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之古

 北斗书斋 2017-09-02

忆故人 - 陈璨 来自七弦古琴网 08:18


  古琴为何称之为古琴?流行的说法是区别于钢琴而加一个“古”字,原本就称之为“琴”,或者七弦琴、瑶琴等。这种说法只是近代开始流行,其实早在唐代的时候,人们称琴也称古琴,如刘长卿的《弹琴》一诗中写到:“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白居易的《废琴》一诗中也写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在《邓鲂、张彻落第》一诗中写到:“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可见古琴的称呼早就有之,并非现代才流行开来的。


  判断古琴之古,究竟是靠什么来依据的?一种解释是时间,因为古琴产生的时间很早,抛除上古神话,至少在周朝甚至更前就出现了。在周朝,琴与瑟已经相当的普遍了,国家祭祀,大型宴会,结婚典礼,朋友相聚等等都用到了古琴,整个一部《诗经》出现琴的地方不下十处,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等,《诗经》本身也是集诗、歌、乐、舞于一体的典籍,孔子曾经就用琴歌演奏《诗经》中每一首诗歌,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迁,歌、舞、乐这些不好保存的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最好保存的文字部分。按时间来说,确实是行得通的,毕竟在唐朝的时候,距离周朝也是有千年之遥了,说“古”一点也不为过。



  还有一种说法,并非是强调古琴的“古”是时间久远,而是讨论了琴声的正与靡。《乐志》中记载:“琴有正声,有间声。其声正直和雅,合于律吕,谓之正声,此雅、颂之音,古乐之作也。其声间杂繁促,不协律吕,谓之间声,此郑卫之音,俗乐之作也。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郑卫之曲动而心淫。然则如之何而可就正乎?必也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什么意思呢?说琴声有正有靡,正直和雅的就是“正”,像《诗经》中风、雅部分就属于正声,也可以称之为“古”;间杂繁促,不协律吕的称之为“间”,也就是淫靡之音,像《诗经》中郑、卫部分就属于间声,算不得“古”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琴声清淡平和,有古风之韵才能称之为“古”,是雅乐;那些靓丽动听的琴声,是媚俗之音,不登大雅之堂,是俗乐。


  如此看来,古琴之古还是一种境界,一种层次,“古”是正声、是雅乐,是琴人的追求和志向,是琴心合一的途径。





傳承古琴艺术  弘揚傳統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