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吃鱼好,但买鱼时看见这几种千万要小心!尤其第一个!

 龘龘清欢 2017-08-29

跟我们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鱼是营养学家极力推崇的健康食材,其所含的蛋白质及鱼油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另外,鱼中还含有一种特殊脂肪酸,对人体的大脑和眼睛发育也有着重要影响。鱼肉美味又健康,但如何挑鱼、吃鱼可是门学问。



吃鱼能补脑吗?
搜索


事实上,吃鱼还真的能补脑!


因为鱼中含有DHAEPA。DHA与 EPA 同属「Omega-3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对于中枢神经和视力的早期发育不可或缺。其中,DHA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EPA能促进血管健康。



哪个部位更补脑?
搜索


鱼的头部和腹部都富含DHA,但是腹部含量一些。所以,要想吃鱼补脑,这两个部位都不要放过了。


不过近来“鱼头不能吃”、“吃鱼头等于吃砒霜”等相关言论,引起了人们吃鱼的顾虑。



首先,鱼中不可避免会有污染物,而在鱼类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但不同鱼中汞含量差异非常大,低的只有每公斤几微克,高的每公斤超一千微克,关于鱼的种类、生长条件、生长期等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说“鱼头不能吃”的说法并不科学,关键是要选择污染小的鱼。


吃多少鱼能补脑?
搜索


虽然说吃鱼补脑,可适量就好。而且并不是越贵的鱼,补脑效果就越好。其中,海鱼里的健脑冠军是三文鱼,淡水鱼里的健脑冠军是鲈鱼,不过相对来说,鲳鱼、带鱼性价比更高。



美国 FDA 推荐成年人每周吃 8 到 12 盎司(220-340 克)低汞的鱼。中国膳食指南也建议每周吃鱼 2-3 次,每次 2-3 两左右。


鱼眼、鱼籽、鱼胆能吃吗
搜索


有的人尤其偏爱鱼中奇奇怪怪的部位,比如鱼眼、鱼籽、鱼泡、鱼胆等,这些部位能放心吃吗?


其中,鱼眼、鱼籽、鱼泡都没有什么有毒有害成分,但食无妨



可鱼胆就要小心了,鱼胆中毒,由于没有特效药,死亡率曾经高达 20% 左右,是仅次于河豚鱼的杀手。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鱼胆治病、鱼胆明目不可信,不管生吃、熟吃还是泡酒,依然会导致中毒。


不过,并不是所有鱼胆都有毒,像乌鱼、鲶鱼的胆,是无毒的。生活中要特别小心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还有鲫鱼、翘嘴鲌、团头鲂(武昌鱼)等。



都说鱼是好食材,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是营养学家极力推崇的白肉。但挑鱼也是门技术活,遇到下面这几种鱼可得好好考虑了。


第一种:大型肉食鱼


我们都听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的说法 。在食物链越高等级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相对越多,大型肉食鱼类处于水生食物链中的高等级,因此更容易含污染物质。如:剑鱼、旗鱼、方头鱼、鲨鱼等。



第二种:个头过大或过小的鱼


相同品种的鱼,个头越大,一般来说年龄也更老,不仅肉质会粗糙,而且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体内可能富集更多的污染物


个头太小的鱼虽然安全,但是还尚未长大成熟,食用起来往往刺多肉少,不够鲜香。



不过,大家也别认为吃大鱼就一定会伤害健康。只要平时在正规超市菜场购买,能够保证鱼的来源和品质,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因为正规市场买的大多是养殖鱼,食物充足,生长周期短,长的快,累积的污染物会少一些。


第三种:来源不明的野生鱼


有的人总喜欢吃野味儿,认为野生鱼营养多更健康。但其实不一定,由于环境污染的不确定性,野生鱼可能富集了一些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会危机生命的物质,甚至还有一些未知有毒物



第四种:腌制的鱼


腌制的咸鱼是不少人的心头爱。不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建议大家平时尽量要少吃。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组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式咸鱼会致癌,经常吃咸鱼会增加鼻咽癌的风险。



鱼肉健康,但万一没挑好,不仅不好吃,还可能不安全。如何练就火眼金睛,挑一条新鲜又安全的鱼呢?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议


1. 闻味道:尽量不要买哪种闻起来有酸臭味、氨水味儿的鱼。


2. 看鱼眼:尽量买鱼眼是清洗明亮、有一点鼓起的鱼。


3. 看鱼鳃:尽量买鱼鳃是鲜红色的鱼。


4. 看背部肌肉:尽量挑选鱼背有弹性(弯了能收回的)的鱼。


5. 买冷冻或冷藏的鱼肉:尽量挑那些肉质颜色还没有发暗、发黑的肉。



食用中毒怎么办?

当鱼不新鲜或腐败时,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当组胺积蓄到一定量时,人食后可能引起中毒。食用中毒后,一定要及时催吐,并妥善处理可疑食物,前往医院接受正规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