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中国哲学史(惠施、公孙龙及墨家结论)

 hongzhuanyidui 2017-08-25

惠施  

惠施这个人厉害得很。“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又说有一个叫做黄缭的,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和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只可惜那五车的书和那“万物说”都失掉了。

惠施的思想总结说便是:时间空间的分割区别,都非实有;一切同异都非绝对。故曰:“天地一体也。”并因“天地一体”而“泛爱万物”。

“泛爱万物”是极端的兼爱主义。墨子的兼爱是根据“天志”的,而惠施是一个科学家,他的兼爱主义是有科学的依据的——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也发达了,宗教的迷信便弱了,所以兼爱主义也不能不随着改变。

 

公孙龙  

公孙龙及其“辩者”最为著名的是“二十一事”(卵有毛,鸡有三足……)。这二十一事的主旨思想就是一切异同都是因为主观的分别,而不是绝对的。

但是,若没有这些分别异同的“物指”,便不能有知识了。所以这些异同,虽非实有,虽非绝对,却不可不仔细辨别。有了正确的“名”,知识学术才可以进步。

公孙龙一班人的学说,大旨与惠施相同。

但惠施的学说归到一种“泛爱万物”的人生哲学,这班人的学说归到一种“正名”的名学。这是他们的区别。

但公孙龙到处劝人“偃兵”,大概也是信兼爱非攻的人,可知他终是墨家一派。

 

    墨学的结论    

    墨学有两派:宗教的墨学、科学的墨学。

    墨学在在韩非的时代还很兴盛(“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篇》),但《史记》里竟然没有墨子的列传。

    墨家,何以消灭得这样神速呢?

    第一,   儒家反对。两家互攻。孟子竟然骂墨子兼爱为“无父”,为“禽兽”。汉兴以后,独尊儒术,墨家自然没有兴盛的希望了。

    第二,   政客猜忌。很简单,那时候战争最激烈,各国政府多不很欢迎兼爱非攻的墨家。

    第三,   墨家后进的“诡辩”太微妙了。各国需要的是军人政客两种人才,不但不欢迎这种诡辩,并且有人极力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