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种萨克斯都有自己的语言(附视频-陈悦彤-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太公钓鱼zz6gl2 2017-08-26

最近为了一档节目在练高萨,整个是找不到感觉。真想放弃。

其实“每种萨克斯都有自己的语言。”
何止是萨克斯?每种乐器都有它自己的语言。小提琴是小资的语言,梨花带雨的,像林黛玉。二胡是丐帮的语言,卑微中透着哀怨与抗争,像犀利哥。口琴则是乡村少年的语言,非是坐在田埂上迎着稻田里飘来的微风吹奏一曲不足以表现其淳朴情怀。长笛则是仙子们的语言,不空灵不足以成活。
所谓乐器的语言,是指由乐器的音色与外形决定了的,只能演奏特定类别乐曲的意思。如果不顾乐器的语言差异,以为用任何乐器都能演奏天下任何乐曲,就会出现反串效果——不是不可以,而是丧失了音乐的原本意义,甚至变得喜剧起来。譬如你用小提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用二胡演奏天鹅湖,用口琴演奏命运交响曲,用长笛演奏双节棍。。。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效果。
说回到萨克斯的语言。
除去不怎么常见的上低音萨克斯,我们主要常玩的有高音、中音、次中音这三种萨克斯。对于这三种萨克斯,初学者千万不要以为仅仅是外形、尺寸与定调的不同,其实他们完全是拥有不同语言的三种乐器。
高萨的语言是纯净的,清越而悠扬,像没有城府的少年的语言。《茉莉花》、《回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其代表作,是因为这些曲子的旋律与意境暗合了高萨的语言:纯粹的茉莉花,年轻游子的思乡情。所以我一直觉得,高萨是适合少年吹的,或者是没心没肺无愁绪的人吹的。它的最适合曲目也都应是些没心没肺的曲子,如《西班牙斗牛士》、《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之类。
中萨的语言是磁性。降E调本身就是个充满磁性的调子。中萨是都市青年吹的,没有太多生活压力与艰辛的人,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者失恋后可以吹吹。中萨没有太多明显的个性,有些随大流,所以也是吹萨人群中最被广泛接受的乐器。我对中萨始终不是太感兴趣,觉得它高高不上去,低低不下来,像一盆温吞水,听中萨你流不了泪,也high不起来。怎么说好呢?还是不说了罢,再说会被广大中萨爱好者拍死了。
最后说说次中。萨克斯中,我觉得最能代表萨克斯的,就是次中了。这是真正属于男人的乐器,而且是属于那种四十岁以上沧桑老男人的乐器。次中的语言是沧桑与成熟。次中千万不能用来吹《望春风》、《好日子》,那叫不靠谱。次中最起码要吹《与往事干杯》,或者《草帽歌》,其次是《酒醉的探戈》,最适合的就是《情人的眼泪》、《不了情》、《最后的华尔兹》这类曲子,能听得你流泪。吹次中,一定要有点人生阅历,光有吹奏功力还是不够的。次中要吹出那种“要断气没断气、要死没死、藕断丝连”般的感觉才算对其语言理解基本到位。次中的语言,无疑是最具个性与特色的,与高萨一样,形成一高一低两个鲜明对比,仿佛爷孙两代人,隔辈亲。

如果用人来比喻,次中就是陈道明、高仓健;中音是刘欢,高音是孙楠。这样对比,并没有说谁好说谁不好的意思,青菜罗卜各有所爱,每个明星都有自己的粉丝群。我只是想通过此文告诉大家两个结论:
第一、每一种不同的萨克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学萨之前先要了解不同萨克斯的语言,不要买错,更不要吹错。
第二、我喜欢次中音萨克斯。

陈悦彤-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