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临床上应用代赭石有不少后世罕见之处,并记载有大量验案,从中可以看出他应用代赭石可归纳为二个字,一是在功效上体现一个“镇”字,二是在用量上突出一个“重”字。其云“赭石,色赤,性微凉,其质重坠,善镇逆气”,尤以“镇胃气冲气上逆”为主。“且性甚和平,虽降逆,而不伤正。”还云:“赭石诚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也。乃如此良药,今人罕用,间有用者,不过二三钱,药不胜病,用与不用同也,且愚放胆用至数两者,非卤莽也,诚以临证既久,凡药之性情能力及宜轻宜重之际,研究数十年,心中皆有定见,而后敢放胆,百用不至一失”。张氏用赭石治疗疾病的范围十分广泛,我们可以从下述几种病症的拟方用药中,窥见张氏对代赭石之倚重。 镇逆降胃 以治吐衄 早在《内经》即认为,吐衄的形成乃胃腑之气上行所致。黄坤载衍《内经》之旨,谓“血之失于便溺者,太阴之不升也;亡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张氏认为:“阳明胃气,以息息下降为顺,时或不降,则必壅滞转而上逆,上逆之极,血即随之上升而吐衄作矣。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降之以赭石,而以蒌仁、白芍诸药佐之;其热而兼虚者,可兼佐以人参;有因凉者,宜降以赭石而以干姜、白芍诸药佐之;其凉而兼虚者,可佐以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气不摄上冲胃气不降者,宜降以赭石而以生山药、生芡实诸药佐之,……。无论吐衄之证,种种病因不同,疏方皆以赭石为主,而随证制宜,佐以相当之品,吐衄未有不愈者。”因此,临床上取赭石重坠降胃气,无论何因引起胃气上逆所致之吐衄均可应用。 镇逆和胃 以治呕呃 呕吐、呃逆为内科常见病,其发生皆与胃有关。因胃为仓廪之官,受纳水谷,以和降为顺,无论何因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即可引起呕吐、呃逆。治当以降逆和胃为主。张氏认为“生赭石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如“友人李××曾治一人,寒痰壅滞胃中,呕吐不受饮食,大便旬日未行。用人参八钱,干姜六钱,赭石一两,一剂呕吐即止。”如“门人高××曾治一叟,年七十余,得呃逆证,兼小便不通,剧时觉杜塞咽喉,息不能通,两目上翻,身躯后挺,更医数人治不效。高××诊其脉而无力,遂用赭石、台参、生山药、生芡实、牛蒡子为方投之,呃逆顿愈。”张师不仅用生赭石治内科呕吐、呃逆,而且用于妇科的妊娠呕吐。《名医别录》谓赭石坠胎,今人亦认为赭石质重,镇逆,不敢妄用以防坠胎,而张氏认为“赭石质重,其镇坠之力原能下有形滞物,若胎至六七个月时,服之或有妨碍,至受妊之初,因恶阻而成结证,此时其胞室之中不过血液凝结,赭石毫无破血之弊”。张氏并多次用其治妊娠呕吐且疗效显著。 镇逆通腑 以治便结 张氏用赭石治便结或因饮食过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痰气阻滞,或因寒火凝结,或因呕吐既久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所引起,取赭石亦在于镇逆通腑降气以通便结。所治验案不胜枚举。如“客居广平,忽有车载病人,造寓求诊者。其人年过五旬,呻吟不止,言自觉食物结于下脘,甚是痛楚,数次延医调治,一剂中大黄用至两半不下。且凡所服之药,觉行至所结之处,即上逆吐出,饮食亦然。此时上焦甚觉烦躁,大便不通者已旬日矣。诊其脉,虽微弱,至数不数,重按有根,知犹可任攻下……”用赭石三两、朴硝八钱,甘遂一钱半。服后须臾,腹中作响,迟两点半钟,大便通下而愈。后月余,又患结证如前,乃用前方而愈。” 镇逆降痰 以治咳喘 肺气上逆是形成咳嗽、气喘的直接病机。张氏则认为:“胃气宜息息下行,有时不下行而转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即可作喘。”张氏还云赭石能“降痰涎”。可见用赭石治咳喘,亦是取其镇逆气降痰涎之功。代表方如参赭镇气汤、滋培汤、醴泉饮等。如治“一妇人,年近五旬,得温病七八日,表里俱热,舌苔甚薄作黑色,状类舌斑,此乃外感兼内亏之证。医者用降药两次下之,遂发喘逆。令其子两手按其心口,即可不喘,须臾又喘……诊其脉,尺部无根,寸部摇摇,此将脱之候也。时当仲夏,俾用生鸡子黄四枚,调新汲井泉水服之,喘稍定。可容取药。遂用赭石细末二钱同生鸡子黄二枚,温水调和服之,喘遂愈,脉亦安定。继服参赭镇气汤以善其后。” 镇肝熄风 以治中风 中风一证,《素问·调经论》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张氏认为中风的形成“诚以肝火暴动与气血相并,上冲脑部,惟用药镇敛肝火,宁熄内风,将其上冲之气血引还,其证犹可挽回。”且认为“龙骨、牡蛎虽能敛火熄风而其性皆涩,欠下达之力,惟佐以赭石则下达之力速,上逆之气血即可随之而下。”代表方如镇肝熄风汤。 镇惊坠痰 以治癫痫 张氏认为“癫者,性情颠倒,失其是非之明。狂者,无所畏惧,妄为妄言,甚或见闻皆妄。大抵此证初起,先微露癫意,继则发狂。狂久不愈,又渐成癫,甚或知觉全无。盖此证,由于忧思过度,心气结而不散,痰涎亦即随之凝结。又加以思虑过则心血耗,而暗生内热。痰经热炼,而胶粘益甚,热为痰锢,而消解无从。于是痰火充溢,将心与脑相通之窍络,尽皆瘀塞,是以其神明淆乱也。”因癫狂之发生主要是痰火壅于上,赭石既可重坠降逆,又能坠痰清热,为治癫狂之重要药物,常与大黄、朴硝、半夏、郁金等同用。 痫证的发生,张氏认为“莫不气机上逆,痰涎上涌”。治疗时在《千金方》之磁朱丸中加入赭石、半夏,“二药并用,既善理痰,又善镇气降气”。 综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用代赭石验案,除常用于上述几种病证外,还可用治结胸证、膈食证、头痛证、难产等。尽管病证错综复杂,均取赭石重镇降逆之功。而在用量上大凡癫狂、痫证、中风、呕吐、便闭重症,或单味用药用量均超两,有些用到三至四两,且屡治屡效。可见张锡纯用代赭石独具匠心,颇有特色,很值得我们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