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安——庐陵古村之无樟不成村

 - 唯美似夏花丶 2017-08-23



庐陵村落自然环境有一个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樟树多。几乎凡是有一两百年建村史的村庄,都有几棵很大的樟树护卫在村旁或耸立在村中,至于千年古村或建村三五百年的地方,绝大多数有一两棵巨大的樟树成为村庄的地标和象征。

在江南其他区域的古村,也常见樟树,但在庐陵更多更集中。唐代张守义说:“章,今之樟也”。江西古称“豫章”,因盛产香樟树而得名,庐陵是江西樟树的主产地,人称“樟树之乡”。 经百年风云变幻,尤其是在1958年前后大炼钢铁热潮和熬炼樟脑、樟油的群众运动之中,无数巨樟化成了灰烬,但是仍有大批古樟逃过了劫难。吉安境内的赣江及其支流禾水、泸水、富水、恩江、乌江等河畔,一片片的古樟依然挺立,尤以泸水上游的安福县为盛。

庐陵人更看重的是樟树的生态和人文价值。因为樟树在村民眼里,成了保佑地方人畜平安的“风龙神木”, 甚至 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神仙,伤害了它,等于亵渎了神灵,即使灶膛里没柴做饭,也不到古樟树上劈枝打桠。当然,在特殊的年代,民间信仰往往抵不住政治风浪和强势压力,但人们哪怕多砍伐小些的樟树交差,也要尽力保护一两棵风水树;而有的地方保存了大片的樟树林,就更幸运了。

庐陵古村

 无樟不成村


寓意诗五首(节选)

白居易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泰和县东南部距县城6华里的塘洲镇赣江岸边叫金滩的河滩上,有一大片古樟树,延绵1公里多,或为单株,或丛林。有的巨树十几人难以合抱,有的数十棵密密麻麻地拥簇,林下灌木丛不多,大块地面绿草如茵,地势平坦,小汽车可在林中穿梭。这片樟树林木面积330多亩,树龄在500年以上古樟500余株,林业专家们说江南罕见。古樟被当地村民称之为“风水林”,严禁砍伐。不远处,便是500年前明朝状元陈循家乡,百姓说是樟林护育了文风。


吉州区钓源村最显著的生态特征,就是环村的长安岭山坡上,全是高高矮矮的樟树,似无尽头,编成了一道壮观的绿色屏障,稍远处见不到村庄房舍。问村民到底有多少棵?谁也说不出数目。据说搞旅游开发初期,市博物馆的几名工作人员花了几天时间作了普查,大大小小的樟树数来数去数个不完,只得说大概两万棵左右。进村口的巨樟,高达近30米,据专业人员测定,树龄近千年,可能在建村时就生长了。开基祖欧阳弘的墓地,就在村西南山冈下,墓旁有两棵巨樟。村中蚊蝇较少,比邻近的村庄冬暖夏凉,樟树多是主要原因之一。

青原区陂下古村,位于富水河畔,古樟参天。据专家测定,有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樟树86棵,成为人们生活的伴侣,村民钟爱各种姿态的樟树,像对待亲人一样,分别安了好听好记又形象生动的名字,如合欢樟、迎宾樟、独目树、槐花樟、龙头樟等等,还以此当作村中地域的名称。

青原区富滩镇位于赣江中段的泷江支流沿岸,全镇各个村落四周树围3米以上的古樟超过1000棵。富滩村被泷江三面环绕,村江边的樟树不但多和大,而且有的形态各异,村民们称之为“母子樟”、“连理樟”、“情侣樟”等。

安福县是“樟树之乡” 的典型,境内有数十个拥有百亩以上天然樟树林的自然村。一般的村庄也有十数棵大樟树作风水树,更有各种珍奇的樟树名闻遐迩。严田镇王家堂的一棵古樟已有2000年历史,属汉代时的植物;主干胸围21.5米,高29米,占地3亩多,在离地1.38米处,分8股大枝,根底部虽有腐洞,但依然枝叶繁茂。经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树木专家实地测量考证,认为是现在已知的全国古樟王。

在庐陵古村中,有时把樟树当作了守护神和吉祥物,在许多地方,把社官庙设在樟树下,和神仙一块接受祭祀。人们对樟树赋于思想感情,寄寓精神依托,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故事传说。

青原区渼陂村有棵奇特的樟树叫“卧龙樟”,长在村里的东南方富水边。传说很久以前,这棵樟树被雷劈成两半,倒下的一半落地后又顽强地生出了新枝,成了卧龙樟。村民们称它是一棵有灵气的树,所以在树下设了一座社官庙,村民和过往行人常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





来源:吉安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