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明代(一)

 金色年华554 2017-08-19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出身贫农,少时入皇觉寺为僧,后投入郭子兴所部红巾军,韩林儿称帝时任副元帅。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以此为根据地,建立江南行中书省,称吴国公,采纳儒生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并招聘浙东名士刘基、宋濂等,同参军政大事。二十三年(1363年)灭陈友谅。次年称吴王。二十六年(1366年)发布《平周榜》,辱骂红巾军为“妖”,又暗害了韩林儿。二十七年(1367年),俘张士诚,降方国珍,平定南方,乃遣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南京为国都。八月,攻占大都(今北京),元亡。为巩固新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并对中央和地方各项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明史》卷一——三有纪。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明代(一)

明太祖朱元璋

徐达 (1332—1385)

字天德。濠州人。农家出身。初从朱元璋加入郭子兴所部红巾军,后为朱元璋征略四方,有勇有谋,用兵持重,军纪严明,屡建战功。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任大将军,帅师二十万讨伐张士诚。次年九月,徐达攻克平江,灭张士诚后,受命为征虏大将军,率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大败元军,元顺帝闻讯弃大都北遁,北伐军进入大都。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洪武十八年(1385年)去世,追封中山王。《明史》卷一百二十五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明代(一)

徐达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怀远(今属安徽)人。勇力绝人。元末投身于朱元璋军,为前锋渡江攻取采石。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从徐达讨伐张士诚。二十七年(1367年),任副将军,与徐达率师北伐灭元。他善抚士卒,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洪武二年(1369年),攻克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北的石别苏木),还师时病死于军中,追封开平王。《明吏》卷一百二十五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明代(一)

常遇春

刘基 (1311—1375)

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为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浙儒学副提举。至正六年(1346年)任浙东元帅府都事,因反对招安方国珍,弃官归乡。二十年(1360年)三月,应朱元璋邀聘,赴应天(今江苏南京)为谋士。刘基从此作了元璋的幕僚,为元璋出谋划策,战胜了陈友谅,消灭了张士诚,讨平了方国珍,兴师北伐灭元,在朱元璋开创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明代诸大典制,为刘基等议定。被封为诚意伯。洪武四年(1371年)辞官,后为太祖猜疑,忧愤而死。著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等。《明史》卷一百二十八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明代(一)

刘基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人。元至正时授翰林院编修,他辞不赴任,隐居东明山著书,历十余年,后归附朱元璋。明初,主修《元史》,全书二百一十卷。累官至翰林学士,以老致仕。后因长孙宋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病死于途中。著有《宋文宪公全集》。《明史》卷一百二十八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明代(一)

宋濂

胡惟庸(?一1380)

定远(今属安徽)人。至正十五年(1353年),从朱元璋于和州。历任主簿、知县、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官职。1370—1380年任承相,擅权结党,威胁皇权。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把他杀死,兴“胡党大狱”,牵连功臣太师李善长、永嘉侯朱亮祖等,被杀的竟有三万余人,《明史》卷三百○八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明代(一)

胡惟庸

明成祖朱棣(1360一1424)

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封为燕王,拥有重兵,镇守北平(今北京)。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号靖难军。建文四年(1402年),攻占南京,即皇帝位,改元永乐。1402—1424年在位。他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授予宦官以出使、专征、监军、镇守等大权,命宦官提督东厂,与锦衣卫并称“厂、卫”。从此,宦官权重。自永乐三年(1405年)始,派宦官郑和帅舟师六次出使“西洋”诸国,促进了中国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了巩固边防,五次山兵漠北,打击了蒙古贵族的割据势力。在最后一次出征蒙古的归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东南)。朱棣即位初,命解缙等编纂《永乐大典》,于永乐五年(1407年)成书,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多字。《明史》卷五—七有纪。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明代(一)

明成祖朱棣

郑和(1371—1435)

原姓马。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洪武时入宫充太监。后随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任内官监太监。历事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故称“三保太监”。1405年一1433年间,奉命七次出使“西洋”,历时二十八年,共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和访问,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所撰《郑和航海图》及《鍼位编》是远洋航行的珍贵资料。《明史》卷三百○四有传。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明代(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