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最近有大成拳爱好者在杂志上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指出有的人说练大成拳应大松大软、完全放松;有的说练大成拳应点紧身松、松紧结合,到底大成拳还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这也是困扰很多大成学子的共同问题?请给予详细指导,谢谢!
答:从广义的大成拳学体系说。大成拳的锻炼在最初期允许且提倡有一个时间段的较为松软的过程,特别是一些体弱多病年高之人,是必要的,有益的。松静自然,良性诱导可以起到调整神经,温养脏腑,充盈气血的养生效果。但此仅现于祛病阶段(当然,也可以进一步深入钻研此种锻炼方法而自成一枝,养生健身效果亦极卓然)。如果将此阶段扩大化,把它当作大成拳学训练的全过程,就大错特错了。
在狭义的大成拳训练体系中,换句话说在追求拳劲的训练过程中,真正一入手就要点紧身松、梢节紧、根节松、三窝松、五脖紧。
所以,当年芗老授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故有一些人随芗老习拳,从病号最终变成了拳学家。但更有一些棒小伙子得了真传,如赵道新、 张恩桐、韩星樵、韩星垣、张长信、王选杰等先生,那么这几位入手都是点紧身松的练习方法。还有一些人在解放后随师学拳(当时芗老已基本不教技击),只学到放松原则和外形动作,而对内劲的生成奥秘则一无所知。
站桩站对了,二到三个月,自身肩架就极稳固,一般人难以问动,脚下有根,初步有把沉身轻的内劲产生,与之搭手已感训练者的小臂已是相当沉重,而大松大软者决无此效果产生。
我们知道,松的目的是为了松紧转换能发出劲力,但是大松大软的练习者在自身做拳时、站桩时、试力时好象是真的非常放松了。可是当他们一旦与对手较上劲了,撕扯上了,接触磁实了,遇到阻力了,承受压力了,遭到重拳击打肩架了,一下子就僵了。可见这种大松大软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这一点正是大松大软谬论的要害。
而点紧身松训练有成者,对手越用力自身就越放松,等于对手端着我方体重,我方却随时随地得劲得机得势,能自如的做拳和发力。一旦断手时肩架受到重击,则有弹性,具反弹之力,而且能化劲变劲发劲。
选杰老师常说:“你得劲我就不得劲,我得劲你就不得劲”。这中间除了距离、角度、力学原理等因素外,主要反映的就是点紧身松的功夫积累。
需要说明的是,梢节紧不是直拉之紧,而是要有拧裹之力,上肢下肢都一样,否则难得其妙,而拧裹则必须当面传授才可能做正确。这也体现了古之拳学必口传心授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