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叩问心灵—— 读《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阿毅s6kc8rp1nf 2017-08-29

七年级(15班) 李栋梁家长

叩问心灵,我越来越感觉到教育孩子很像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我鼓起勇气,放下恐惧和怀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我就会发现,每走一步,我都能把下一步看得清楚一些。正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中的那句——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

   我是在“咀嚼-消化-反刍”的过程中读完这本书的。与内容相比,更打动我的是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行走在一片绿色之中,那满满的绿色是希望,他们正带着这份美好的希望走向更加光明的前方,自信而又从容;妈妈褪去华丽的服饰,和孩子一样身着休闲,她很清楚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与孩子一起欢笑,共享那快乐的时光;妈妈的右手拿着一瓶矿泉水,那是孩子的必需,更是我们心灵上的书或学习的滋养;妈妈的左手有一块手表,是时间,更是陪伴。而孩子呢?他手中紧紧握着的是他的最喜爱的捕蝶网,捕蝶网很长,他拿着虽然吃力,但他却坚持不放弃,哪怕走起路来跌跌撞撞,他多像我们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任性而又乖张。

这本书共十章,读每一章对我来说都像是在与心理咨询师对话,让我逐渐学会了审视自身,叩问心灵。我放下了自己的固执,不再一味心思地想要改变孩子,而是在积极地改变自我。借着前段中央电视台古诗词大会的春风,今天,我想用三首古诗来谈一下我的心灵蜕变和感悟。

感悟一: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

这首诗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寥寥数语道出了浓郁的伤感之情,正如我们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无奈和痛楚。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照我们认为正确的路线行走,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只能用“你以为,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吗?”来诉说无助和惆怅了。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有同样的体会——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还常常黏在我们身边,每天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很多他自认为很有趣的事情,那时候我们甚至还有些许的“烦”。可是,孩子上了初中之后,角色就逆转了。我们就开始变得不厌其烦,而孩子却不可耐烦,那阻隔有情与无情沟通的,不仅仅是孩子反锁的房门,而是我们与孩子的“心墙”,直到站在门外的那一刻,我们才发现我们所有的多情也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

我自己是老师,所以,我根本走不出爱说教的“怪圈”。不仅如此,我总是用我的思想来左右孩子的思想。比如孩子学习,我总是要求他按照我的设计来完成,语文你应该怎么学,数学你应该这样做,英语你应该那样背……而儿子呢?偏偏在任性这点上遗传了我,他就不听,就不听!我们两个为此发生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争。我总是会威胁他,甚至毫不客气地揍他,我只知道我必须维护我作为家长的权威,而他必须学会服从权威。

那是一段昏天黑地的日子,儿子不快乐,我更不开心。很快,我们就会发现,你越吼,孩子会越差。儿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的愈加厉害了。

痛定思痛,我才懂得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了我们自身的缺点: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我们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我们的权威逼迫孩子承认错误;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差,一个孩子就能把我们惹得大发雷霆。而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它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一个不会控制情绪的父母,又怎能要求孩子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呢?当我们常常大发其火的时候,孩子其实在心里面已经开始嘲笑我们,最可怕的是他们会延续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变得没有耐性,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友好。

我们要记住:父母是原件,孩子只是复印件。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我们乐观一点,轻松一点,很多事情反而会明朗起来。

34,麦家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中,第一次公开分享了自己与儿子的父子故事。读了一封他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信件,这封《致信儿子》被称作“2017最美家书”,在微博和微信张被广泛转发。

麦家直言,自己的儿子青春期特别作,特别叛逆。高中开始,儿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三年全部待在家,每天打游戏、上网、聊天、恶作剧。对于儿子,麦家无数次想放弃,因为忍无可忍,但是最后又无可奈何。但是,麦家没有放弃,儿子选择了陪伴。终于,儿子到了高考的时候发生了变化,终于意识到自己和朋友们的差距,开始拼命学习并被一所大学录取,麦家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陪伴儿子。

所以,面对叛逆的孩子,让我们选择理解和宽容吧!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可以给他补习上;可是,如果孩子压根不愿和自己交流,亲子关系淡漠,我们又该拿什么拯救痛苦呢?

让我们告诉孩子:父母的小心翼翼不是出于一份恐惧,更多的是出于一份爱啊!

感悟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临江仙》。其实,教育不是单行道,我们也不是孤军作战,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同样一句话从我们口中说出和从他人口中说出产生的效果绝对不同,这里面的差异仅仅在于孩子们是第一次听他人说话而已。正如书中所说,家长们需要有个局外人出来说说话,这个人可以是孩子信任的老师或朋友,总之,教育孩子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孤军作战没有必要,我们汉语中的“人”字本来就是相互支撑。

我相信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有手机,我们做父母的也会给孩子买手机,或让孩子带手机进校,为的就是和孩子联系方便。可是,亲爱的家长朋友,假如我们给孩子充十元的话费,那么孩子和我们联系的话费也就是一块,剩下的九块都耗费在了聊天,游戏等方面。我们无需责备孩子,因为我们成年人尚且摆脱不了手机的诱惑,更何况是一个心智等方面都不成熟的孩子呢?

我把孩子的手机没收过几次,但每次他都能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并以查资料等强势的理由拿走,为此,我也和他进行沟通,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儿子总是会忍不住看同学发来的信息。强制执行不妥,君子之约也难以兑现,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借老师的力量。

我上午在电话中和孩子的班主任王艳红老师谈了此事,没想到当天晚上儿子就主动把手机给了我,并让我写一个证明——孩子手机已经没收!然后签上我的名字并给老师拍照发过去。我不得不说,比说教更快捷的是恐吓,比恐吓更高明的是手段!

我非常感谢王艳红老师,她管理学生的教育方法真的可以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直到现在我儿子都不知道我在幕后为他所做的努力,倒是他更加崇拜老师,说老师简直就是神算子,他所有的思想都逃不过老师的法眼。孩子能崇拜老师,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周一下午,我给王艳红老师打电话,问她我是否能到班上陪学,王老师一口就答应了,并让学生把教室后面她的办公桌重新又收拾干净给我坐。我听了一节历史,一节生物,我必须承认孩子班上的老师真的很棒,课不仅讲的生动有趣,而且人也很亲切随和。大课间跑步的时候,我和教地理的王老师、教生物的茹老师交流了思想,两位老教师不仅给了我很多教育理念上的指导,而且还让儿子来到办公室和老师谈心,当老师对儿子大张旗鼓地表扬,鼓励并肯定的时候,我看到儿子眼中闪耀着光芒。老师的肯定和赞美对孩子来说就是自我价值的被肯定,这是多么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件事情啊!

在此我想用·罗隐的《蜂》来表达我对15班老师的感谢!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感悟三: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首诗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瞎子摸象。而孩子成长的路却是漫漫长长,风风雨雨。我们不可能变成一颗吉星,高悬在孩子的头顶,帮他化掉风雨,那样的话孩子的人生将会是空洞、苍白和弱小的。正如麦家在《致信儿子》中告诉儿子的那样——就让风雨与你同舟吧,就让荆棘陪你前行吧。既然有风雨,有荆棘,风雨中不免夹着雷电,荆棘中不免埋着陷阱,作为父亲,我爱你的方式就是提醒你,你要小心哦,你要守护好自己哦......

柳传志的父亲说:“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郑渊洁说:“我不羡慕别人的猛虎儿子,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我爱我的小猪儿子,如果他是鸡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样爱他,一样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告诉我们:大多数父母都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不是收获,而是改变!当我从书中读出了自己的虚荣,懦弱,无助和粗暴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做错的太多;当我终于鼓起勇气来剖析并自我批判的时候,我知道我成长了,我在错误的迷失中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再次叩问心灵,我从董进宇博士的诗《原谅》中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原谅》

作者:董进宇

孩子
.
 原谅我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
.
 却没能给你真正的爱
.
 因为我误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
.
 我用冷漠与无情
.
 把你年幼的生命抛进了爱的沙漠
.
 孩子
.
 原谅我的冷酷和自私
.
 曾经把无助的你丢给电视和别人
.
 而我却沉溺在无意义的应酬和无聊的娱乐之中
.
 我在事业的高尚名义下
.
 让初到这个陌生世界的你遭受无边的孤独和恐惧
.
 孩子
.
 原谅我的无知和愚蠢
.
 曾经那么粗暴地打骂你
.
 而我还理直气壮地认为都是为你好
.
 我在爱的美丽旗帜下
.
 残酷地摧毁了你娇嫩的生命花蕾
.
 孩子
.
 原谅我的私心和专横
.
 曾经那么不通情理地逼你学习
.
 让最美好的学习留给你的全是痛苦的记忆
.
 我用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和虚荣
.
 剥夺了你童年的欢乐压垮了你柔弱的臂膀
.
 孩子
.
 原谅我的任性和顽固
.
 在你哀求的目光下我仍不肯做出改变
.
 因为我把过时的教育理念当成了真理
.
 我固执地用拙劣的教育方法
.
 让你幼小的心灵经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屈辱
.
 孩子
.
 原谅我的一切过错吧
.
 因为那些都不是我的初衷和心愿
.
 在我痛苦的胸膛中始终跳动着一颗爱你的心
.
 为了你为了你的未来我必须学习改变和成长
.
 今后我要用行动来让你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你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