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行书评刺》轴,书法高清图

 gudian386 2017-09-01

徐悲鸿于1915年赴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但没能如愿。从此开始卖画、教画,并考入震旦大学(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1952年撤销)。

1916年,圣明智大学征求仓颉画像,徐悲鸿以巨幅水彩画中选,被该校聘去讲学、作画,结识了同为该校教授的康有为、陈三立等。徐悲鸿结识康有为后,便以康氏为师研习书法,从此走上以汉魏六朝书法为基础的书学道路。康有为视徐悲鸿为艺苑奇才,请他为自己、亡妻、家人画像,并尽出自己收藏的书画碑版,供其观览研习。在此机缘下,徐悲鸿遍览康氏所藏全部碑版,在康氏的指导下遍临名碑,比如《爨龙颜碑》《石门铭》《经石峪》《张猛龙碑》等,书艺得以精进。

康有为后来写道:“徐悲鸿为我及文慎公……写像,惟妙惟肖。其于画,盖天才也。后游日本,又学画于法国、德国,深诣7年。今归所作示我,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其画固中国所未见,其画派亦中国所未有。”通过对哈同花园书画精品的学习和同康有为等鸿儒大家的切磋,徐悲鸿对中国绘画的演变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寻找革新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