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开大学京剧沙龙成立于1999 年末。 除了南开大学教师外,沙龙成员还包括天津市戏迷票友协会负责人,天津市专业演员,天津大学和其他单位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天津艺术研究所专业研究人员也常参加沙龙活动。 沙龙每周活动一次,就大家感兴趣的诸多京剧艺术问题进行漫谈式的研究、讨论。在研讨中力求把学术性与自由漫谈结合起来,使参加者既有收获,又感到兴趣。 由于沙龙成员当年多看过大师和名家的演出,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因此对京剧艺术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见解。这次我们请他们谈谈京剧流派的问题。 参加这次流派讨论的共有十位学者名家,他们是:吴大徵、刘曾礻是、王则昭、李小惠、张业才、李崇祥、徐世英、潘克明、李育民、张焕宗。《早安京剧》分四期刊登,大家一起听一听他们关于京剧流派的真知灼见。 京剧流派十人谈(二) 若干年来,对一个演员是否形成自己的艺术流派曾提出过不少标准,诸如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独有代表剧目、有传人、有观众等。这些标准均有一定道理,但有的并非是必不可少的。如余叔岩的艺术风格与谭鑫培很相近,他演出的全是谭派剧目;言菊朋、奚啸伯传人少。言氏和杨宝森拥有的观众不多,但他们都被公认为流派创始人,所以什么是流派的主要标准尚需讨论。 上述条件中显然独持的艺术风格是最重要的,即演员对唱念做打各种表演手段有独到的、高明的艺术处理。有了这一点,他演出的若干剧目就独具特色,杨宝森的《文昭关》、马连良的《淮河营》、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等,这些剧目就是流派代表剧目。演员有这样的成就,自然就有观众、有传人。 艺术风格这一标准显然较另几项更重要。人们对流派从这方面着眼,因为它是外在的,直接可以看到的。譬如,认为马连良派的特色是唱和做潇洒、漂亮,认为荀(慧生)派的特色是表情细腻妩媚、身段婀娜多姿等,其实我们还更应注意流派的内涵,即演员独特的修养。从后一角度看,马派艺术的奥秘在于一定程度上把现代人聪明、机智幽默的风貌注入到剧中人身上。荀派艺术的秘诀在于抓住了社会中下层少女或少妇摆脱或反抗封建束缚,因而表现出的活泼、热情、爽快、泼辣的思想面貌。荀氏饰演的人物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他能把这些人的思想风貌抓住,再升华成美感则是他本人有深厚文化的表现,所以判定流派的主要标准应为独有的、相互统一的内在修养和外在风格,而外在风格是由内在修养决定的。 可以说流派是一定时代精神与社会风貌的产物,严格说来,流派应该是一种学派。不同的流派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艺术主张、创造方法和美学追求。流派的艺术魅力源于其特有的美的形式和内涵。 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我们所说的流派标准是正确的,演员有因基本功好而成名的,如张云溪、关肃霜等,但无因此而成派的。因为他们的表演在“技”的方面相当突出,在“气”的方面尚嫌不足。而仅靠天赋条件好而成名者就不多,更无 因此成派的。言菊朋、杨宝森二家的艺术虽貌不惊人,但确有丰富文化内涵,可以成派是实至名归的,他们拥有的观众较少是因为他们的艺术偏于阳春白雪,因而曲高和寡。 李少春是当今影响较大的演员,他文武兼备,能戏很多,是少有的全材,本人创造能力很强,也有一些成功剧目,后起的演员也有不少学他的。说他自成一派也未尝不可。 李少春的基本功好,师承有自,起点高,能博采众长,积累颇丰。这些都是当年京剧大王谭鑫培成功的条件,谭氏中年以后凭借其优越条件,把艺术向精深方向推进,最后成为一代宗师。李氏在后期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像话剧演员那样,在面上不断拓宽,努力塑造各种人物,这是受了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虽也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在“真”和“像”上超不过话剧这样写实的艺术,反而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向精深的方向突破,创出自己的流派,以独有的成就,给观众以深层次的艺术享受。 其实我们对这几位演员的艺术都很喜爱,更无成见,只是为他们有优异的条件,却因受主、客观因素制约而未能成派而深感惋惜,遗憾。 赵燕侠技艺出众,名列马、谭、张、裘之后,为北京京剧团五大头牌之一,她的艺术宗荀,但有创造,她不仅在演唱上通俗易懂,很有特色,而且她后期 苦心经营的几出戏不再追求花哨,而追求意境。人物也更觉沉稳,因此可认为她成派。 赵燕侠也许真个界于成派不成派之间的边缘人物,上面提到她的成就是人所共见的,但她对荀派艺术的突破似乎还不全面、带有个人特色的剧目还不够多,所以认为她成派与否都各有道理。要想严格界定哪个演员是否成派看来有困难,也没有必要。不过看来赵氏在中年以后是深谙京剧演员的艺术贵在精而不在多、贵在深而不在广这个道理的。
|
|
来自: 老茶树ieh6s3ds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