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思明居士 2017-08-29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唐肃宗乾元元年九月,肃宗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兼泽潞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兼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广远等九节度使及平庐兵马使董秦等先后发兵数十万,北讨占据相州(今安阳)一带继安禄山为大燕皇帝的安庆绪。

肃宗虑郭子仪、李光弼皆为元勋,恐难相统属,故不设元帅,以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实授节制诸军之权,凌诸节度使之上。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郭子仪于东都行营接旨后,连夜自杏园渡河,突袭获嘉,斩安军四千余级,继挥军围卫州,以“围城打援”之计,将安庆绪倾巢而出救援卫州的七万兵马杀的大败而溃。郭子仪帅朔方军一鼓作气,于相州西之愁思岗,率先攻入安军阵中,与诸节度合军齐攻,将虽占地利却士气已衰的安军再次击败。至此,安庆绪救卫州不成,损兵过半,慌引余众溃入相州。窘急无奈之下,安庆绪允诺将大燕皇帝位让予复叛唐廷的史思明,乞其发兵救援。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唐肃宗乾元元年十月,为吞并安庆绪兵、地的史思明,尽发范阳十三万兵马往救相州。史思明攻陷魏州后,于乾元二年正月初一,在魏州城北筑坛祭天,自称大燕圣王。其后史思明将兵马屯于相州之北、之东,虽挥军进逼唐军,却又按兵不战。

唐军初至相州时,六十万大军围孤城一座,鱼朝恩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可下之,命各节度兵将相州铁桶般围定,轮番攻城,累日不止。安庆绪逃无生路,唯拼死固守,只待史思明来救,二军攻守相持不下。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唐军九节度使中,郭子仪、李光弼最为功高名重,鱼朝恩妒二人,又欲军权、战功独揽,遂不与诸节度使议攻战之策,尤对郭子仪、李光弼建言献策,每每置之不理,而且以引水灌城为由,竟将唐军主力朔方军将士遣往挖渠掘壕。

城中安军闻史思明援兵已至,士气陡长,愈是亡命而守。唐军围相州百二十日攻城不下,本已怨气蔓延,又见史思明十数万兵马来援安庆绪,军心遂愈浮躁。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请以朔方、河东二节度兵往击史军,且言:“史思明近逼相州,却按兵不进,其意何也?无非威逼疲扰我军,其则蓄锐待发寻机而战。朔方、河东兵力与史军相当,史思明有鉴二年前于嘉山被子仪与我大败之,其必不敢轻易迎战。史军若守,我则攻之;其若退,我则击之。若此,即便未能歼之,其亦不能援安庆绪,只能远避我军。相州安军获援无望,士气必衰,我诸节度合力攻城,相州指日可破。不则,破城无望,战势难测也!”然而,鱼朝恩拒纳其策。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史军至相州前,唐兵已筑坝开渠四十里,将漳河堵塞,南引灌入相州。不十余日,城中井泉皆溢,积水漫城。自冬至春,城中粮草皆尽。安庆绪虽困兽犹斗,城中人却知,若无史思明援兵,城破只在旦夕。

城外鱼朝恩则命唐各军息兵休战,欲待安兵自毙,其城不攻而下。众节度使被鱼朝恩掣肘,谋不能行,战不得放手,攻守进退无所适从。唐军几十万兵马数月攻战,已是粮缺草乏,师老军疲。

是年,天下遭灾处甚多,粮草紧缺难征,围相州唐军所耗,南自江淮,西自并汾,虽舟车相继,亦是供难足需。史思明见唐军攻城不下,已人马疲惫士气大挫,遂摧兵进至距城五十里处,命每营置鼓三百面,不时齐击震慑唐军。史思明又命各营出精骑五百,日夜轮番袭扰唐营。唐军被袭扰,人马车械日有所失,昼夜不得安宁。史思明又遣精悍军卒,皆衣唐兵装束,伪为唐军督粮军兵,寻机觅隙,抢、毁唐军粮草,击杀唐军运粮兵、伕。唐军粮道受阻,由是乏粮愈甚,人思自溃,军心益动荡惶乱。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唐乾元二年三月六日,见胜机已现,史思明驱军直抵相州与唐军决战。唐六十万大军列阵安阳河北,连绵数十里,阵势蔚为壮观。然而,唐军却无前敌统帅,各节度各行号令,进退无序,而掌节制诸军之权的鱼朝恩不仅轻敌,还将唐军主力朔方军置于淮西节度使鲁炅军之后。将战,鱼朝恩高言蔑语谓众:“兵法云:‘兵足而势威’,史思明十余万兵敢与我战,非如螳臂挡车、蚍蜉撼树乎?其乃以刀断水,将卵击石,自不量力也!”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史军阵中,史思明以八万兵为后军,己则亲率五万精兵攻击唐阵,鱼朝恩与诸节度使遥见史思明五万前军,误为史军游兵掠阵,未介意。见唐军无警不备,史思明突挥五万兵直冲唐阵。唐军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兼泽潞节度使王思礼、滑濮节度使许叔冀、淮西节度使鲁炅急迎战,两军接兵对阵绞杀一起,杀伤相半。恶战中,鲁炅被乱箭射伤,弃战而退,其军遂乱。郭子仪率朔方军承鲁炅军后,布阵未就,瞬忽间,风云突变,狂风骤起,但见旋土扬尘,拔树滚石,风声狂鸣怪吼,两军人马无不惊呼惧号。一时间,天地昏暗如夜,战阵中敌我难辨,唐、史两军皆惊乱。唐兵厌心怨气随风借势而发,数十万军如风卷乱蜂,大乱南溃。史军亦慌北溃二百里至沙河。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唐诸节度兵各溃归本镇。郭子仪退至洛阳后,朔方军战马万匹,仅余三千,十万甲杖,遗弃殆尽。稍后,朔方溃散诸将相继归至,军兵复至数万。时东都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官吏皆已南奔襄、邓二州。洛阳城中士民惊骇,多散奔山谷。为保东都,郭子仪先断河阳浮桥,继遣部将驰兵率先布防河阳,将随后即至的史军击退。

九节度兵败相州后,各上表请罪。肃宗皆未问责,只将弃城而逃的崔圆、苏震削爵贬官。三月底,肃宗任命郭子仪为东畿及河北、河南、河东诸道元帅并权知东京留守。但是,等郭子仪派兵加固河阳城防,洛阳防守加强,而且史思明与安庆绪相攻互斗顾不上南攻后,肃宗竟听信鱼朝恩谗诬郭子仪引朔方军率先溃退导致唐军相州溃败之言,以致宰相到东京慰劳诸军时,竟冷落郭子仪与朔方军,且将郭子仪召回京师。郭子仪回到京师后,即三上奏表,请解除元帅之职。五月二十三日,诏以李光弼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

由此,在朔方军任职二十多年、令安史叛军闻风丧胆、被唐肃宗称作“朕之家国,由卿再造”、被朔方将士敬尊为如兄似父的郭子仪,被解除了兵权,闲散于京。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由上可知,唐军相州兵败固然有大风骤起等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败因,战前即已酿成,即:

错在唐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心存顾忌,猜疑乏信而不设主帅,致六十万各节度大军兵权不一,难相统属,形如散沙。

误在唐肃宗以家奴宦官、自以为文武兼著其实不懂兵战不得军心的鱼朝恩,实掌节制各节度使之权,以致不纳李光弼等诸节度使安策智计,轻敌却无胜敌谋略。

正可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郭子仪与朔方军之所以在相州之战中未战落败,威名受损,正是受害于唐肃宗及鱼朝恩这对自毁其军的主子和奴才。

六十万唐兵不敌十三万史军,相州大战中郭子仪与朔方军何以落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