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克成当年深山访吟者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17-08-31

本文选自沈克成的《挹西注中》


环山绕水

闪川自有才人

访会唱诗的永嘉耆宿戴岩梁先生


登高 吟诵:戴岩梁 来自温州书局 00:57

       听说永嘉楠溪有位老人能吟诗,急着想去拜访。于是请永嘉政协文史委徐崇统主任引路,我们一行驱车两个多小时,直奔岩坦。到了楠溪江的上游,柏油公路已成了砂石路,汽车颠簸得厉害,熬了好一会儿才又见到了水泥路,迷迷糊糊中车子在一所“闪坑小学”的门口停了下来。正对面,老人已在家屋门口迎接我们了。

       老人姓戴名岩梁,宋代著名文字学家戴侗的后裔,生于1925年2月,今年已是八十一高龄了,但看去还很壮实,身手矫健,而且精神矍铄,不见有丝毫老态,大概是这儿的山清水秀,孕育了这儿的山民也显得特别的健康。老人介绍说这儿叫“闪坑”地方,因为楠溪江流经这儿时突然间转了个弯,因而命名的。老人谦卑地说这儿的村民世世代代都念白字,将其读成了“显坑”而不读“削坑”。其实,村民们没有念错,在古代,就是把“闪”读成xi35,音似“险”。宋代《广韵》就注明为“失冉切,審母琰韵上声”,意为身体猛然晃动。如腰部受伤疼痛,温州人称“腰闪着”。而普通话所说的“闪电”,温州话却说成“烁电”。烁,读xa213,音似“削”,宋代《广韵》注为“书药切,審母药韵入声”,意为闪耀、光彩貌。《新唐书》里有这么一句话:“甲夜有大流星长数丈,光烁如电。”温州话里有句谚语“江心寺后老龙烁三烁。”这儿的“烁”是不能写作“闪”的。从永嘉一处地名的读音,就可以发现在永嘉山区的确遗留有许多唐宋时的古音古语,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发现,更坚定了要收集整理温州话书面语的决心。

       老人说在他读高中时曾师从经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小女章展老师两年半,受益匪浅。章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也喜欢玩文字游戏,他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取了个怪名字,大女儿用了四个“乂”,二女儿用了四个“又”,小女儿用了四个“工”。四个“工”其实就是“展”的古字,段玉裁注《说文》曰“工为巧,故四工为极巧”,这里的“巧”和“目力”有关,义为仔细审视。可惜此字在电脑里已找不到了,我们就只能称她为“章展”老师。大概是家学渊源、耳濡目染的缘故,章展老师虽然教的是英文,但却精通国学,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比语文老师还老师。

       戴老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庭训,少时延师于禅寺,专攻古典文学,善文工诗,初中时就能熟背四书五经,连《左传》、《史记》等都读得滚瓜烂熟。高中就读建国高商,章展老师就是高中时候的英文教师。当时戴老才二十出头,而章展老师却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大概因为小伙子聪明好学的关系,章老师对他宠爱有加,课余还专门给他开小灶,手把手教他吟诗唱词。在她的悉心调教下,戴先生至今还有几百首古诗词能倒背如流。

       戴老说,汉朝时,宫廷乐府是有曲子的,这些乐曲传至唐代时只留下了36首。后来,白居易、元稹创造了新乐府,时人能唱的都是新乐府,如《阳关三叠》等。可惜到了清代已基本无人会唱了。“我是有幸遇到了章展恩师,是她,教给我这些绝唱。”戴老说自己至今还能唱《金缕曲》、《清平调》、《闺中怨》、《阳关三叠》等六首诗词,都是当年章老师一句一句教给他的。在我们的请求之下,戴先生给我们唱了其中的四首,好的是我们有备而去,带上了录音笔,已经把这些都一一录下来了。我是平生第一次听“唱词”,其曲调抑扬顿挫,煞是好听,可惜毕竟是外行,听起来似乎既相似于瑞安的鼓词,又相近于永嘉的昆曲,想不到故人的唱腔会跟我们的民间说唱戏曲如出一辙。

       戴老很好客,听说我们要来,特意嘱咐儿子媳妇烧了一大桌丰盛的农家菜款待我们,席间还给我们吟了李白的《将进酒》。

        饭后,戴老又接着话题跟我们聊了好久。他说,章老师是余杭人,并不懂温州话,但是,她说,温州话几乎每个字的平上去入都符合《平水韵》,所以用温州话来吟诗是最好不过了。戴老说,吟诗要掌握两个原则,其一,诗言志,古人只说吟,不说读,诗只有表达心声才能感人;其二,吟诗的秘诀和要领是每句第二或第四个字如逢仄声则转气。他诗兴大发,给我们吟诵了许多首诗,内中有雄壮激愤的,有哀怨深沉的,也有轻松愉快的。

 2005年4月18日,温州市政协、永嘉县政协拜访戴岩梁先生。

右起:徐崇统、孙丽雅、戴老、笔者。

 

        我问永嘉文史委的徐主任,像戴先生这样的“宝贝”永嘉还有吗?徐说他是唯一的一位。其实,何止永嘉,哪怕是温州市、浙江省,像戴先生这样能吟能唱的老人已是凤毛麟角了。听说中央台、浙江台都曾来作过采访并录过像,可惜我们孤陋寡闻,身在温州却不识戴老。孙秘书长嘱咐永嘉县政协应尽快跟电视台联手把戴老的音像资料好好整理出来。其实在两年前,永嘉政协和永嘉文联曾出版过一本《戴岩梁选集》,马云博为其题签:“儒林居士”。

 

(原刊于2005年5月11日《温州都市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