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机下只能重生(第三章)

 高山拂尘 2017-08-28

最近看到很多的现象,如一年开200多场发布会的乐视突然被要钱的供应商“包围”了,先实现1个亿的小目标激动了很多人,如日中天的万达却开始以“轻资产”为名出售资产了,再看到身边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关门的、跑路的比比皆是。在感叹之余,突然想做点什么,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系列文章,想以个人绵薄之力,看看能不能对正对镜冥想的企业家们有点帮助。

对本轮调整,很多的企业家都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决心不足,动作迟缓。我也准备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希望还“活着”的企业和准备二次创业的企业家们尽快改变。


决心改变及行动方案

在前面,谈到了认识不足和准备不足,正因为认识和准备不足,还在等待,还以为以往的荣景可以重来,还梦想着回到以前,不情愿承认现实,就像人民日报权威人士谈到的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应该是“L”型一样。得真正承认这个现实,需求减少了,要求更高了,比如人工及环保的要求,是现实的存在及要求,再也逃避不了啦!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必须认识到,必须改变,并且得马上行动!

如果再不改变,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没有决心改,就一定最终会被淘汰。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愿意给大家以下的建议那就是五步法,也就是通过这五步来重生,可能并不一定对,但仍希望能对正踌躇的中小型制造的企业家一点启示。

第一步

梳理产业,至少向下梳理两个层级

站在自己的行业及产业来重新梳理,这里面不仅仅要做同行的SWOT,更重要的是看下游企业,也就是你的客户行业状况,如果你的客户的行业也是红海一遍,你本身的出路也有限。

更重要的是渗透向下分析,也就是再看一看你下游客户的客户所在的需求及特性及发展趋势。比如你是一个养猪场负责人,你不仅要看猪贩子和屠宰企业的需求,更要看老百姓对猪肉的需求是什么?现在老百姓更关心的是安全的品质猪肉,而不是你的生产成本,如果你还停留在思考如何在没有安全保障下提高产量,你一定会被消费者放弃的。

也就是说至少要分析产业链下游至少两个行业状况及特性及发展趋势。如果下游两个产业及行业都是下行的或者你的产品及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无论你在上游做什么,都不可能挽倾斜于即倒。

站在这个角度再下一步的是,确定企业新的定位。

第二步

重新定位企业                                         

在上一步当中,梳理完整个产业链以后,就应该分析,这个行业的趋势是什么,尤其是技术和社会发展趋势是什么客户及客户的客户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你的企业在多方价值链交付的过程中,你能为整个链条提供什么服务或者产品,这项服务及产品能为上下企业或者整个价值链创造什么价值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你现在的水平及能力处在什么位置,你是否能在整个产业链中提供符合趋势的产品及服务呢?如果你还想在这个行业及产业生存及发展,就必须回答并解决这个问题。要不,没有这个前提下的努力都是白费的。

选准一个可以服务整个产业的“点”或者“链”,再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

塑造并建立“唯一”性的市场格局

当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屿投下两个原子弹的时候,日本投降了;苹果摧出智能手机的时候,诺基亚陨落了。比如到北京吃了“全聚德”烤鸭才算是吃了烤鸭,才算到了北京,但实际在北京比全聚德更好吃的烤鸭确实还有很多,但“全聚德”就塑造了这样的一个“唯一”!。

同样的道理,比如宝马更强调驾驶的舒适性,Volvo更强调安全,难道法拉利就不能做得跟宝马一样舒适和Volvo一样安全?不是的,各个品牌都在利用差异化的定位来塑造在行业当中的“唯一性”!

也就是说企业并一定非得有划时代的技术才能是“唯一”,更重要的是,你在某个领域比所有其他人做得更好的时候,你就成了“唯一”!在企业界,只要被业界认为,在某一方面被公认是做得最好的就是成功了!

现在这样的格局是否形成了?实际上各行各业都还没有形成,现在正是准备并行动的好时机。这就需要在上面两点的基础之上,找到并形成你的企业在整个行业或者产业链“唯一”的格局。

第四步

做减法或者缩成拳头再打出去

很多企业在专注方面一直做不够,只要有机会或者成本比别人稍低的制造项目就上。但需求降低了,成本再低也只是低质低价的价格战。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非常不错了,那么多优秀的个人及企业,凭什么就干不过你呢?要认真分析企业本身的优势所在,把不挣钱或者利润率极低的项目毫不犹豫地砍掉,轻装上阵,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本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集中在一个点上,重建核心优势。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痛苦,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要砍掉一些项目、一些人,甚至企业的收入会降低。但经过这样的过程,企业负担降低了,体格更健康了,竞争能力也就更强了。

第五步

建立品质、品牌、诚信的企业形象

我们的企业能做出高品质的产品来吗?在保证原材料和工艺的基础上,我相信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可以做到的,但为什么不做呢?就是因为为了短期利益,或者为了短期的竞争和收益,忘了对品质的坚守,也就是没有坚守品质的信念和决心。当你的客户把你定位成假冒伪劣之后,想再改回好印象就太难了。就像当年温州做了很多假冒伪劣的产品,现在都改不过来,成为很多现在温州人心头之痛;再比如以前有展会上写着“河南人禁止入内”,无论这样的做法是多么荒谬和错误,但一旦被“认知”了,要转变就太难了。

当然这有个进化的过程,有过程并不怕,但现在我们是否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了,是否在施行了才是最重要的,施行了,能否始终如一地坚守就是更重要的事情了。

说到品牌,现在有很多企业一看订单减少了,就缩减广告费,真的是很笨的做法,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候,你不宣传,你的客户都不知道你是否还活着,你的客户通过行业知名媒体都找不到你了,你的品牌形象会是什么呢?

就像史玉柱最近一篇演讲中说到,在红海或者同质化比较严重的行业,企业老总最应该做的就是抓广告宣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