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老照片中再现中学时代林徽因

 cxag 2017-08-22

从1880年至1988年,百余年的历史画面沿着展厅徐徐展开,集成一本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百态的国民相簿

“所有的照片,都会由于年代足够久远而变得有意味和感人。”8月20日上午,“时代的印迹——《老照片》二十周年纪念展”在越众历史影像馆开幕。

路边小吃摊1980年,山东省临沂市芦花市巷的人群熙熙攘攘。一位大爷正在大快朵颐,小朋友的“大盖帽”放在桌子上,远处一位妇女正在给售卖的大饼过称。原载《老照片》第97辑

走进影展现场,恍若置身一条老照片搭建的时光隧道,深邃而幽明。展览由越众历史影像馆与山东画报出版社共同策划,从《老照片》所刊登过的过万张照片中精选出100个精彩瞬间,从1880年至1988年,百余年的历史画面沿着展厅徐徐展开,集成一本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百态的国民相簿

《清末济南老街巷》经初步考证,应为清末的济南小布政司街。摄于1910年前后。因其地处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济南三大名胜之间,为历代文人墨客来济必游之地。 原载《老照片》第91辑

《山东莱州城俯瞰》20世纪20年代莱州称为掖县。此时的古城保存完好,城区大道两盘耸立着为古代官员歌功颂德的牌坊,透露着古雅的的风韵。原载《老照片》第76辑

社会机体的切片

在联合策展人、《老照片》主编冯克力看来,与文字的叙述不同,照片所定格的历史,是直观而全息的。说它直观,不难理解,说它“全息”,是借用了“全息论”的说法,即“机体的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像的全部信息”,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所做的一种类比。

《玩耍的孩子》上世纪60年代末,香港经济开始腾飞。这些在避风港玩耍的孩子赶上了“大时代”,等待他们的是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发展。原载《老照片》第52辑

有时候,一幅照片就像是社会机体的一个切片,所承载的信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林徽因与表姐妹们的合影》她们身上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摄于1916年。原载《老照片》第8辑

出版20年来,《老照片》丛书以“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主旨,广泛征集、刊登老照片过万张。这些照片及其背后讲述的故事近乎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图说史。

《童年记忆》1958年的儿童节,几个结伴游园的女孩子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合影留念。原载《老照片》第74辑

读图观史,策展团队冀望借助这些个人记忆与细节去呈现一个时代中的民生点滴、城市发展、社会百态等,让观者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想象遥远的过去,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

《剪辫留念》1912年,一位年轻人剪辫之前在照相馆的留影,与陪伴了自己二十几年的长辫作最后的告别。原载《老照片》第12辑

1935年12月30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位年轻的幼教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草坪上做游戏。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年轻女教师娟秀的面庞和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上,温馨而祥和……这张照片定格的虽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瞬间,但所折射的时代意涵也是显见的。北伐结束,社会尚称安定,各项建设逐次展开。而这张记录南京民众寻常生活的照片,以及画面本身所透露出的安宁与祥和,正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园即景》1935年12月30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位年轻的幼教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草坪上做游戏。原载《老照片》第6辑

《四川高等学堂的自修室》1912年冬,四川高等学堂整洁的学生自修室中,七位衣着朴素的同学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写作。书桌上的油灯、地面上的火盆和学生的衣帽服饰映现出了一幅冬夜苦读的场景。原载《老照片》第26辑

照片的另一种读法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普通的图片说明之外,本次展览在每一幅老照片的旁边都附有一个贴牌,上边写着“有想到可以这样读图吗”,引导观展者发散思维,从图片细节中挖掘时代的不同切面。同时,只要扫描旁边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兄妹合影》这幅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照片,洋溢着小康家庭的安宁与温暖。原载《老照片》第31辑

来中国已十多年的美国人黄伟(中文名)在展览现场看老照片入了神,“很多自然抓拍,让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他说,此前看过相关历史剧,第一次看顾维钧真人照片,觉得真是太有气质了。

《乡村浣衣》北方农村妇女聚集在河边洗衣,一派静谧、安详的情景。摄于1927年。原载《老照片》第88辑

据联合策展人、越众历史影像馆执行馆长黄丽平介绍,此次展览,除了100幅精选照片,还完整展出了迄今出版过的所有《老照片》丛书,并且有可供随意翻阅的合订本;不仅有编辑背后的故事,有重要的媒体报道,有名人眼中的《老照片》,也有普通读者的来信。

《小镇茶馆》1943年,滇东北小镇的居民努力去享受没有战事的片刻宁静,茶馆里和路边的人们纷纷露出笑容。原载《老照片》第92辑

最别致的一点是,观众的留言也将成为展览的一部分。观众可以将自己的故事、观后感、或与照片相关的历史资料贴示出来,完善每一个人心中的老照片。

《吹芦笛的苗族青年》1937年初,南京到云南的公路开通,路径苗族聚居区时,苗族人吹芦笙伴舞庆祝。原载《老照片》第55辑

“我们不希望每一位观者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期待他们都能成为观展艺术家。” 黄丽平说。

《河塘与古街》无锡寄畅园大门外的一条古街,街河纵横,连通运河,两岸祠堂林立,后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摄于20世纪20年代。原载《老照片》第72辑

《个体公共汽车》1988年,一辆个体公共汽车在马路上随停随走。车厢后边挂满了乘客的自行车,司机躬下身子观察车辆底盘,旁边的售票员趁此间隙扯着嗓子喊有没有上车的顾客。原载《老照片》第98辑

此次展览将免费展至2017年11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