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

 恶魔传说 2017-08-23
  王晋康

62432A20D1724F1CBD697DCDBA0E1991

1948年生于河南南阳,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协会员。曾获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全球华语星云奖终身成就奖等科幻界众多大奖,其代表作品有《西奈噩梦》、《七重外壳》、《最后的爱情》、《解读生命》、《生死平衡》等

  问::您对当今的科幻热潮怎么看?
  王晋康:刘慈欣的《三体》掀起了中国的科幻热潮。科幻文学自从有了大刘的临门一脚后,科幻的氛围确实好了很多。
  如今,科幻已经从以前很小的圈子,扩大到主流文学界了,并由国内走向了国外。
  当下的科幻IP热潮是科幻文学创作长期积累形成的。
  科幻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中国科幻积累的程度,足以拍很多好电影,不说挑个七八十个,但五六十个绝对可以,但这都是慢慢积累下来的。
  问:您心目中中国目前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
  王晋康:相比于国外的《阿凡达》、《星际迷航》、《黑客帝国》等科幻大片,我觉得现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三体》不知道拍的怎么样了。现在真正有科幻的核心元素的,比如说大场面、情怀,非常巧妙的构思等方面来说,我不认为现在国内有合格的科幻影片,有待下一步提高。
  问:您对目前科幻作品被影视业青睐,快速产业化的趋势怎么看?
  王晋康:我的几乎所有作品版权都被人买下了。我的想法可能跟很多人不同,我觉得科幻产业链形成的有点太猛了,应该降降温才好。中国科幻文学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好的IP有很多,但在过去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因为《三体》,社会上突然关注了以后,有些人在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大量购买科幻IP。
  这种热一方面是好事,证明科幻已经走到社会上了;另一方面,我总觉得稍微有点过猛了,步子迈太大。这是个科幻大潮,但大潮上来的时候,有可能拍死不少人。而且一些不成功的影片,反而会影响科幻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沉下心,拍一些精品,不要太着急。
  何夕

1510490511667905235

1971年生于四川,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荣获银河奖,其代表作品有《光恋》、《电脑魔王》、《平行》《人生不相见》等

  问:您觉得科幻是什么?
  何夕:科幻不仅仅是简单的有关未来的发明创造,在科幻小说中,可以模拟一些极端的场景,通过这种描写去探索人性中深沉次的东西,能够让人类更深入地去认识自己。
  问:中国目前为什么尚未出现被广泛认可的科幻电影,您怎么看?
  何夕:国外的科幻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行成了工业化的一个流程,据我了解,国外要开拍一个科幻片,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演员真正演的时间并不多,这和目前国内大多数电影的制作方式不同。此外,科幻电影拍摄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持,目前国内可能都是直接用好莱坞的团队,要培养本土的有技术实力的团队需要时间。
  前段时间也出了一些打着科幻标签的电影,有一些科幻元素,但是核心内容和驱动并不是科幻,所以出来感觉效果也不是很好。
  对于未来科幻的产业化、影视化,中国在科幻文学作品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厚的积淀,中国科幻影视化正在起步,通过改编已有的科幻作品来进行电影创作比较靠谱。
  而且我觉得科幻和电影本身就是天作之合,科幻电影中那种宏大的场面和制作,本身就会成为吸引人们走进电影院的原动力。
  像《阿凡达》、《星际穿越》这样的科幻大片如果只是手机上看,那简直就是丧失了一次完美的体验。
  问:对于目前的科幻热,您怎么看?
  何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有资本进入科幻产业和科幻动漫化、游戏化等多元化的发展本身都是好事。但如果出现大量热钱涌入,结果因为急于求成,没有制作出好的产品,最后“轰轰烈烈”的失败,这样的话对中国科幻产业的良性发展并不利。
  中国科幻要发展不能简单一拥而上,影视公司和投资商还是应该谨慎地选择一些好的本子来进行市场化运作,出一些精品,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扫码加蝌蚪五线谱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