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参考系列——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方法论
2017-08-21 | 阅:  转:  |  分享 
  


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方法论

课程负责人: 王小平 开课部门: 理学院 编写时间: 2008年4月 课程代码 22000600 学分 2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验(实践)学时 上机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 HistoryandMethodAnalysisofPhysics 课程性质 (通识课程□学科基础□专业课程 面向对象 全校所有理工科专业本科生 前修课程?0?2?0?2或要求 大学物理 一、课程内容简介 绪论、科学的起源、物理学的历史发展、改变世界的物理学、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自然科学方法论。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生动历史,体会物理学家的深邃思想,从物理学家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启示,认识物理学的方法论功能。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式 讲授式 四、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实践)

上机

其它

小计





1.绪论

2







2





2.物理学的历史发展

2







2





3.改变世界的物理学

2







2





4.自然观

6







6





5.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观察和实验

6







6





6.科学抽象

2







2





7.逻辑方法

2







2





8.假说和理论

4







4





9.数学方法

2







2





10.控制论和系统论方法

4







4



合计

32







32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0?2基本要求:

1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2了解物理学发展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和道路;

4了解物理学发展对生产技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5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要求:

绪论:?0?2?0?2(2学分)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物理学的历史发展(4学时)

1.1物理学的发展阶段

1.2改变世界的物理学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6学时)

2.1?0?2古代朴素自然观

2.2?0?2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2.3?0?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2.4?0?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三章?0?2?0?2?0?2?0?2?0?2?0?2?0?2?0?2观察和实验(6学时)

3.1观察方法

3.2实验方法

3.3模拟方法

3.4科学仪器的作用

3.5理论思维对观察、实验的指导作用

3.6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第四章?0?2?0?2?0?2?0?2?0?2?0?2?0?2?0?2科学抽象(2学时)

4.1科学抽象的意

4.2科学概念

4.3理想化方法

第五章?0?2?0?2?0?2?0?2?0?2?0?2?0?2?0?2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逻辑方法(2学时)

5.1比较和分类

5.2类比

5.3归纳和演绎

5.4分析和综合

5.5证明和反驳

第六章?0?2?0?2?0?2?0?2?0?2?0?2?0?2?0?2假说和理论(4学时)

6.1假说及其作用

6.2假说向理论的发展

6.3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

6.4逻辑的历史的统一

6.5关于创造性思维

第七章?0?2?0?2?0?2?0?2?0?2数学方法(2学时)

7.1数学方法的意义

7.2数学模型的提炼

7.3研究必然现象与或然现象的两类数学模型

7.4数学理论研究与应用

7.5公理方法的作用

7.6计算机与数学方法的革新

第八章?0?2?0?2?0?2?0?2?0?2控制论方法和系统方法(4学时)

8.1控制论产生的方法论启示

8.2功能模拟法

8.3信息方法

8.4系统方法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总分100分,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物理学史与自然科学方法论》讲义,王小平,自编.2008。

2、参考书

[1]申先甲,张锡鑫等,《物理学史教程》,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2]亓文芳,韩春柏等,《自然科学思想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年。

[3]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

[4]关?0?2洪,《物理学史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实验/上机指导书

4、其它

每2教学课时留作业3-5题。

献花(0)
+1
(本文系sdweifen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