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圈校友实力哪家强?最新全国高校金融综合实力榜单,排名第一的竟然是...

 北书房2014 2017-09-02

金融领域从来都是一个群英荟萃、学霸云集的地方,今天,通过整合金融圈精英们的简历等公开信息,为大家奉上全国高校金融圈校友综合实力榜单。


通过对基金经理、新财富分析师、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高管在内的2500余位金融行业精英毕业院校信息的统计,复旦大学以256位位列全国之首,共计81位公募基金经理、83位私募人士、89位新财富分析师及3位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现任董事长毕业于此。


其后为北京大学,至少236位金融业大佬曾在此就读,包括1位保监会主席,94位公募基金经理、112位私募人士、26位新财富分析师及3位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现任董事长。


清华大学在总榜单中排名第三。据悉,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的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在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而现央行行长周小川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均曾在此就读。


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曾培养出的金融行业精英均在50位以上。


以下为金融行业精英总人数在10人及以上的高校名单:



说明


1.本次对高校金融综合实力的统计,仅限于国内高校,不包括国外院校;


2.在统计总榜单时,本文对包括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内的商学院或研究所进行适当剔除;


3.披露毕业院校的基金经理或公司高管中,仅少数人士公布了本科及以上各阶段毕业院校,多数仅公布最高学历所属院校,本文将公开披露的信息全部纳入统计,存在一人同时现身两所及两所以上高校的情况;


4.本文已将五道口与清华一并统计,其他合并或曾更名的院校,同样按最新信息统计整理;


5.公开资料有限,本文统计或存在不准确之处,仅供参考。


一行三会'掌门人'篇


根据对一行三会历届行长/主席毕业院校的统计,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数最多,共计4人,包括前央行行长吕培俭,前证监会主席刘鸿儒、肖刚,保监会主席项俊波。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人数为3人,分别为前央行行长朱镕基,现央行行长周小川(2000-2002年曾任证监会主席),现证监会主席刘士余。


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及南开大学的人数均为2位。此外,涉及的高校还包括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湖南大学、湖北大学及东北财经大学。



央行方面,从南汉宸到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历任行长共11位,最近三届中,周小川及朱镕基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戴相龙则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


注:任期在1993年以前的央行行长,毕业院校仅按公开信息披露的原校名统计,未更新为最新。


 以下为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毕业院校:



证监会方面,刘士余及周小川毕业于清华大学,刘鸿儒及肖钢均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


 以下为历任证监会主席毕业院校:



银监会方面,首任主席刘明康为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名誉博士;第二任主席尚福林曾就读于北京财贸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而现任主席郭树清曾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且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


 以下为历任银监会主席毕业院校:



保监会方面,前两任主席分别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及湖北大学。项俊波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1994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注:中央纪委监察部2017年4月9日发布公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以下为历任保监会主席毕业院校:



公募基金经理篇


由于公开资料有限,本文对公募基金经理毕业院校的统计,仅覆盖167所高校的790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规模累计达6万亿元人民币。


数据显示,基金经理大多来自国内外名校,不少高校的基金经理校友成群。其中,曾培养出2位及以上基金经理的国内高校共计47所,累计覆盖基金经理629位,占本次统计总数的八成左右。


据统计,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基金经理人数最多,累计达94位;复旦大学及清华大学分别以81位、77位,排入前三名。其后为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基金经理人数均在30位及以上。

从管理基金规模来看,北京大学同样高居榜首,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达1.35万亿元;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排名前三,管理基金规模均在7000亿元以上。


以下为各大高校基金经理人数及管理基金规模(单位:亿元)详情:




私募基金经理篇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5月底,我国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计19112家,私募基金从业人员累计达22.53万人。


此前对全国1318位私募从业人员毕业院校进行了统计,北京大学校友人数最多,共计112位私募人士毕业于此,占比8.5%;清华大学次之,累计97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则均在50位以上。


以下为私募人士在2位以上的高校名单:



新财富分析师篇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六届累计1100余位新财富分析师中,可查找到毕业院校的共计433位,来自国内外85所高校。由于本文重点探讨国内高校金融综合实力,故剔除近30所国外院校,最终剩余57所国内院校的401位分析师。


由下表可知,复旦大学位居榜首,共计走出新财富分析师89位;清华大学次之,累计有新财富分析师32位;上海财经大学及南开大学并列第三,新财富分析师均为29位。北京大学排名第五,毕业于此的新财富分析师共计26位。此外,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新财富分析师均在20位以上。


以下为新财富分析师人数在2人及以上的高校名单:



上市公司董事长篇


目前,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央企及地方国企占据一定比重,尽管国企高管市场化选聘细则呼之欲出,但在此之前,国企高管多数为内部组织任命制,部分人员财经知识或相对匮乏。因而,本次对公司高管毕业院校的统计,或无法完全代表高校金融实力,仅供参考借鉴。



本次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统计,共计覆盖28家上市券商、24家上市银行及4家上市保险公司。



统计源于公开资料,或存在以下几点偏差:


1.部分公司因董事长一职暂时空缺,未覆盖到;

2.董事长简历等公开资料未披露毕业院校;

3.董事长简历等公开资料未完全披露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全部毕业院校信息,本文仅按照可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如存在遗漏,欢迎补充。



统计发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较多,共计4位,分别为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及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


与此同时,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同样为4位,分别任职于广发证券、中原证券、中国银行及中国平安。


(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为湖北财经学院)


值得注意的是,除下图中高校外,曾就读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央党校、长江商学院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人数同样在2位及以上,但因本文侧重于高考阶段金融类高等院校的统计,将上述三所院校予以剔除。


以下为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毕业院校(2位及以上)分布情况:



上市券商方面,28位上市券商董事长中,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董事长人数较多,共计2人,分别为太平洋证券郑亚南及中国银河证券陈共炎;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董事长同样为2人,分别为广发证券孙树明及中原证券菅明军。


以下为28家上市券商董事长毕业院校:



上市银行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尤为抢眼,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及华夏银行的现任董事长均毕业于此;东北财经大学及复旦大学同样表现突出,均有2位现任上市银行董事长。


以下为24家上市银行董事长毕业院校:



上市保险公司方面,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及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均曾在南开大学就读。此外,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以下为4家上市保险公司董事长毕业院校:






整体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排名不分先后)金融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均曾至少一次位列上述榜单的前三甲。


不过,深耕于金融行业的你也许会说,人数多并不一定代表金融综合实力强,盈利能力、分析水准等“真才实学”才是衡量金融人才的关键要素。


金融圈里有学霸!盘点金融圈里的高考状元们


高考状元们是天之骄子,但也承受着常人无法感受的成长期许。重压之下,有多少高考状元们能够活出自己呢?


金融圈的状元们


资料来源:金融人才圈整理。


状元们的专业选择。据不完全调查,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专业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288人,雄居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榜首;工商管理专业有283人,屈居第二。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业里,昔日的高考状元们依然保持着不懈的斗志,努力实现人生的再次辉煌。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业界标杆,贡献了许多人生真谛!


一、王亚伟


高考经历:


1971年9月11日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毕业于马鞍山二中。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


工作经历:


1994年,王亚伟进入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工作了一年,最后三个月开始接触证券投资业务。


1995年,加入华夏证券当时最大的证券营业部——北京东四营业部任研究部经理。


1998年,跟随当时的营业部总经理后来的总经理范勇宏加入华夏基金筹备组,4月28日华夏基金旗下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兴华成立。王亚伟最初是基金兴华基金经理助理,之后任基金经理。同期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学习,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1年末,王亚伟开始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2005年4月,王亚伟不再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从2001年12月21日到2005年4月12日,即王亚伟离任,上证综指下跌28.5%,但是华夏成长净值增长率为13.22%。


2005年12月,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2006年,华夏大盘以154.49%的业绩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


创业经历:


2012年5月,因个人原因于2012年5月4日离职。


2012年7月,在香港成立Top Ace。


2012年9月,在深圳成立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受托资产管理、股权投资、投资管理等,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发起设立规模20亿元的“昀沣”私募基金。


2013年5月,与平安信托联手,发起设立规模2亿元的私募基金。


二、王溯舸



高考经历:


1984年,他以江苏省文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后考入五道口就读研究生,1991年从五道口毕业。


工作经历:


1991年,南下海口,到了海南港澳信托公司,直接来到证券行业的第一线,在海南见证了那轮疯狂的地产热、投资热。30岁时,王溯舸来到江苏证券(华泰证券前身),任公司部门经理。


1997年,再次南下,到深圳特区证券就职,后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2000年,从深圳特区证券离职回到华泰证券,担任上海受托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


创业经历:


2003年起,加入合资的友邦华泰基金公司筹备组。到2004年11月,友邦华泰正式成立。合资文件商谈得很仔细,细致深入的谈判为公司成立后股东间的良好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生感悟:


之一,投资人不能从后视镜看未来。过去两年的高回报不一定能够代表未来投资的高回报。


在短期内,市场是个仅有资金要求而不管智力或情绪稳定性的股民投票记录机,但长期而言,市场是个称重机。


之二,主要工作一是保证投资的系统性,做好投研的流程控制和流程优化,二是寻找优秀的人才,组建一支好的团队。系统性研究筛选股票、系统性投资、系统性控制风险,不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改变。随着时间推移,系统性投资的优势会逐步体现出来。系统控制,会减少犯错的机会,赢在长期。


之三,投资无疑有一些共同的原则,但具体的投资风格应该是个性化的。任何一个优秀的投资人的投资风格,一定与其性格、人生阅历、生活哲学密不可分。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与彼得林奇、索罗斯相差极大,并不影响他们都是极为成功的投资大师。投资总监整天对基金经理的日常投资指手画脚,未必能达到效果。


之四,通过研究平台提供优秀的后台支持,基金经理对日常投资负责。就像餐厅,后台提供最好的原料,烹调大师具体操作,可以是川菜,可以是粤菜,具体的火候,只能由大师自己掌握。当然, 质量控制是一定要的。 对基金公司而言,流程控制和人才选择,是重中之重。


三、程海泳


高考经历:


安徽高考状元,后进入北京大学就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毕业后,先后任职于原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胜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世代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证券研究和投资工作。


2004年,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全国社保股票组合基金经理、机构投资部副总经理,兴安证券投资基金经理(2004年9月16日至2005年8月13日期间)。


2010年2月起,任华夏复兴基金经理、华夏基金投资总监。


创业经历:


2013年10月,离开华夏基金,创立华夏财富创新投资公司,进驻华夏基金子公司华夏资本的对冲平台,担任首只发行对冲产品——华夏资本对冲-财富1号的投资顾问。其管理的华夏资本对冲-财富1号于2014年3月31日至4月4日以国泰君安证券为主渠道发行,认购起点100万元起。


人生感悟:


投资理念强调成长和价值兼顾,更注重成长。


四、信跃升


高考经历:


1988年天津高考状元,后进入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商业院就读。


工作经历:


曾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上海与华盛顿特区分公司担任管理咨询顾问,为全球客户制定发展专战略和经营策略。


之后,进入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工作,这是中国最大的租赁企业,也是中信集团下属机构。


现任中信资本负责中国直接投资业务的董事总经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