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和他们留给摄影的箴言

 双赢b2ewsu5vmu 2017-08-17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10.22-1954.5.25)



很多人认识卡帕是从他这幅著名的“战士之死(The Falling Soldier)”开始,一直以来关于这幅摄影的背景解读都是是卡帕在1936西班牙内战期间,拍摄到的一个共和国战士头部中弹倒地的瞬间。但卡帕不幸1954年在越南采访第一次印支战争时,误入雷区踩中地雷被炸身亡之后,关于这幅照片的真实性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整个蔓延开的过程完全可以拍一部长长的纪录片,有各种分析证据说这是一幅摆拍的照片,也又有这是跟随卡帕一起上前线拍摄的他的情人拍的,他拍的是另外一张。还有证明指出照片中的主人公还健在。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有争议的一幅摄影,各种谜团密布,让这幅摄影远远超出摄影本身的文本意义。说他是卡帕的代表作不为过。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没有其决定性的一瞬间。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在认识事件意义的同时,又给予事件本身以适当的完美的结构形式。

——布列松(1908-2004)



关于布列松不用去吹了,知道摄影的人都知道他,甚至知道相机的人也都知道他,围绕他的争议主要还是他的地位和那句“决定性瞬间”,“摄影之父”神位让他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有人质疑他并不比其他的马格南摄影师勤奋,他的地位除了他天才摄影才能分发挥更多地借助了商业运作。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他一生拍了700万张照片,真让人大跌眼镜,写文章的人估计是不会算数,他是想让老布活1千岁么?这个说张伯伦和2万个女人上过床一样的滑稽可笑。反正张伯伦累死床上和写文章的人也无关,就吹吧。老布的实际情况他58岁以后就基本不摄影了,改去玩画画了。画的好坏不得而知,估计不怎么样。





只有好照片,没有好照片的准则。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


安塞尔·亚当斯的主要贡献是著名的”区域曝光法“创始人,美国”F64'摄影小组的领军人物,把纯影调黑白风光摄影发挥到了可能的极致。喜欢黑白风光和环境摄影的人都把他当做鼻祖来膜拜。他一生致力于高清晰度的黑白风光摄影,和大自然亲密、融合。也让他成为一位彻头彻尾的环境主义者。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亚当斯作品集*



不是我不喜爱写实作品,不过我不太喜欢把摄影当作一面镜子似的只反映事实。我之所以在表达上留有想象空间,是想让观众能与我一起去完成创作。

——何藩(1937.8.8--2016.6.19)


何藩是为数不多的在世界摄影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华人摄影师。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香港,香港的市井生活是他拍摄的主要题材,拍下了香港的变迁和最普通人的生活片段,他的片子因此具有很强的档案文史纪实意义。在摄影风格上他的片子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构图规整,极致讲究影调和光影的变化,因此很唯美,受到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喜欢。一生获奖获奖270多次,好评不断。很多优秀的摄影师都有一个做电影的梦,在这方面他无疑是一个幸运的成功者,他曾经导演过不少电影,其中电影《离》曾获国际奖;同时他还客串过演员,记得演过唐僧。



所有照片都是准确的,却没有一张是真相。

人像照不是临摹。当情绪或事实转化成照片的一刻,它就不是事实,而是意见。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1923.5.15--2004.10.1)



熟悉理查德·阿维顿都是从他的时尚摄影开始,可以说,他是上个世纪最著名的时尚摄影师,从他的“大象”系列到“骷髅”系列,每一次推出的时尚摄影都令人震撼。他努力把自己的时尚摄影不简单只拍成华丽和炫目,而让它能变得“有故事”,就像上图这幅作品,美丽的模特和恐怖的骷髅,这样强烈的对比是否暗示出“魔鬼与天使”的两面性。但他自己说并不喜欢时尚摄影,只是他的谋生手段。到了他再不为谋生犯愁的时候,他逐渐把自己的摄影转移人文摄影,以及更前卫观念摄影,甚至做起了波普艺术。奥黛丽·赫本的电影《甜姐儿》当中的角色就是以他为原型,他也是苏珊桑塔格提及几位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从这两点上就足以明白他影响之大。



“我从未跑到大老远寻找素材,它们时常就在我家门口的台阶上。”

“光观察还不够,你要去感觉你所拍摄的对象。”

——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1894-1985)


1972年,已经77岁高龄的安德烈.科特兹出版了一本自己的影集,书中收集了他一生比较重要250多幅作品。不久之后,身在美国的安德烈收到了一封布列松从巴黎寄来的信,信中说“安德烈:谢谢您出版了这么伟大的一本书,您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我以身为您的学生为荣。”。知道老布是谁吧,能被他称作老师的人,可能而知要多牛。实际生活中的安德烈·柯特兹却并不这么荣光。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里,摄影是没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地位,这和他生活在欧洲却阴差阳错的留到了美国有关,但个中的原因很复杂。总之算比较坎坷的一位大师。知道晚年才被摄影界重新审视,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柯特兹作品集*



摄影不是绘画,绘画是构图、修饰、改变,该减的要减,该加的要加,而照相就是一下,有或没有就是那么一下,死了或活着就是“砰”的一声。

——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1928-)



他是目前最怪异和鬼才的摄影大师,诡异不仅仅是他的摄影风格和做派也表现在他自己整个一生的发展过程都那么离奇和有趣。他,纽约人,20多岁的时候跑到巴黎学艺术实现自己的画家梦,师从i一个很有名气的老师,一度让他的印象派画小有名气。接触摄影是他为了拍摄自己的画展,但去鬼使神差被当时时尚界的大佬--最有名的服装杂志《时尚》 (VOGUE)的艺术指导亚历山大·林伯门(AlexhnderLiberman)所赏识,于是他受聘为摄影师,开始了他天马行空的各种诡异摄影。他的摄影反传统,无论构图和角度不讲究现成规矩,喜欢粗颗粒胶片。扭曲变形的影像也随处可见。他反对布列松和他决定性瞬间,曾说“决定性瞬间”就是一坨屎。他一直和他对着干,甚至在镜头使用上也是反对布列松。不是超广角就是大长焦。他认为真实的影像是不存在的。拍下的任何照片都是改变的世界。他的这些行为,可想而知在当时布列松处于统治地位的摄影界,他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直到后来他都放弃了摄影做电影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 纽约美术馆搞了一个他的摄影回顾展,让他突然又横空出世一样,在世界各地迅速蹿红,他自己做梦可能都没想到,世界就是这么怪异。现在看来他所以能赢得如此的地位当然一方面是他在摄影本身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的反权威、创新不妥协的独特独行精神,是特别值得做艺术的人学习的。



作为摄影家,我所要拍摄的是表象,但事物的表象是各种深层力量的迹象。

——斯蒂芬·肖尔


沃克_埃文斯_加油站_西弗吉尼亚州_1936年


 《照片的本质》是被大家所熟悉的一本书,在《照片的本质》这本著作中,斯蒂芬·肖尔从已成为经典的影像到无名氏的图像,从底片到数码文档,探讨了如何理解和观看各种类型的照片。肖尔利用这些照片,加上他明晰、睿智和易懂的文字,阐明相机前的世界如何转变成照片。

  “本书探讨如何理解照片的本质问题,阐明照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无论是最雅致优美的照片,还是所有其他用相机拍摄并从底片或数码文档直接印制的照片。所有照片都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镜头前的世界如何转变成照片,它们也构成了能表明照片含义的视觉语法。”

  “因此,本书不是为了探讨照片内容,而是介绍摄影家如何利用照片的物质特征和形式特征,来界定和阐释照片的内容。”

  摄影实际上是一门分析学科。画家是从空白画布开始作画,摄影师则是从混乱世界中开始选择图像。他站在房屋和街道、人群和树木,以及带有文化色彩的各种人工制品之前,通过构图来简化混乱场景,给这个场景强加了秩序。摄影师通过选择观察视点、构图边框、曝光瞬间和聚焦平面来强加这个秩序。



现在你可以拍任何东西。

——罗伯特·弗兰克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1924-)可说是20世纪摄影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他以自己的第一本摄影集《美国人》一举改变了现代摄影的方向,奠定了自己在摄影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师地位。而这一切距他离开自己的祖国瑞士才只有11年。提出了'非决定性瞬间'

弗兰克的摄影信条是,'比(捕捉)照片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一瞬间将某个事物捕捉并将其以更为自由的形式加以表现'。他不但要拍摄事物,更要通过自己的拍摄来解放事物,使事物获得一种独立的品格,使之成为一种摄影家观看的自由的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家在本质上是一个解放者,他在解放对象的同时也解放了他自己与他的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