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马治伤寒,方随症变更

 空i3yp25qoayz9 2017-08-26

中医书友会第143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伤寒病变化迅速,古人常称走马治伤寒,可能这边药还未好,那边已转入少阳,阳明,本案例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尽现,医者临变不惊,尊伤寒之法,终取效。(编辑/小谢)

伤寒原是肺炎病,太少合病柴麻汤

作者/赵世同,董璞金


遇一例伤寒大证,与小伤寒之感冒区别甚大,辛温发散之剂尽不能除其外寒,细究其病总在太阳少阳两经,然两经合病之黄芩汤或黄芩加半夏汤、柴胡桂枝汤均与病者不符,其咽干痒,不欲饮食,口干苦,每发汗后又复起,复起时恶寒明显,少汗,唯麻黄汤合小柴胡汤证与之相合,细思仲圣只出柴胡桂枝汤,不敢造车,畏首不用,病不得解。


因友人在宁波,通过微信,舌脉不能获得,无奈介绍其往师妹璞金处就诊,诊后谓其脉关迟,紧象明显,紧中带滑,寸脉沉。又以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治之,用12g炙麻黄,仍汗不出,热不退,师妹恐石膏掣肘,亦觉太阳证不解恐合少阳证,我们思量之后,拍手而复开麻黄汤合小柴胡汤原方不经任何加减,方中用生麻黄,一两为3g,嘱其先煎麻黄,去上沫,复入他药,煮取半碗,喝半碗。但患者2月24号上午已经服用炙麻黄12g,当天傍晚又与生麻黄10g,恐麻黄摄入过多,但观其脉证,寒象颇重,遂二人决定大胆用之。


2月25日晨起汗解热退,又因劳累一天,傍晚复测体温又热,38℃。璞金说是“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治。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者,以下解之”,患者太阳证已罢,少阳证仍在,小柴胡汤可也。后以柴朴汤加减治之。


2月26日患者因咳血丝,怕结核病,于医院查CT,血常规,方知两肺上叶,右肺中叶片状密度增高影,hs-CRP 78mg/L,诊为肺部感染。友人相信中医,且体温已正常,不愿用抗生素,便赴师妹门诊:两人合计,又与柴朴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3付,病渐解。


后求教于张老师,老师认为有方证就需合用,不需因此怕麻黄汤与小柴胡的合用。这种合用不少见,尤其是三阳合治时,常常需要大青龙汤合用小柴胡汤。并以近日一则病案授余:患者与大青龙汤后热不解,后师嘱购小柴胡颗粒,往大青龙汤中加入两包小柴胡颗粒,患者方热退病除。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方证。


具体病案如下:


2月22日:咽痛发热1天余。

咽痛,发热,怕冷,四肢酸痛,腰酸,纳呆,基本无痰,无汗,昨晚服退烧药晨起体温降到37.3℃时不怕冷,之前体温不知。患者于宁波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地尼,羧甲司坦等,效果不佳。


因患者不愿煮药,就嘱其购买小柴胡汤,每次喝两袋。


2月23日(从2月23始未服用头孢):患者昨晚服小柴胡加退热药,汗出,晨起无怕冷,晨起测体温38.2℃,后体温又降至正常,下午1点多诉发热又起兼有怕冷。下午4点许测体温38.4℃,汗不出,身体酸痛,腰酸改善,不烦躁,咽痒,偶咳嗽,身体游走性酸痛,舌红苔薄腻。


予麻杏薏甘汤+葱豉汤+桔梗,可惜找了多家药店,均没有麻黄,遂改为九味羌活汤加减。


羌活10g  防风10g  荆芥10g  苍术10g  细辛3g   白芷6g  川芎6g  杏仁10g

生薏苡仁30g  生甘草6g  黄芩6g  桔梗10g

1付


2月24日:昨晚汗出,晨起体温38℃,无游走性关节痛。发热反复,本不在意,以为是伤寒小证,汗出即愈,此时才意识到颇为棘手,无脉诊,断难处方。便嘱咐其往璞金师妹处就诊。


璞金病历:发热5天。

周二始咽痛,恶寒,先后服汤,T>38℃时游走性关节痛。昨夜服九味羌活汤汗出后,凌晨一点,体温38.4℃,晨起体温37.7℃。


刻下:发热,微汗出,微恶寒,恶风,无关节痛,咽痒无痛,咽中异物感,难以咳出,唇干,不苦。脉寸沉关迟滑紧,舌红苔腻中裂微黄。


蜜麻黄12g  桂枝10g  杏仁10g  炙甘草6g  大枣10g  石膏20g   姜半夏10g  苏叶10g  厚朴10g  茯苓10g

1付,生姜自备。

二人共同拟方。


2月24日:T:38.4℃,讲话多则口干苦,手心汗出,身无汗,恶冷风,咽痒,脉左寸关滑数,右关滑,舌尖红,苔薄白腻。


生麻黄10g  桂枝10g  杏仁10g  炙甘草6g  柴胡24g   黄芩10g  生姜12g  姜半夏10g  党参10g   大枣15g

1付


2月25日:恶风寒已,咽痒欲咳,痰易出,质稀有粘块,口干减,不苦,咽干,11:54测体温:37.2℃,下午14:30测体温36.8℃

昨晚大便成形,畅,小便黄。

脉寸沉关迟滑,右关滑数。舌红中裂,苔白腻。


处方:

柴胡15g 黄芩10g  姜半夏12g  炙甘草6g 北沙参12g  大枣15g  厚朴10g  苏叶10g  茯苓12g  蝉蜕3g 薏苡仁30g  苍术10g

1付,生姜自备


2月26日:昨天讲课8h,昨晚18:38体温38℃,考虑劳复。

晨起痰色稀黄,夹血丝,T37℃,昨晚前半夜咳剧,上午T36.9℃,痰量中,色白稀,无血丝,咽痒易咳,恶风已,手心微汗出,口和,纳可,咽部有痰,舌红苔薄白腻。脉滑。

血常规:hs-CRP:73mg/L

胸部CT:双肺上叶,右肺中野,片状高密度影。


处方:

柴胡15g 黄芩10g   姜半夏12g  炙甘草6g 北沙参12g  大枣15g  厚朴10g  苏叶10g  茯苓12g  瓜蒌皮10g 苍术10g  桔梗10g

1付,生姜自备。


2月27日:T36.2℃,痰稀白偶夹血丝,咽痒作咳,恶风寒已,咽部有痰,便溏,完谷不化,不粘,小便偏黄,口和。

舌红减,苔薄腻;脉左弦细滑,右关滑。


方:柴朴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处方:

柴胡15g 黄芩10g  姜半夏12g  生甘草6g 北沙参12g  大枣15g  厚朴10g  苏叶10g  茯苓15g  五味子10g 干姜8g  细辛3g  杏仁10g   藕节10g  桔梗10g       3付。


2月28日:

今日患者体温正常,纳佳,咳嗽、咳痰大减,无咳血。


I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