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时节,解“秋乏”重在养阴;食疗宜用清补

 为什么73 2017-08-31


如何应对秋天常见的“秋乏”?如何养生?专家提醒,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调整适应。当下宜清补,麦冬、百合、梨子、葡萄、鸭肉等能滋阴润燥,是最佳的时令食物,但不同体质的人适合的养生方法也不尽相同,应因人而异。


如何调整适应“秋乏”?


“秋乏”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应,是身体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身体进入休调过程出现的不适应,身体不好的人就容易有疲惫感。


为应对“秋乏”,首先,晚上要早点睡,白天适当午睡,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是饮食要清淡,换季时节消化系统脆弱,不能大鱼大肉,不然肠胃受不了。因为“秋燥”,辣椒、生姜、烧烤这些辛辣食物要少吃。第三是要养成锻炼的习惯,但注意不能大量剧烈运动,锻炼得大汗淋漓对身体也不好。秋天适合做一些平和的运动,例如做八段锦,打打太极,打打球,也可以游泳,但要在有经常游泳的情况下,如果夏天没有游泳,等到换季天气变凉却突然去游泳,这样就容易生病。


哪些人群容易得病?容易患哪些疾病?


一般是儿童、老年人居多,还有一些体弱、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病,以及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等等这些人群都容易生病。处暑就是一个季节的变化,在换季的过程中这些人群容易出现感冒、腹泻、心脑血管疾病这三类状况,并且换季流感多发,也会有呼吸道疾病的出现。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换季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躁邪伤肺,很多人会出现咳嗽、干咳、哮喘、喉咙痛,要少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去一定要戴口罩,回家后不仅要洗手漱口,最好也要清洗鼻子,特别是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洗鼻子可减少病原体的感染,避免疾病传播。最重要的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可使用针灸、艾灸、按摩穴位等中医方法。日常中多揉揉耳朵,按摩耳垂,提高肺部的防卫功能,预防感冒。



处暑在饮食上有什么讲究?



以健脾为主,健脾润燥
1


夏天脾胃功能很差,脾胃虚 ,在处暑的时候要健脾,把脾胃调理好,才能从食物中吸收营养以增强抵抗力适应换季。


很多人这个时候会感觉口淡口渴,是脾胃虚的表现,健脾可以用淮山、莲子、陈皮、芡实、丹参等煲汤煲水喝,还可以用穴位按摩、艾灸等方法。喝粥也是很好的方法,例如淮山粥、扁豆鸡脚玉米粥等。




秋燥易伤肺 秋季要养肺
2


另外秋燥之气最易伤肺,秋天是养肺的黄金季节,可多吃滋阴润燥润肺的食物,如梨、沙参、玉竹等。但目前广州天气还是比较炎热,可以适当吃点清热解毒的食物,例如冬瓜玉米汤等等,养阴生津,防止燥邪损伤。





注重‘清补’和养阴润肺”
3


“处暑时节兼具了夏季的闷热暑气和秋季的凉爽干燥,因此不能像在夏季一样一味清热,也不能像在秋冬一样极端进补,而是应该注重‘清补’和养阴润肺”。专家表示,处暑来临后,暑热尚未褪尽,许多老广仍热衷于喝凉茶以达到解渴消暑的目的实为伤身。


专家建议,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处暑一开始,许多人就开始忙不迭地“贴秋膘”了。“其实现在进补还不是时候。”专家表示。


该吃的该喝的在此


消暑养阴

麦冬或石斛泡茶


专家建议,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我们说处暑开始要注意防秋燥,对于阴虚火旺的人,更要注重养阴,应多吃梨子、麦冬、百合和石斛。湿热体质的人在处暑还是要多补充水分,多吃利尿和祛暑热的食物,藿香、香薷、白茅根、车前草等中药材都是不错的选择。处暑前后用麦冬泡茶,能消暑养阴。 


滋阴润肺

虫草炖鸭是经典方



鸭肉味甘性凉,处暑吃鸭子也已经成为我国各地的一种民间传统,而鸭子却不如鸡一般常出现在广州人的餐桌上,但在处暑时间吃鸭子是很好的。专家指出,鸭肉相对偏寒,能滋阴润肺,特别适合上火和体质内热、虚热的人吃,而虫草炖鸭更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方,对慢性咳喘病等消耗性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帮助。需注意的是,体质偏阳虚的人最好少吃鸭。


荷叶蒸鸭块

荷叶蒸鸭块,能解暑止渴,生津润肺。荷叶味苦、性凉,是清暑、生阳的佳品。取10克荷叶蒸鸭块,特别适合血脂高的人士———鸭肉清热解毒,而荷叶则具有扩血管和降血脂的功效。


薏米仁炖鸭

薏米仁炖鸭,能健脾和胃。薏米仁本身就有健脾胃的功效,此外还祛湿利水,有助于增加身体免疫力,尤其适合肿瘤病患者食用。但因为薏米仁和鸭肉均是偏寒的食物,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解渴除烦

文蛤和豆腐一起吃



文蛤有清热利尿、化痰软坚的功效。文蛤的贝壳在煅烧后研磨成粉末可入药,对高血脂病人和甲状腺肿大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我们说痰与血脂有一定的关系,文蛤能软坚散结,治疗咳嗽胸闷。文蛤和豆腐一起吃,能清热利水,解渴除烦;和丝瓜一起吃,能化痰止咳、软坚消肿,而丝瓜本身也具有通经络和祛痰的作用。需注意的是,尿酸偏高的人士不适宜多吃海产品。 



时令水果


梨和葡萄是很好的选择

梨子作为百果之宗,其祛暑润燥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子能利尿通便、缓解秋燥。葡萄同样是很好的时令水果,有益气补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


从中医角度看来,红色的食品都有补气血的功效,而葡萄和枸杞一起吃,能补血、补气。葡萄和蜂蜜一起吃,能除烦止渴,改善咽干津少、食欲不振、热病烦渴症状。梨子和葡萄的果皮对人体也是十分有益的,专家建议带果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泡洗干净,防止误食果皮上残留的农药。此外,吃葡萄也可带籽吃,葡萄籽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


四大体质的食补良方


总的来说,滋阴润肺是处暑养生的“主旋律”,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其适合的方子也不同,想要过好一个健康的处暑,应该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调养身体。以下是专家为各种不同体质的人士开出的处暑食补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体质的特点,分别以下述食材加入瘦肉煲汤进补,对处暑养生大有裨益。


1
气虚体质

沙参(10克)、麦冬(10克)、北芪(10克)、薏米仁(20克)

2
阴虚体质

麦冬(10克)、生地(15克)、枸杞(15克)、石斛(4克)

3
湿热体质

白茅根(15克)、薏米仁(20克)、芡实(10克)、淡竹叶(10克)

4
平和体质

北芪(10克)、麦冬(10克)、百合(10克)、枸杞(10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