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真,这才是独立思考的正确打开方式

 祥语文 2017-08-31

文|曾少贤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些情况:

明明自己早上起来想要去图书馆念书,但突然间舍友提议说要不去爬山吧,自己不好拒绝,原本的计划就随之泡汤了。

明明自己对于这个宣传项目有着独特的理解,但在部门开会的时候,别人都没有任何异议,自己又不好意思当出头鸟,于是一声不吭。

自己原本对于“大学生恋爱”有自己的看法和原则,结果在知乎上浏览相关的回答,很快就如同被洗脑了一般,先前的东西,哗啦啦地消失不见。

独立思考这四个字,写起来简简单单,为什么真正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01

你需要和外界保持一致

人是社会性动物,这句话当然不是我首先说的,但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不论我们生活在哪里,城市或是乡村,也不论我们属于什么样的阶层,顶层或者贫农,更不论我们是男是女,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和外界保持联系。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和行为,但外界为了正常的运转,需要有共同的,不言而喻的规则等着大家去执行。

外界需要每一个个体秉持善良、正直、和睦、团结等精神契约,当自己的行为和这些契约不相符合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非常难受。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

你早上起来想要去读书——这个行为属于你这个个体,但你的舍友叫你去爬山,如果拒绝他的话——你就会在心里面把自己和冷酷无情,不团结同学这些负面标签相挂钩,一旦你背负这些负面标签,你的内心一般不会好受。

为了消除这种难受的感觉,你可以选择以下的两种方式:

是和外界保持一致——放弃自己原先的打算,心甘情愿和舍友去爬山,这种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行为,不要背负任何的道德压力;

是和外界保持不一致——拒绝舍友的邀请,做自己原本打算做的事情,这种需要改变的舍友的行为,需要背负一定量的心理负担。

鉴于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要与人为善,但却没有人跟我们说要独立地去思考自己的需求,于是我们往往屈从于外界的一致性,放弃原本想要做的事情。

02

你跳进了别人设置的框架

如果说为了和外界保持一致性是你丧失独立思考的第一步,那跳进别人设置的框架,将是你走向随波逐流的第二步。

前一阵子公司想组织大家去旅行,在微信群里面讨论旅游线路时,有一条去四川的线路很受同事欢迎。但因为在讨论的时候,有人甩出一条链接:“45岁的XXX大学教授因为高原反应,命丧黄泉”,整个微信群都陷入无限的忧虑之中,不少人说自己身体不好,害怕有去无回。

这条链接只是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框架之一而已,之所以要设置这些框架,是为了让我们只看一部分,而忽略整体。

那生活是如何给我们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框架呢?

1,单向的推导过程。

单单只通过某一件事物,匆匆忙忙就来个盖棺定论,由不得你有半点思考的空间。

就像我的同事因为一条链接就对四川这条线路大惊失色,完全不去分析绝大多数人都能平安无事这个事实。

2,危言耸听,夸张地用词和造句来占领用户的心智。

在互联网浸泡已久的用户应该对各种各样的标题党屡见不鲜:

震惊!!!巴拉巴拉巴拉......

全中国都传疯了!!!巴拉巴拉巴拉......

距离被删还有两分钟!!!巴拉巴拉巴......

内容用词夸张无度,图片也是屡次打各种擦边球,究其原因,是想让用户花费极少的时间,就跳入他们设置的框架里,至于信息是否正确,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3,单调且大量的重复。

以前我不知道很多广告商大量投放广告的原因,单纯地认为他们纯属浪费钱。有一次朋友带着他的女儿一起去逛超市,在买洗发水的时候, 他女儿二话不说就挑了海飞丝,问其为什么,只听她说:

你没有听说过“去头屑,当然海飞丝”啊?

谎话说了三次就能成真,更别说有意识地将一件事物给重复无数遍了,当我们遇到问题,在没有任何思考的前提下,义无反顾地跳入所谓的框架时,我们无非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木偶而已。

03

你缺少完整且系统的体系

很多人在上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原本自己对一件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浏览别人的文章时,不到半分钟就完全被别人给洗脑了。

你有没有想过,每一次的被洗脑,都是因为自己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

就像你在海边,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任何闪闪发光的贝壳,都以为是自己需要的。但如果此时的你,不是在捡贝壳,而是在建筑城堡,那你可能只会挑选自己所欠缺的。

之前有人在知乎上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知乎越来越流行各式各样的段子,而且每一个回答都能获得不少的赞同?

我想,应该是很多缺乏系统知识体系的人,原本是想着在知乎浏览所谓的“知识”和“干货”,但任何“知识”和“干货”通常都又长又难懂,于是看着看着,就被各种段子给吸引了过去,这些段子就像沙滩上闪闪发光的贝壳,当然可以获得无数知乎ers的目光和手动点赞。

04

怎么破?三步建立起你的独立思考能力

1,区分“事实”和“意见”。

这个主要针对拒绝别人的时候,会产生心理负担而给出的建议。

事实上,外界强加给我们的种种精神契约,可以说是做为一种“意见”,建议我们去执行而已。

既然是“意见”,也就说明,这件事情做与不做,主动权在于我本身,我不去做,完全不用担负任何骂名。

而“我要去读书”做为一种只有我可以让它发生的“事实”,主动权也在我身上,我有权利让它自然而然地发生。

现实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焦虑,怎么改也改不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焦虑”这个“事实”,往往是和“责任感”相关联的,而“责任感”做为一种精神契约,我们每每想要摆脱“焦虑”这个“事实”时,“责任感”这个“意见”就会跳出来对你说:

你怎么可以这样子,都说人生苦难重重,你没有了焦虑,就意味着你丧失了责任感,你的心好狠哦!!!

只有区分好“事实”和“意见”,你才能做好独立思考的第一个步骤。

2,增加相反观点,跳出别人设置的框架。

上面我已经说了,别人之所以会给你设置一个框架,是想让你只看局部,而忽视整体,为了破除这样的困境,你需要做到:

辨别设置框架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论证过程有无单一性的缺憾;

能否从相反的观点给予反驳;

框架倒了,对于我自身有什么好处?

就像有同事说走四川这条线路很危险,如果你能从相反的角度出发,来论证他得到结论的荒谬性,那你自然而然不会被别人的情绪带着走。

最为重要的是,你为自己的独立思考,争取了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3,针对同样的问题,建立起不同的思维格栅。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他提倡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只单单凭借一个专业的知识,往往很难将其完美解决,你需要在脑海里,建立起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这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就是一个个格栅。

公司对一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各个部门的经理,通常只会从他们各自的专业出发,并坚持各自的意见和原则。

财务部门希望这个项目能少投入,多产出,以使财务报表更加好看;策划部门希望这个项目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推广效果,综合影响力才是考虑的关键;后勤供应部门则希望这个项目最好能少给他们增添麻烦,毕竟这项目成与不成,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对这个项目进行最终拍板的人,一定要具备各个学科或者专业的知识,否则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就好像查理·芒格在筛选股票的时候,特别强调不同学科思维的重要性:

“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股票市场、金融学、经济学知识,但同时要学会不要将这些不同方面的知识孤立起来,而要把它们看成包含了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的人类知识宝库的一部分。用这样宽广的视觉就会发现,每一学科之间都相互交叉,并因此各自得以加强。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能够从每个学科中总结出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并会将其联想结合,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那些养成这样思考习惯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非常成功,不具备这样的坚实的心理素质的人在股市上或其他方面的成功只能是一时的运气”。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我们只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到最后会陷入无解的尴尬境地。

就像一个穷小子跟女神表白,却被无情拒绝,他往往会怒骂她是个只爱金钱的婊子。但如果他知道基本的进化心理学知识,那他可能不会对女神抱以如此大的怨恨,因为男人和女人的择偶标准完全不一样。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男人可以拔吊无情,但女人一旦怀孕之后,需要付出极大的养育成本,十月怀胎不说,孩子今后的教育问题,统统都和女人有关系,所以女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特别慎重。

当然,针对这个问题,你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去解释。

但我想说的是,不要被一种学科模式束缚到你的思维,多学学其他的学科模式,建立起不同的思维格栅,对你来说,是相当有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