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达芬奇”正在做手术。
医生操作机器人“达芬奇”。
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出现在银行、邮政等行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可你听说过会做手术的机器人吗?5月10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一位新伙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部我省首台、全国第66台达芬奇机器人是第三代Si系统,型号最新、装备最全。
3个月来,机器人“达芬奇”已配合泌尿外科、普外肝胆专业、普外胃肠专业及妇科顺利完成51例手术,患者术后情况均良好,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这对于我省外科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8月22日,记者来到山医大一院,采访了多位医护人员,为广大读者揭秘这个会做手术的机器人“达芬奇”。
■个头大但不笨
“经过3个月的磨合,我们团队与这位新伙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配合更加流畅,大家都已经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这个新伙伴。”机器人“达芬奇”护理专业小组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外科手术机器人,又称“达芬奇(da Vinci)手术机器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通过微创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是它的基本设计理念。简单来说,也可以看做是一种高级的腹腔镜系统。特别适合应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妇科、心胸外科、耳鼻喉科等多科室的精细手术。
一个操纵平台,几个机械手臂,一个三维摄像系统,这台通体灰色,看起来有点笨的大家伙,就是最先进的外科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山医大一院手术室科护士长付秀荣介绍说,一台完整的“达芬奇”由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
手术时,主刀医生坐在位于手术室无菌区外的控制台前,通过操作两个主控制器及脚踏板来控制器械和一个三维高清内窥镜,实现手术器械尖端与医生双手同步运动。助手医生在无菌区内的床旁机械臂系统边负责更换器械和内窥镜,协助主刀医生完成手术。成像系统内装有手术机器人的核心处理器以及图像处理设备,手术过程中位于无菌区外,可由巡回护士操作,并可放置各类辅助手术设备。
此外,手术机器人结合了人手的灵巧性和腔镜的科技优势,最大程度突破人体操作的局限。虽然机器整体乍看上去略显庞大笨拙,但实际在医生的专业操纵下,其精巧程度甚至胜过人手,完美实现精准操作、精细切除、精细缝合,使手术达到绝佳的质量效果。其机械臂非常灵活,拥有7个自由度,540度转弯,十多个关节,可在病人体内准确无延时地重现医生的手部动作,对狭窄解剖区域更有着极大优势。
机器人“达芬奇”是个大家伙,可一点也不笨。在网上还能看到手术机器人在窄口瓶中将葡萄皮细致缝合的视频,令人惊叹。
■长着“火眼金睛”
5月12日上午,山医大一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王东文教授在第18手术间率先开展了我省首例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进行精准操作、精细切除、精细缝合,手术效果会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对病人来讲术后可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王东文教授介绍说,医院目前引进的这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是第三代Si系统,型号最新、装备最全且采购价格最低,属于目前国内最新一代,荧光显影及第三方设备配置最全且达一流水平的设备。
当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所做的两台手术涵盖了泌尿外科的疾病范围,也就此拉开了机器人“达芬奇”为我省百姓解除病痛的帷幕。
相比传统的腔镜手术和人工手术方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它拥有一双“火眼金睛”,三维高清无死角的视野不仅大大缩小了操作盲区,还能给予医生身临其境般的视觉感受,为复杂化、精细化操作提供技术保证。再加上最高可达10至16倍左右的放大效果,远高于腹腔镜二三倍的放大程度,能使解剖更加精细,在三维镜头下,一根毛细血管的粗细看起来就像一根自来水管,毫发毕现。这样一方面能准确避开细小血管和神经,另一方面也利于止血和术后恢复。
在6月19日完成的机器人辅助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中,病人出血仅50毫升左右,而一般像这样大型的复杂手术,出血量低于100毫升的情况是相当少见的。
■主刀医生“减负”
一天连续做6台手术疲劳晕倒、连续做4个小时手术太累晕倒……近年来,主刀医生因做手术疲惫晕倒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在医疗行业从业者有限的情况下,患者增多,压力增大,而手术过程中的紧张和快节奏的确耗费医生的精力。
“即便是再出色的外科医生,也无法避免因手部血管随心跳产生节律性颤动等类似的生理震颤,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操作的稳定。而手术机器人却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手术动作百分百的稳定性。”付秀荣说。
同时,“达芬奇”还有利于节省医生体力,因为机器人改变了术者长时间站在手术台旁的传统模式,主刀医生可坐在控制台前,手臂置于托架上完成整台手术,减轻了人的疲劳,这在特别复杂、耗时较长的手术中颇有意义,因为能够保持最佳手术状态,减少医生因疲劳而可能出现差错的几率,进一步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患者创伤小,对机体的损伤大大减小,术后疼痛感相对较弱,患者各种正常的生理功能可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手术后恢复速度也更快。
7月12日,机器人“达芬奇”所做的腹腔镜“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的第一天,患者便已经能下床活动了。“机器人手术的应用对于手术病人的确有着诸多好处,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而且恢复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缓解医院病床紧张的状况,对于广大就医者而言都很有帮助。”付秀荣笑着说。
■将被普及推广
尖端科技设备的运用,对医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医大一院进行机器人手术的主刀医生均是各学科造诣颇深的专家,且大多有着丰富的腔镜手术经验,为安全、高质量地开展机器人手术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于手术机器人缺失力反馈,无法直观感觉到触感和力量大小,只能凭借视觉,根据组织的变形程度等侧面信息来判断组织的软硬状况,切入的深度等。因此这就要求实施机器人手术的医生具备非常充足的经验。同时手眼配合能力要强,手术时眼脑手脚同步协调。
“机器人手术团队的医生、麻醉人员以及手术护士们经过网上在线学习,获得合格证后,由王斌全院长带队,赴香港接受全球认可的达芬奇机器人培训师的统一严格培训,再经过动物试验等实操训练,考试合格后取得了相应的手术资质。”付秀荣说,因此,机器人手术团队的医生均具备极强的专业水平和机器操控能力。
针对手术机器人的引入,山医大一院手术室成立了机器人护理专业小组。目前,手术室还改造扩建了一间一体化手术间,配备有目前全球最新的一体化操控平台,可同时进行视频转播,手术床、无影灯、电工作站一体化控制,大大方便了手术需要。
“机器人‘达芬奇’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外科临床治疗的智能机器人微创手术系统,作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手术平台和国际高新医疗科技的代表,其普及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王斌全说。
依据目前已有的各类研究数据和手术案例疗效,可以证明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外科手术治疗的综合水平,提升患者精准化治疗程度。
田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