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还没熬到中产,内心却早已破产

 临川饮冰 2017-08-25

幸福里

来自桑叔

 01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焦虑的时代。

买不起房子着急,买了又觉得买晚了,这是投资焦虑;

眼看着别人创业成功年收入成百上千万,自己却指望着一点死工资,这是财务焦虑;

时代剧变,职场技能马上过期,花钱上各种网络课程班自我提升,这是知识焦虑;

经常听人说阶级上升的通道已经关闭,下降的通道倒是敞开着,这是身份焦虑。

种种的焦虑使人如锅中热蚁,林中饿虎,坐立不安,自己的内心被无名的东西啃噬着。

罗素先生说,不同种类的不快乐,一部分是因为制度,另一部分是因为个人心理。大多数的不快乐,源自错误的世界观、伦理学和生活习惯。

作为个体,通过个人的努力,寻求内心的舒适,从而获得幸福,是可行的。

但如果保持对物质主义,丛林法则的无节制地追随,势必导致灵魂追不上脚步,让幸福遁于重压之中。

 02 

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 你幸福吗?

很多人在苦苦追问,却找不到答案,在我看来,每个人的幸福定义不同,但试图从物质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幸福感,多半是靠不住的。

经济学里有个重要的理论,叫作“边际效用递减”,通俗地说,就是你越享用一件事物,这件事物对你的满足感就越降低,直到为零。想想看,你刚买的手机,刚开始的几天,爱不释手,一个月,一年后,它就成为一个通话工具而已。

匮乏和厌倦,使支配人的心理活动两种内在动力,但后者,往往更容易使人失去对生活的兴趣。

VICE节目采访过陈冠希,他年少成名时,日进斗金。

他说,二十来岁,买了一辆法拉利,去日本两三天花掉五十万,好像很成功,可是他没有感到幸福,因为那只是一种幻觉。所以法拉利开了十次就卖掉了。

普通人稍有类似的体验,所以还在匮乏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但即便到了自己想要的终点,可能也会同样面临厌倦的考验。

幸福究竟在哪里?有人说,它隐藏在过程里,而不在目的中。它应该是良好的生活实践本身。通俗地说,每天保持健康、快乐、平和,这样的人,应该是幸福的。

 03 

某招聘网站对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职场满意度做了抽样调查,发现比例高达80%的从业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仅仅是为了“挣钱”,谈不上享受工作。受访者最大的奢望,是“有个可以休息的周末”。

当工作剥夺了生活,使人成为工作的奴隶的时候,很难说,会感到快乐。

雨果说,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龙应台在一篇文章中如是写,“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不要总是盲目地和别人去比较,不要总是陷入对平庸的恐惧之中,心灵的舒适都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最终还是“自己”二字。

有人会说,生存的艰难非我所控制,职场的竞争难以避免。对,这么说没错,但是任何时候,个体都有选择和取舍的自由。恰恰是因为有些人,终日索求无度的物质需求,严防死守不肯做出丝毫让步,才将自己逼迫到无路可退,负重前行。

你的人生,你是唯一的规划师。

 04

在《极简主义》一书里写道,幸福感其实来自于内部,即便每周工作七八十小时,纵然你买再多的东西也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只会让人更加焦虑、恐惧、孤独、内疚、偏执和有抑郁感。

极简的哲学是对物质主义的正面挑战,买得越多越幸福,还是买得越少越幸福?有人已经在质疑,并且实践新的理念 。

在极简主义的理论里,要做到幸福并不复杂,回归到最本源的事情。

保持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持热情

让自己不断成长

懂得奉献

减少过多的购买欲,选择过克制而自省的生活,对自己重要的事务保持关注,如健康、个人成长。这都将有助于从枷锁中找寻更富有创造力的自己,让整个人才会变得轻盈、清明。

除此之外,认清狭隘的比较观,也有助于帮助人们卸下重压,长久以来,我们最容易听到的话语,就是和别人比较,比升学、工作、配偶。比较使人陷入对“平庸”的恐惧,更使人失去自我,陷入盲从的状态。

哲人克里希纳穆提告诫世人,当你忙于比较的时候,你就无法认识自己。而当今名目繁多的心理疾病 ,无一例外的是,失去了对自我准确的认知。

   05

在通往成熟稳定的生命体之前,每个人必然要经历种种的精神考验。追逐希望、落空、再上路。灵魂破碎、重建、再成长 。

向内生长,破土而生。

即便世事如何嘈杂,生活如何变化,内心守得住三尺花径小园,不失秩序,赏竹观月,清风自来。

内心不破产,不慌张,不畏惧,永远有自己的节奏感。

这,大概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生活姿态。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