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对方出轨了,就一定要离婚吗?下面,有位读者评论说,价值观不正确,取关。 我当然知道价值观正确应该怎么写,那就是祝愿世上的每对夫妻都恩爱到底,永不分离,每个出轨的人都被骂死,像古代一样浸猪笼。 但是,那可能吗?
婚姻从存在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有安定过。只要有婚姻存在的一天,就会有其他感情存在的一天。 写《婚姻史》的加拿大作家伊丽莎白·阿伯特,还写了一本更厚的写婚外情的书,叫做《婚外:另类女人的历史》,也就是说,婚外史是比婚姻史更值得写。
那既然会有其他感情存在,为什么还那么多人结婚,婚姻到底存在是意义?何洁年纪轻轻就哭诉说,永不结婚了。如果有一天她又遇上了真爱,又结婚了,不是打自己脸吗?永不结婚这个话,还是别说太满。
既然婚姻是会一直存在下去的,那一段婚姻里到底什么最重要?是一生一世之类的誓言,还是“我养你”之类的诺言,还是“我做家务”之类的务实? 我觉得都不是。我认为婚姻里最重要的是→价值感。
婚姻就是两个人在一起长期生活,如果仅仅是靠宽容、忍耐、合伙之类的词汇来维持,我想总会有很累的时候。 价值感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你觉得和对方在一起是值得的,是可以进步的,是可以得到认同的。
有价值感的婚姻应该是,不论你做什么,只要对你成长有利,对方都会支持。
在我谈读书的那篇文章上班,带娃,打球,做家务之余,如何做到一月读二十多本书的?写了句,人到一定年纪后,认真读书,还得另一半的理解。有位读者留言说,她老公就是她读什么书都不支持,而且还讽刺的那类,她和儿子一起读书也会挨批,
真不幸,婚姻里这类男人还真不少。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会是一句,你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又不缺吃不缺穿。他会对你的爱好,情绪,基本无视,他认为自己工作赚钱,能够养家,把工资卡给你,然后就是一个很完美的形象了。
我想,在这样的婚姻里,女人的价值感应该很低吧。因为无论你做什么都得不到对方的支持,基本上缺乏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更多只是一种搭伙过日子的状态。
有一次,看一篇讲为什么男人每次开车回家都会停留在车里一段时间的文章,说男人一旦离开车门,回到家里就是丈夫、父亲、儿子等等,需要承担很多责任,说男人活得不容易之类的,这些都很有道理。
但让我更感慨的是下面的一则留言:
婚姻里,女人的自由被挤压更厉害。但很不幸的是,这种挤压还得不到很多男人的认可。 譬如在带孩子这件事情上,很多男人总会把女人带孩子当做天经地义,而自己袖手旁观,最多就是开心的时候逗玩一下,而不会作为一种需要自己长久付出的努力。
有价值感的婚姻,需要志趣上的门当户对。
钱钟书和杨绛,两个人的婚姻被不断提起,算是婚姻中的楷模。我觉得两个人能够在婚姻里一直这么相爱,最重要一点就是志趣相投,两个人都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了做学问上了。
他们有着文艺的一见钟情。钱钟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杨绛则紧张地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他们都是难得的书痴。一切行为都是以方便看书为准则。
杨绛说,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两个人做学问的时候,钱钟书比杨绛厉害一些,但杨绛也不甘示弱,这种男方在精神领域比女方广大一点,然后女方对男方有稍稍带点崇敬的感情,在婚姻里会更持久。
当然类似的学人夫妇还有王小波和李银河。两个人也是从相遇到婚姻二十年,都是一直这么恩爱。从精神领域上来说,王小波也是会比李银河更广阔一些,而两个人的研究方向还有很多相同之处。
这种在婚姻里可以实现精神上的共同成长,而双方有可以找到价值感的婚姻,才会持久。有价值感的婚姻,就算某一天真的走不下去了,相信双方在那段关系里得到的也比一团死水的婚姻生活多。
有价值感的婚姻,需要男人在精神领域上对女人的带领,双方不断地提升。
张爱玲说:我总觉得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
虽然张爱玲自己的婚姻并不幸福,但这句话还是道出了婚姻中的实质:男人在精神领域,或者其他领域总得有高于女人的地方,可以让女人天真一点,那样才会长久。至少在这段婚姻里,女人会得到更多价值感。
而现在社会恰恰相反,许多家庭里都是女人精神领域比男人广阔,男人基本上就是除了赚钱养家之外,从不阅读,也很少对精神领域类的事情有兴趣。
年轻的时候,遇见一个人,觉得帅很重要,金钱也重要,但等到结婚很多年之后,才发现,还是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精神领域的契合最重要。 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会发现共同生活几十年真的很难很难,就算能够共同生活,也可能是各自为政,各不相干。
婚姻只是一个制度,并不是保证一个人一劳永逸幸福的根本,婚姻里不幸福的人比比皆是。婚姻本身也只是在法律上让两个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而至于这种结合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走到最后,需要每个人从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感。
可惜的是,生活中很多男人认为一旦结婚,有人照顾,就可以更轻松了,至少回家就有饭吃,不用每天外面吃快餐。但长时间这样依赖后,很容易把这当做理所当然,忘记了一点:其实照顾你的人更累。男人的很多舒服和自由是建立在女方付出更多的基础上。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个人内心都有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愿望。在一段婚姻里,也是这样。如果价值感不复存在,那婚姻存在就形同鸡肋。
婚姻当然有存在的必要。写《婚姻史》的伊丽莎白·阿伯特说:
我也不相信婚姻会适合每一个人。有些人就不适合结婚,适合独身,这和有无爱情无关,而是和个人选择有关。 而至于有无价值感,还是靠个人判断,只是希望,某一天,在暮年,内心里能够说一句:我觉得和你度过一生是值得的,我得到了成长,也得到了爱。 而不是像这篇文章里的投票选择:高达32%的女人,想换一个男人换一种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