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元勋最后的举动,让人动容!

 alayavijnana 2017-08-28


撰文|崔文佳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是百岁身。


本月初,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在京逝世,他将遗体捐赠给母校武汉大学用于医学研究。国家元勋人生最后的举动,感动无数国人。


如果七八十年前有互联网,柯俊绝对是那个年代的“网红”——因为,他们那代科学家的努力将改变时代。


很多年轻人或许不知道,柯俊院士的一生是何等光芒四射。1948年博士毕业后,他就取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终身教职。新中国成立后,柯俊毅然决定回到祖国。一席婉拒外国挽留的话至今听来依旧令人动容——


“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尽管生活条件远远比不过英国和美国,但是物质生活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对话场景曾多次上演。与柯俊几乎同龄的程开甲在1950年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其导师玻恩叮嘱他:“中国现在生活很苦,买些吃的带回去。”


程开甲非常感激导师的关心,但在他的行李中,什么吃的都没有,全是他购买的建设新中国急需的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就这样,外国少了一位华人科学家,中国多了一位“两弹一星”元勋。面对我国核试验准备初期,理论、技术均是一片空白的不利形势,程开甲带领技术骨干夜以继日研究攻关。他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 20多年,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本月,“核司令”程开甲百岁生日,他是为数不多健在的两弹元勋,他也是“八一奖章”获得者中最年长的一位。生日当天,他题下六个字:创新、拼搏、奉献,切中强军主题,鼓舞后来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实际上,在新中国近70年的生命里,有太多个“柯俊”、“程开甲”。他们栉风沐雨,却器宇轩昂的屹立于天地之间。


今年以来,在强军改革和万众创新的大潮中,人们越发清晰认识到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是何等可贵,于是,我们再一次“认识”了他们——


4月5日,中科院力学所前一片肃穆,李佩教授与1968年逝世的丈夫、两弹元勋郭永怀合葬。郭永怀烈士当年因空难英年早逝,这对爱人天人相隔50年。听闻他们的故事,世人无不感佩郭先生以身许国的壮举和李先生跨越百年的庄严。


在《出彩中国人》舞台上感动全场的高龄学霸艺术团,由一群老清华学子组成。他们当年填写分配志愿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外地。在1997年毕业40周年聚会时,全班同学把最核心的位置留给了一直在新疆偏远地区工作的孙勤梧。大家认为,“我们当年都曾经承诺,要为祖国奉献青春,奉献一辈子,只有孙勤梧一个人真正做到了。”



“非著名科学家”于敏最令人称道的,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是绝密。他领导和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名字便从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消失了。他后来敞开心扉:“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中,便足以自慰了。”


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因一双鞋意外成了“网红”。今年6月,白发苍苍的刘先林坐在高铁二等座上,赤脚穿旧鞋,仍笔耕不辍。照片经微博发布后,引发点赞无数,有网友直呼“又见扫地僧”。


此前,“扫地僧”指的是2015年去世的“布鞋院士”李小文,他因一张光脚穿着布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的照片而迅速走红。在“扫地僧”院士们身上,人们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深藏功与名的伟大人格。


在共和国这座大厦里,他们或梁或柱,或砖或瓦,为祖国奉献了所有。这个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群体慢慢走进公共视野,很多人甚至第一次知道并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相似的经历证明,风华正茂时为理想信仰孜孜以求,垂暮之年自然收获一份让自己无愧、让别人赞叹的充实。

大师之大,大在学术,大在德行,更大在精神。在中华文明的价值谱系中,家国情怀是一抹最亮眼的底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社会价值逻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逻辑,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处理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念引导。而愈是在国家民族发展的紧要关头,这种引导作用表现得愈是明显。

“祖国的需要”就是最有力的号召,激励着他们到最为艰难困苦的地方去,寻找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契合点。他们的选择,实现了个人与国家的同频共振,让个人价值在国家进步中充分彰显。几十年来,在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领域里,始终都有一大批人在攀登、在努力、在奉献,科技报国、实干兴邦的精神信念没有丢,这是国家之福、民族之福。

今天我们缅怀大师,意在纪念其历史功勋,但更多是致敬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更表达一种期盼,希望今人传承好这份精神遗产。固然每一代人身上都打着时代烙印,当代人在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上也表现出了极大不同,但那一代人对于公与私、义与利、内在与外在等人生选择题的答案,值得所有人去借鉴。因为,那是国家的脊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