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周易系传解读》——阴阳之道是继承与发扬的过程

 观世音06 2017-08-21

作者:杨本枢

11.《周易系传解读》——阴阳之道是继承与发扬的过程

原文: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解读:

这段话是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详细阐述。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字面上很好理解,有的书籍直接将此句话翻译成:继承并发扬此道的就是善,成就此道的就是性。我不能苟同这个观点。原因如下:

“继”与“成”是动词,合在一起相当于现代常用的继承一词。也就是说,人类继承了阴阳之道。继承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从萌芽到生长到成熟的阶段,这样的阶段称之为“善”,“善”不仅有美好的意思,还有完善的意思,也就是说,阴阳之道运用在人类社会也是逐渐完善的过程。

阴阳之道在不平衡与平衡中螺旋式前行,最终体现为“性”。我们经常说“天性”与“人性”,“天性”是老子的“天道”,“人性”是老子的“人道”。阴阳之道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天性”规律与“人性”释放。64卦实质是将伏羲八卦体现出来的“天道”运用到人类社会,使之成为人人应该遵循的“人道”。

这就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内在含义:人类把大自然具有的阴阳之道接续上,这种接续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一旦成熟了,就体现为人类应该遵循的内在规律。我们日常浏览资讯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各种规律,如政治规律、经济规律、文化规律、市场规律、社会管理规律,甚或是房价规律等等,规律代表着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态势,顺势而为就是要顺应规律,顺应趋势,《易经》恰好是在告诉人们“一阴一阳之谓道”既有自然规律,也有人类发展规律。

11.《周易系传解读》——阴阳之道是继承与发扬的过程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我们经常使用的词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从此段话演变而来。“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千变万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十人有十人的阴阳之道,百人有百人的阴阳之道,万人则有万人的阴阳之道,13亿人就有13亿人的阴阳之道。所以说,《易经》是变易,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易经》又是简易,大道至简,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易经》又是不易,它有着内在不变的道理,这就是阴阳之道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老百姓每天都在运用阴阳之道却感觉不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易的身影,春夏秋冬,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日月水火……其它的呢?您可能未必意识到了。

比如,你大学刚刚毕业去工作岗位,即便是才华横溢,你也不会张扬,因为这个时间段恰好属于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的阶段,尽管您没有学过易经,也不懂得乾卦的卦辞爻辞,但是,您懂得新人刚去单位要谦虚,内敛,多向老同志学习。十年以后,经过奋斗,您成为中层领导了,您脱离了初九爻“潜龙勿用”的阶段,您会继续施展抱负和相应的行动,因为接下来就是九五爻“飞龙在天”了,这些阶段的变化在易经中都能够找到依据。

对于男女在社会中的分工和地位在《易经》中也能找到依据,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阳为本,阴为体。阳处于主宰地位,阴处于从属地位。所以,男女社会地位与格局在《易经》中能够找到依据。

总之,“百姓日用而不知”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易经》的普及也是势在必行。真的希望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学者以及民间易学爱好者开展一场“让易经走入百姓生活”的系列活动,让尘封已久的易经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活起来,让普通百姓知道易经、了解易经、熟练运用易经,不再只是停留在文化遗产的层面上。

11.《周易系传解读》——阴阳之道是继承与发扬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