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把生态流量还给河流 应尊重河流自然属性,科学计算并调度生态流量

 雪人娃娃 2017-09-01

  中国环境报记者赵娜

  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在黄河、淮河等流域进行试点,分期分批确定生态流量(水位),作为流域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

  ——摘自《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河流本身是有生命的,也是有其使命的。有水的地方就有活力,一座城市有自然水体,它就有了灵性。

  但是,有一些河流却没那么幸运,面临着断流、干涸、水质恶化、鱼虾绝迹等境地。生态流量,作为挽救河流的有效举措之一,越来越得到重视。那么,为什么要设定生态流量?如何科学确定生态流量?生态流量的多少对河流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生态流量为何不能缺位?

  过去,我们更多地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发挥其灌溉、饮用、发电等功能,而轻视了其生态服务功能,这就导致我国大部分河流因为修建水库和水电站长期断流,进而导致河流生态恶化,水循环破坏,很多城市出现了用水困难、水污染加剧、黑臭河等问题。

  “更为担忧的是,建设小水电的地方一般都是高山峡谷,这里往往有一些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而一旦河流干涸,它们会绝迹甚至灭绝。”帮河流夺回生态流量行动发起人邵文杰说道。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路径就是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所以设立生态流量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对河流来说,这也是幸运的,只要有流动的水,它的生态就能慢慢恢复。

  河流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水生生态系统和沿岸生态系统都依赖水体而存在。河道需保持一定的生态流量,这是维持河道生态功能的必要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任何水电站在运营中都必须保证河道的生态用水,其生态用水的最低流量就是生态流量。

  一位从事生态流量研究的专家表示:“生态流量的作用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且,只有干支流的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水循环正常,河流的自净能力才能保持住。”

  怎样科学确定生态流量?

  “其实,小水电本身并不可怕。不管河流的死活去发电还不受到约束的行为,才最可怕。”邵文杰表示,如果引水式电站只引部分水发电,经济效益肯定会差点,但对生态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能不建就不建水电站,这就是最大的效益。“比如最近我在西川省西部调研时,在芦山县大川河一带看到很多小水电,当地人说旱季的时候河水是干的。我注意到这一带森林植被特别好,常有大熊猫出没,还是大熊猫的生态走廊,我觉得这样的地方就不该开发小水电。”

  那么,对于严重影响到河流流量的水利设施,主要是小水电等,应该如何科学确定河流的生态流量?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一般来讲,河道生态基流应该大于正常流量的10%,河道的水生态和两岸的陆生生态才能发挥正常功能。

  “如何科学确定河流生态流量,在国际上有很成熟的办法,需要非常复杂的多学科体系的支撑。”邵文杰说,但是要准确确定一条河流的生态流量是不可能的。河流时时刻刻在变化,降水、季节、沿途植被等都会影响到它的流量,因此生态流量应该也是在变化的。所以最科学的办法不是计算它的生态流量,而是监测河流生态及沿岸的生物多样性是否健康。如果健康,这个流量就是科学的。当然,人类应该尽可能地降低自身活动对河流的影响,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也有专家指出,对河流来说,应基于河流的水功能区,保障河流的基流和河道稳定的平滩流量。对湖沼湿地来说,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水位。

  过去,我们错误地认为水位越高越好,但是光照却无法进入太深的水域底部,从而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且会导致湖泊自净能力变差,一旦温度合适,湖泊一瞬间就会长满藻类,甚至导致蓝藻暴发。

  如何保障生态流量?

  提倡并科学计算生态流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调度措施。

  如果水电站不能保持一定的生态流量下泄,那么便可能会导致下游生态环境恶化,比如河流断流、水体污染,以及水生动植物的灭绝等。因此,怎样调度生态流量,成为重中之重。

  据了解,我国自开始实施工程环评以来,所有批复的水利工程都要求调度生态流量,但实际调度还有差距。

  邵文杰说:“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即便开展生态流量设计,也难以保证效果。”

  比如,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初开启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其中一项就是长期截流发电的大小水电站被整改,整改后的水电站恢复了生态水下泄。

  为保障生态流量,业内专家建议,首先要以区域内重要控制断面(点位)等为节点,因地制宜,分批分期合理确定生态流量大小与流量过程要求。

  其次,优化流域梯级开发布局,合理规划建设水利拦河工程,将生态流量作为综合调度的重要目标,严格落实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重点保障枯水期河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最小水量。

  再次,开展闸坝生态影响后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停建拆除。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采取闸坝统一调度、调水引流、生态补水等措施,逐步恢复重要河湖的自然流量和生态水位。

  邵文杰建议,对水电站下游的生态环境进行持续监测评估。只有将电站下游生态环境污染和电站上下游出(入)库流量进行对比,才能在下游生态环境破坏和水电站未下泄生态流量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从而对水电站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有效监督水电站按照核定取水发电,保证生态流量下泄,进而保障河流的生态环境安全。

  什么叫生态流量?

  “通俗地说,生态流量是指为保证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用以维持或恢复江河湖库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所需的最小流量。”帮河流夺回生态流量行动发起人邵文杰解释道,我们常说流水不腐,其实指的是流动的水拥有自净能力,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河道有流动的水才能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这种健康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水。

  吸引公众参与

  关注小河命运

  “小河无水,大河干”。帮河流夺回生态流量行动发起人、环保行动者协作中心项目官员邵文杰把这句话改了改,叫“小河生态崩溃,大河也就距离崩溃不远了”。

  河流永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网络,是密密麻麻的通道,和人类的血管一样,干流重要,支流也同样重要。而与人类生活更加密切的往往是支流。于是很多人从关注大江大河的污染,转为更加关注小河的命运。邵文杰就是其中一位。

  通过近几年行走河流掌握的调查情况,邵文杰发现,一些江河的水质不光越来越差,水下的世界也越来越寂静了。所以,他今年下定决心做帮河流夺回生态流量这件事。

  “但生态流量距离公众是很遥远的,我们必须先建立公众基础,所以借助今年世界水日这一契机,发起了为100条家乡河流夺回生态流量的活动。”邵文杰说,“家乡的河流虽然有些是支流,但是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变化也熟悉。能为家乡河流做点事情,很多人也是愿意的。我们的目标是找到100个志愿者,但目前只找到60个,也还不错。现在,我们正慢慢推动一个个问题去解决。”

  要如何做,才能替这些河流夺回生态流量?

  邵文杰对志愿者提供了几点思路:一是监督河长做好河流保护;二是举报违法水电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水电站设施必须保证下泄足够的生态流量,否则就是违法;三是监督政府部门执法。查找河流所在地的《小水电管理办法》,这是部分省份专门制定的用于小水电管理的法规。里面明确规定了生态流量的确定、下泄方式等,根据不同的河流,会有不同的数据。要根据相关规定,监督政府部门执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