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聊一聊元明清你不知道的瓷器龙纹那些事儿

 自华居 2017-08-20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元明清三代,龙纹成为帝王权威的标志,常常与祥云、波澜组合在一起,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呈现在中原地区龙山文明陶寺类型器物上,彩绘蟠龙纹陶盆是最富有特征的器物。

大瓷网拍品 龙纹扁瓶

龙纹瓷器也是当下有目共睹的保藏类别,在拍卖市场上比花卉纹、山水纹和人物纹瓷器贵数倍以上。细细探求元明清三代瓷器龙纹的演变,不只能读出国力盛衰和社会审美,甚至能读出皇帝的性情和喜好。

商代前期与中期灰陶器及白陶器上,盛行夔纹。夔为一脚的龙,习称夔龙纹。西周印纹硬陶上,尚有夔龙纹。战国及汉代彩绘陶上呈现龙凤纹和蟠虺亦是龙的一种。南朝晚期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在器物上。

大瓷网拍品 仿乾隆粉彩霁蓝描金云龙纹葫芦瓶

全体而言,三代龙纹的外观可归纳为元秀、明狞、清庄。元龙头小,身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俯首举爪、漫游在天”的感觉。

元代龙纹构图杰出双龙追逐或漫游云间的艺术效果,是双龙者均为一龙俯首前瞻,一龙回忆后望,前后照应;明清布局侧重立体感,双龙的头部一高一低上下应和,特别是清龙,身体常歪曲成弓形,其腹下有一段下坠,酷似蛇的腹部,为历代龙纹所独有。

大瓷网拍品 仿元代飞凤龙纹青花玉壶春瓶

明龙凶狠威武,胸前大多饰有弯曲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操纵权势。清龙精神抖擞,后脑勺饱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慑六合之威。

大瓷网拍品 宣德青花龙纹广口梅瓶

而作为一种纹饰或图画在瓷器上呈现大略是在五代时期。唐宋以来,龙纹在瓷器上朝艺术化方向开展。到了元代,龙纹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至明清,龙纹在瓷器上达到了全盛期。

大瓷网拍品 仿明永乐青花五龙纹玉壶春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不只款式丰厚,并且彩类繁复。清初龙纹尚存明代遗风,至康熙时期,龙嘴变短,眼睛变小,身躯变肥,头发像狮子,龙须细长而卷曲,神态凶狠。 康熙朝有一种特别的龙纹,龙头长眉长须,形同老翁,被称作“老人龙”。这种返老还童的形象传说与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前史有关系。 雍正时期仿明代龙纹,但头部特征同清代。乾隆时期龙身粗,毛发多,嘴部特征仿明代,全体有衰老感。嘉庆、道光今后,龙的身躯更为臃肿,龙纹的制作板滞,线条简化,毫无威严之感。

大瓷网拍品 仿乾隆宫殿黄釉粉彩龙纹葫芦瓶

各时期的陶器作为其时时代的产物,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技艺和文明,其纹饰也是对其时政治经济文明思想的反映,占据在陶瓷上的龙纹文明,也值得我们去细细思量和档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