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球

 Jeffjunsu 2017-08-16
普洛药业调研会议纪要:
时间:2017年5月2日 15:00
交流对象:横店集团董事副总裁徐文财,普洛药业总经理葛萌芽、副总经理祝方猛、董秘葛向全

调研要点
公司布局三项业务带来长期增量:
■ 安徽项目(CMO业务)
■ 制剂国际化项目(制剂出口)
■ 一类新药项目(创新药)

2017-2018年整体趋势:CMO高速增长,贡献较大增量,对利润支撑较为明显;提价因素导致,原料药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增长;制剂增速在收入端会有明显体现(一季度17%)。但研发费用等投入会影响公司利润。


一、整体情况
1. 公司整体的战略:原料药做优,制剂做强。
2. 公司整体大趋势没有变化:整体趋势向好。普洛药业在去年医药行业排名中位列40名,出口业务排 名位列第2,今年保第二争第一。
3. 主要项目有序推进,保证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实现。


二、原料药业务
1、基本情况
■ 2016年四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受到环保收紧影响,小厂停产,原料药涨价,公司凭借环保优势受益。原料药增长了40%,公司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目前原料药价格水平较2016年一季度略低,较2016年四季度价格略高。2016年的价格走势是从高到低,2017年走势是从低到高。
■ 原料药趋势向好,之前环保投入大,估计约1-2个亿。2016年四季度环保最严厉的时候,公司受益。目前环保趋严,公司盈利能力将越来越好。今年业绩由提价促动的量变大。
■ 一季度价格上升5%,二季度可能会上升达10%。目前主要品种都处于短缺状况,由于环保原因导致,小厂关停,公司满负荷生产还是短缺。(羟酸、D乙酯,美托洛尔,少数的头孢原料药都短缺)
■ 产量: 羟酸 1万吨,市占率世界第一,;D乙酯2-3千吨;沙坦中间体2-3千吨;硫黏4千万。羟酸5-10亿的规模,其他都有几亿的规模


2、Q&A
1)既然原料药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为什么其他企业不扩产?
一方面即使产品价格上涨,毛利率依然不高,并没有对新进入者形成特别大的诱惑,另一方面扩产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涉及到环保审评,扩产受到限制,新上产能不容易。
2)D乙酯情况?
供不应求,但是去年有新进入者,公司刻意将价格压在低位。公司占据60-70%的市场份额。



三、CMO业务
1、 基本情况:
■ 普洛药业第一个CMO业务开始于2000,较早涉足CMO领域。公司CMO业务具有特色,合成和发酵的能力均较强,同时规模化生产是强项。公司发酵业务较强,国内几乎无出其右。
■ CMO业务起初只能够涉及起始中间体,后来转移到注册中间体,之后很多升级到原料药,要求越来越高。原料药不仅仅涉及cGMP要求,还有时间因素。中间体可能需要5年时间,原料药就需要10年时间。公司目前储备的品种较多。
■ 公司立足于多客户多产品分散化,针对单一客户的销售占比都不超过30%,旨在减少单一品种的影响,降低波动性,保持成长性。但是公司也有上亿的单品种,多客户多产品战略并不排斥做大单品种。公司主要承接处于临床II期之后的品种,战略客户或接受处于临床1期的品种,别的客户不接受,实行战略客户分层管理。
■ 公司CMO业务和自有中间体相互依赖,产能共用,资源公用,产能增加快速,成本节约,具有灵活性。
■ 专利期药物情况:专利期以内的注册原料药和中间体都有,原料药以专利期以外的品种为主,中间体以专利期内的多。

2、 安徽项目:
■ 安徽项目进度非常顺利,预计按照计划如期完成,尤其跟美国默克合作项目。公司计划明年全部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稳定性试验。
■ 安徽项目可承接订单总规模:4.5亿左右(匹配60-70%产能利用率),预计2019年底达到该个水平。
■ 目前订单的合作方主要就是默克和巴斯夫
■ 项目总投资7个多亿,目前几乎已经全部转为固定资产,2016年转固才2个多亿,2017年新转固资产在一季度反应,后续转固因素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2016年项目亏损近7千万,2017年预计亏损也在6、7千万左右水平。如果大环境没有变化,亏损会有所减少。主要原因为2016年项目初期受安徽当地气候环境影响,目前气候环境影响基本消除。预计该项目于2018年10月份左右实现盈亏平衡。
■ CMO业务中的发酵业务将主要转移到安徽地区,原则上大规模,废水排放较大的项目将会在安徽进行。


3、Q&A
1)CMO业务的增长情况?
30%左右,增长趋势比较稳定。近10年的发展转型使得公司重新进入增长轨道。
2008-2012年,公司实现第一轮投资,但公司股权仍较为混乱,跨国公司在合作时对公司有顾虑;
2012-2014年上市公司股权重组,整理关联交易;
2014-2016年之间,CMO业务稳步增长,同时公司进行第二轮固定资产投资,业务由横店向安徽转移,并进行了子公司合并(之前有19个子公司,业务性质相似,有历史原因)
2017年开始,公司重新进入增长轨道。

2)跨国公司为什么选择普洛?
能力:包括生产、技术能力 。
质量:符合跨国公司的要求。跨国公司定期进行审计,公司的质量口碑较好,公司也非常重视,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环保:环保趋严,很多小厂关停,环保问题成为近年跨国公司供应商的主要问题之一。公司前期环保投入充分,目前全面符合环保要求。
商务能力:各企业都不错。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成本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不断提供成本改善的趋势。一般前三年价格不太会变动,第四年开始有折扣,第七年折扣达到某一水平。

3)目前储备的品种怎样保证增长?
公司验证注册的品种非常多,同时客户对待每个项目都很认真。2016年跨国公司对普洛的审计有90多次,安徽地区全年有一半时间在接受跨国公司来审计。

4)安徽项目的环保投入是否会追加?
目前已经达标了,追加投入不大。

5)目前产品中人药和兽药的比例?
各占50%。兽药品种规模大,且在专利到期后还原研厂家还可以保持销售和盈利。主要因为兽药渠道管控严格,仿制药企业进入难度大。有兽药产品专利到期5年,客户需求仍然在上升。兽药大多用到发酵工艺,目前基本只有公司能够实现,国内能承接大规模CMO发酵工艺的企业较少。

6)默克除了与公司合作外,还有与凯莱英合作,在品种上是否有侧重?
是的,兽药基本与普洛合作,人用药与凯莱英合作多一些。
(追问:兽药与人用药的毛利率比较?)
产品刚开始生产时,人用药的毛利率更高,商业化规模生产后两者近似,专利药到期后兽药毛利率更高。

7)跨国公司是否会担心公司仿制药业务带来的竞争?
目前跨国企业还不会担心竞争问题,仿制药业务还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

8)中国在原料药、CMO竞争力与印度比较,是在上升还是下降?
是在上升的,印度主要供应商都被FDA警告了,并且印度在发酵工艺上没有任何优势。



四、制剂业务
1、制剂出口
■ 公司投资2.8亿制剂国际化项目(基本已转固定资产,后续转固影响较小),进展较为顺利,设备全部安装,正在调试,计划明年3月份通过FDA,同时公司正在申报DMF文件。制剂以前是短板,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还是需要制剂业务,制剂国际化向华海学习。
■ 承接性的项目,不是扩产,制剂国际化项目是新项目。
■ 投入基本已经完成了,关键项目正在进入工艺验证,预计2017年底2018年年初申报第一个ANDA。同时,有一个产品委托其他企业生产,正在进行BE,预计2017年7、8月份申报ANDA,2018年底获批,2019年上市,委托生产品种进度快于自产第一个产品半年左右。之后预计每年申报2-3个品种。产品差异化较为重要,目前在报都是市场短缺品种,已经批下来的企业无法生产,生产难度较大。具体分析单品种,如果中国市场前景较好,也会选择同步在中国申报。

2、Q&A
国内制剂、制剂出口的品种布局是怎样的?
差异化是核心。寻找差异化产品,包括首仿、特殊剂型、缓控释等,不太会选择竞争激烈的同质化品种。


五、创新药
1、基本情况
■ 目前有4个一类新药在研发阶段:1. 进展最快的处于临床II期,临床数据较为不错。该项目在韩国和中国同时进行II期,将为疾病领域填补全球空白。该项目同时在申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结果尚未公布,大概率获得国家支持。最后结果在一两个星期出来。2. 超级抗生素同样在申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也进入较为后期阶段,近期会有结果。常规抗生素收到限抗令影响为超级抗生素带来市场。3. 另外2个品种处于临床前研究。
■ 2017年完成脑卒中新药II期临床,2018年进行III期;抗凝血等2018年申报临床。后续会继续申报一些产品,形成新药梯队。
■ 目前新药以合作为主,4个新药早期都是在合作方完成的,公司是等临床前数据完成后介入的。

2、Q&A
研发费用是否会有大幅增长?
2016年2亿,2017年会有所增长,但是不会太大。II期费用化,III期资本化。核心品种、缓控释等跟国外企业合作,品种共同选择,技术对方比较强,技术消化吸收。

研发团队情况?
团队有30个人左右,团队主导是礼来回来的博士。


六、其他
增发情况?
大股东2个多亿,并不是企业的原因。
1.西南证券原因,2.证监会的原因;不管价格多少都会增发的,大股东方案不会更改。目前在过会没拿批文的方案中排第8位。

集团对制药的定位?
制药是可以越做越好的,能够长远发展的,现在的布局是为了十年以后打基础。制药需要时间的积淀。(中泰医药) @今日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