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瀑流之激荡--王羲之《远宦帖》高清单字放大赏析

 llssmm44 2017-08-23
 
      远宦帖由于是墨迹摹本,其书法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值得精临精读,久而久之,必受益非浅。

     《远宦帖》亦称《省别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十五通尺牍。草书,纵24.8厘米,横21.3厘米,6行,53字。《远宦帖》墨迹本,无款,为唐人摹本。《十七帖》、《淳化阁帖》、《大观帖》、《鼎帖》、《宝贤堂帖》等均有摹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译文

看到你另外来的信,问候起我家里的大大小小,甚为感谢。大家多分散各地,感念你的挂念之情,陶武昌(陶侃)诸子亦多远在各地作官。你同时亦多关怀,都常通信吗?我的老妻最近常病重,为了病危抢救常担忧。其他人都大致平安。非常感念您的情深意厚。

     《远宦帖》草法以简约为主,虽间有萦绕,亦简略不繁。两字连属者仅有“省别”、“小大”、“子亦”、“数问”、“救命”、“足下”六处,无三字相连者。偶有收笔如章草者,如“不”字,也因笔毫不易遣锋之故,“远”字最后之萦绕,向上回笔处笔锋分岔,正能说明用笔为硬毫,使转、收纵不甚灵便。《远宦帖》其字间隔不大,较为拥密,与《十七帖》中间疏润者不类。字形多向横扁发挥,无一笔纵情直下者。行距颇有余地。

     整篇气势虽不畅速,但和谐无碍,中无滞阻之处。笔画洒落有致,粗细之间匀净清爽,又不失其古朴之趣,从中甚可体会古人作草并不一味求其潦草恣肆,而是凝重而无阻塞;但全面来看,气充意随,一气呵成,如瀑流之激荡,时有浪花泛起,足可流连其间,领悟寄情其间,遣词造句含蕴。

    《省别帖》用笔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晰,体现了王羲之草书线条的丰富性。用笔中的圆转、方折、连带、割断、轻重、提按等对立因素在起笔、收笔、运笔过程中的运用与变化。其次,结构与章法方面的大小错落、左右穿插、上下移位等因素,也增加了字势的运动感,显得虚活灵动,生机盎然。

    《远宦帖》第五行末“安”字映带多一折笔,或许是摹时所误。观之《天鼠膏帖》“要”字下部的“女”字书写与墨迹《远宦帖》的“安”字中的“女”一样,都是一个反手作“勒”的动作,并非摹误。区别在于《远宦帖》“女”字第一笔弧笔动作大,随之第二字则向内并,稍作顿住,继而“勒”后右旋;而刻本《天鼠膏帖》“女”字第一笔动作小,近乎直,相应地直接“勒”后左转压毫行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