情况,如只依靠几个重要客户的企业,则显示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 * 找出有问题的应收账款,方法包括查询账龄分析情况、业务往来、回款情况等。 * 汇总有回收问题的应收账款,评析“目标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是否足够,并提示买方。 * 坏账准备应考虑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分析回款周期。 * 周期长的企业可能需要较多的营运资金。 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的核查 * 取得明细表,并查阅。 * 查询内容,回收情况,评析其他应收款提取的坏账准备是否足够。 * 查询有否应收关联人仕向“目标企业”还款。 * 对应列入费用的其他应收款转入损益的建议会计调整。 注:一般国内企业会将投资,开办费,前期亏损或待摊费用暂列其他应收款,因此,进行尽职调查时,应具体查询有关内容,评析会计处理是否合适,并作出合适的建议会计调整。
举个栗子:“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造假手段简述 每一家企业都会有“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尤其是工业企业,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调整,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 举个栗子,某家服装公司声称自己在某年度卖出了100万件成衣,赚取了2000万元利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第二年年底,这家服装公司突然又声称上一年度销售的100万件成衣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2000万元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惨重。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绿大地”和“天丰节能”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 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各种与经营无关的应收款项,包括备用金、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押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单位之间临时周转用暂借款、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财务造假的角度来看,“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否则很难抓到确实证据。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润的结果,而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目。 存货 存货 * 查阅存货清单、帐龄分析表(如有的话) * 分析存货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反映了市场销售情况,资金周转情况。 * 找出积压、毁损、滞销、过时以及有变现问题的存货,确定提取的准备是否足够,并提示买方(投资者)。 * 查询存货的计算方法,确定计算方法是否合适?(譬如:按计划价计算存货一般情况下属不合适,按后进先ft法一般也不合适)。 * 一般不需要进行存货盘点,但存货量庞大的企业可以考虑进行盘点。 * 考虑进一步的技术分析(需配合有关行业技术人员)。 关注存货的结构,盘点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存货已发出,产权已转移但没有确认收入的情形。
存货的水真的hin深啊!栗如某农发事件,事情的直接起因:贷款粮库账面上有粮食,实际亏库严重,20多亿的银行贷款变成了不良资产...... 那我们在分析存货时,要注意哪些雷区呢? 1、存货是否账实相符,对于大型制造类企业或大型商贸企业,盘库永远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 2、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市值,存货,按会计制度规定是按历史成本入账的,这个历史成本,就给了企业很大的操作空间,虽然规定了在会计期末要计提跌价准备,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很多企业的存货会严重贬值,特别是那些滞销的产成品,这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质量,有些企业则恰恰相反,往年的存货能卖一个很好的价钱,而且越老越值钱(如贵州茅台)。 3、关于存货的计价方法,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后出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而与存货相关的科目也非常多,在作财务分析时,要跳出会计的角色,直接进入本质,关注存货的实际市场价值是比分析哪种会计政策更适合更重要的。 4、存货成本也是经常被操纵的对象,我们知道,在会计核算中,直接人工成本是要计入存货成本的,于是有许多企业就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了,将许多非直接人工成本如应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人员工资摊入,无形中就将费用资本化了,增加了当期的资产值,减少了当期的费用值。 5、存货的流转速度,存货周转率是规范的反映存货管理水平的财务指标,但我建议不要过于迷信财务指标,所以的指标都是可以被操纵的,最好到生产企业现场去看看,存货仓库的进出情况和货物积灰程度往往比财务指标更直接,更有效,更有说服力。 文章来源:投行爱尽调 |
|
来自: 王伟f35cek9vz4 > 《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