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鹗续红楼梦,为何违背曹雪芹的原意,有三方面原因

 金贝壳bf6un0sx 2017-08-20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五回以及灯谜、诗词中留下了明显的暗示,这为“后半部分”的“续作”提供了依据。高鹗的后四十回继承原著的基本脉络,保持作品悲剧氛围,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宝玉出家等构思,这是值得赞赏的。然而又写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团圆结局,这明显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常为学界诟病。

高鹗在续写《红楼梦》时,所能看到的《红楼梦》版本或只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可见他对于脂砚斋的评语、暗示必然也是熟悉的,因此,高鹗对贾府的彻底败落及人物的命运是了如指掌的,所以,高鹗在贾府的结局问题上,是有意违背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那么,高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与前八十回对贾府的正面描写、古人的传统思想、高鹗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前八十回中贾府的正面的描写远远多于负面描写。换言之,前八十回关于贾府中的褒扬要多于对它的揭露。对于高鹗而言,他的身份是双重的:一方面,他是曹雪芹《石头记》的忠实读者,他与普通读者一样,对贾府及主要人物怀有较深的感情,不愿意看到贾府的彻底败落。

新版宝黛

作为续作者,高鹗又不能违背曹雪芹的创作原意,因此,高鹗续写后四十回是矛盾的。高鹗最终选择了一个折衷的方案,这就是:既写了贾府的被抄家的下场,又写了被抄家之后贾府的“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曹雪芹的创作本意(贾府的彻底败落),虽然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但是这与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大团圆”相违背,并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心理期待。因此,高鹗续作后四十回不只是补慰自己,同时也是要满足读者的悲怆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