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丁酉年 2017 08 09 2017-8《书法》卷首语 最近书法展览特别多,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个展、联展开幕,放眼望去,一派繁荣景象。展览作为一种呈现方式,融作品展示、领导视察、同道研讨、大咖聚会、媒体宣传等功用于一体,所以,任何一位书法家都无法拒绝展览的诱惑。但不是所有的展览都能给人以启发,更不能催人奋发,开幕式一过,便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若做一番比较,有三个展览颇值得一提。 一是周俊杰书法展。在当代书法美学史上,周俊杰先生以其先行者的身份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史料考据,书法美学的研究趋于边缘,当年从事书法美学研究的人,要么面临研究领域的转向,要么在寂寞中固守坚持。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来审视周俊杰先生的展览就显得意味深长。其以丰厚的文化底蕴、满腔的创作热情和超乎寻常的勤奋,划动起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双楫。周先生算是书坛的老戏骨了,老戏骨一出,小鲜肉就黯然失色,你拼颜值啊、拼技法啊,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二是赵国柱书法汇报展。近年来,赵国柱先生以自己的智商、情商以及韧劲,使其笔下的每一通手札都具有良好的辨识度,可信、可感和可记。赵先生的智慧以及理性,使他在花团锦簇之中,有着其他书家少有的细密和敏感。就像刘洪彪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总结的,具备什么样的要素才算得上好作品呢?一要有“功”(功力),二要有“文”(文化),三要有“情”(情感),四要有“德”(道德)。后来才发现,这四个要素不仅针对当下,即便是衡诸古代书作也是百试不爽。 三是当代五人书法展。书坛五位超级大咖齐聚,这得多大的声势啊,所以粉丝无论如何也难掩内心的激动,朋友圈里拼命转发。当大家看到论坛讲座打出“書法學習中的若幹問題”的巨大横幅时,不和谐的声音就出现了:“话说都是腕啊,‘若干’可以写成‘若幹’吗?”还有更尖锐的批评:“他们就是这个水平。只出现一个错字,这已经不错了。”后来有人就出来解释说,是“美术馆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只是不知这位工作人员是不是临时工。 长期以来,书法界一直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各执一端,相互攻击。研究上搞史料考据的与搞美学批评的互相看不起,创作上探索创新的与恪守传统的互相否定,都缺少最起码的相互包容的气度。其实,创新也好,探索也罢,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还需要灌注生命之气并引发不群之思。就五位参展大咖的创作而言,不是一个错别字就能粗率否定的,不能因为我们不喜欢那种风格,就去粗暴地否定他们的探索。健康的书坛,应该是既有温和、秀美,又有恣肆、雄强,甚至狂放、粗野。 套用一位哲人的话,书风实如钟表之摆,往复于新奇和传统之间。流行书风初起时,很多年轻书法人顿时被征服;十余年后,人们看新奇看腻了,于是呼唤回归经典,“二王”书风风靡,这一风靡又是十多年;最近人们看“二王”秀美一路又看腻了,雄强古拙一路大受追捧,于是赵之谦、何绍基成为热门。再过十多年呢?所以,追“风”永远是追不上的。 有些人对书法缺乏起码的尊重,以为会写毛笔字就是“书法家”,是“书法家”了就是“教授”,是“教授”了就是“博导”,好像现在很少有说自己不行的。所以就有人撰文称,这是个挂牌的时代,书画专业的牌子最多。挂个牌子就竖起一座山头,有了山头就可以占山为王了,然后分封大小诸侯,聘这个作研究员,那个作顾问,反正就是资源整合、权利寻租。到最后,你好我好大家好,败坏的却是整个行业。虽然唱歌、跳舞的很多,但人家没有把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歌厅、舞厅挂上“音乐研究院”和“舞蹈研究院”的牌子。但我们写毛笔字的就敢。所以,并不完全是社会缺少对中国书画的基本尊重,而恰恰是业内人士缺少对中国书画的基本尊重。 还回到展览上来,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杂志主办什么样的展览,不仅关乎自身的学术判断和价值导向,也影响着艺术创作与受众群体。本刊主办的“百强榜”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大赛和展览,更是通过活动发现和推介书法人才,并进而引发公众对当下书法和文化进行思考。 文徵明《金粉福地赋》选 文徵明《落花诗册》选 曹宝麟(朱批)、沈培方(墨批) 批注《集王羲之圣教序》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