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洋集团中报:营业额上升85% 明年将跨千亿门槛

 快读书馆 2017-08-25

2017年8月23日,远洋集团(03377.HK)发布了截止到6月30日的2017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回顾期内,集团协议销售额录得约304.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并实现营业额172.59亿元,同比上升85%。毛利38.01亿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为26.68亿元,核心净利润15.20亿元。



8月24日,远洋集团在香港召开的2017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董事局主席李明与众多媒体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心情不错的李明表示,“你如果问我什么时候能做到千亿,我可以告诉你明年就可以!”


李明还透露,远洋今年的销售目标是600亿,公司将销售目标提高到700亿,相信完成800亿也是有可能的。而远洋2018年的销售资源已经超过1600亿,未来几个月公司还将继续补充土地资源,所以从销售资源角度来说,足够支撑1000亿销售目标。



土地储备充足


公告显示,在土储资源方面,远洋集团于2017年上半年成功获取36个项目(包括29幅土地及7个成熟项目),新增土储资源共1039万平方米,并首次进入石家庄、苏州、合肥、长沙等热点城市。截至2017年6月30日,集团已布局25个城市,总土地储备达至3003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约每平方米6100元。


对此,李明进一步解释道,“这样的土储设置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新增的土地有合作伙伴,公司当然也可以把权益土地提升上去,无非是多花点钱,但根据过往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土地储备过多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在他看来,“真金白银是占压资金,投机取巧是政治风险,所以土储4000万平方米也不算小数,也有几十平方公里了。对于未来的市场,如果市场好价格也能够上去,再多花点代价从合作方把地买回来也值得,如果不行,背那么重的包袱也是个风险。”


此外,在区域布局方面,远洋也做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李明认为,“关于公司新土地的拓展,过去按照一、二、三线城市去拓展,现在发现这种分类方法有点落伍,我们还是按照城市群为考虑,比如说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武汉等等。按照这种管理思维,进到某个城市,这个城市被传统定义的二线、三线、四线、五线不重要,关键他是不是围绕着这些核心城市群,围绕这些核心人口流动,根据这个来区分城市,我们不会拿是不是进入了一个新城市作为标记,肯定不受这个局限性。”


如今,远洋集团的布局主要围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武汉等人口聚集和流入的城市群展开,在买地上也有严格的投资标准。“像公司刚刚进入的武汉、南京、合肥等城市,六千多元地价对应两万的均价,是合理的。”李明表示。


调整债务结构



公告显示,在财务状况方面,集团持有现金资源约人民币234亿元,净借贷比维持在62%健康水平,并拥有已获批尚未提用的额度约人民币1,467亿元。此外, 集团也在积极优化债务结构, 一年期以内到期负债占比为14%,五年期以上占比为27%。


在融资成本方面,较2016年下降31个基点至5.07%。此外,集团于3月发行首期人民币中期票据40亿,分别为3年期人民币20亿元,票面利率4.77%,5年期人民币20亿元,票面利率5.05%。同时,集团拓展境外融资渠道亦促使成本持续降低,于6月再获6亿美金境外债额度批复。


“关于负债率的问题,现在公司净利借贷比在0.6的水平。好比把女儿嫁出去获得点资金,给儿子多娶几个媳妇,这个也可以考虑,我看你想娶几个老婆,看发展有多快。”李明打趣到。


而针对融资成本问题,他表示,公司的融资成本随着债务结构的调整会不断优化,融资成本还会保持稳定,并持续降低。他还强调,融资成本降低的保障来自公司业务受国家鼓励支持和公司在国内外的评级较高有关。


去年以来,远洋实施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战略,在过去一年中,公司原本厘定的五项业务——远洋地产、远洋商业、远洋服务、远洋资本、远洋营造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对此,李明解释:“我们除了加快开发,主营业务快速增长以外,同时我们还要加快现有新业务的发展,持有物业,房地产基金,养老服务,物业管理等等这些新型业务我们同样也要加快。”


李明还强调道,我们今年下半年净利润回报水平绝对不错,上半年能够做到的,下半年更能够做到,今年能够做到的,明年也能够做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