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开始的时候,先澄清两个概念性问题。 第一,我们在阅读关于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书籍,或者在当地观光旅游,经常遇到一个词:波希米亚。这是捷克的地区名字,在两国还未解体时,捷克和斯洛伐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西部的波希米亚、中部的摩拉维亚和东南的斯洛伐克,其中波希米亚占近三分之二土地,布拉格就在波希米亚中部。第二,巴黎从19世纪直到“二战”以前,由落拓艺术家所倡导的所谓波希米亚精神,其实跟捷克没有关系。这是一个讹传,即法国人以为狂放不羁的吉普赛人来自东方,便把他们称呼为波希米亚人,于是又成了不受社会习俗限制的人的代名词。进一步说,吉普赛(Gypsy)这一称呼也是讹传,即人们认为他们来自埃及(Egypt)。其实这些职业流浪者来自印度北部,他们称呼自己为罗姆(Rom)人。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本图左上至右下:依次是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斯洛伐克 从旅游观光方面看,捷克首都布拉格是个丰富而复杂的城市,如果有大段时间在此逗留(比如三天),只要做好功课,你不会觉得厌倦,但若是时间有限,能在短时间领略这个城市风貌的话,以笔者经验,有一个所谓皇家线路值得推荐:城堡——小城区——查理大桥——老城区——老城广场——犹太区。 波西米亚国王查理一世雕像 布拉格城堡是历史见证。 公元六世纪一支斯拉夫部落定居于波希米亚,其传说中的统治者丽布斯公主(相传她建立了Premyslid王朝)没有历史根据①,有确凿证据的是,公元863年,从东罗马来的圣西里尔和美多德②两位传教士为波希米亚国王波里沃杰(Borivoj)和柳德米拉(Ludmila)夫妇施洗,国王夫妇迁都布拉格,建造了布拉格城堡。十世纪,城堡内开始建造圣乔治教堂和圣维特教堂,从十二世纪开始,王室家族定居在城堡内。经过不断被围攻、摧毁,重建城堡成了几个世纪布拉格重要的工程。十四世纪中期,查理一世执政时,布拉格城堡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程度。十七世纪,城堡变成了鲁道夫二世的艺术品收藏地。十八世纪中叶,城堡开始衰败,直到二十世纪,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成立,作为总统府所在地,城堡得以恢复。如今布拉格城堡变成一个独立的区——拉德卡尼区(Hradcany)。 布拉格城堡规模庞大,从外向里分三层院落。第一院又称为贵人院,外面有一个“巨人门”,大门上巨人和神的搏斗雕塑成于十八世纪,其上的鹰的形象代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而雄狮代表波希米亚王国③。捷克总统府在此院落里,其武装门卫和卫兵换岗仪式是一大看点。第二院的院门叫马提亚斯门,是巴洛克风格和凯旋门的混搭,里面有外观简洁的圣十字礼拜堂和巴洛克式样的喷泉雕塑。第三院是城堡的核心区,处于中央地位的是圣维特大教堂。这个教堂的全名叫、和主教座堂,是以波希米亚天主教三个主保圣人的名字命名的。不算此前地基上的小教堂,其建设年代分成1344年(查理一世时代)第一期建造,1872年第二期建造,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才完工,建造时间历经600余年。作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圣维特教堂有两个立面,南立面是一期的,在未完成的基础上,后来加了巴洛克式塔楼装饰;西立面是典型的德国哥特式,有双塔,仿佛科隆主教堂,完成于二十世纪。教堂内部的祭坛、礼拜堂、圣物、圣人雕像、绘画、棺椁和彩色玻璃窗新旧陈杂,如有特别兴趣,非得买一本讲解细致的游览画册,慢慢品读。外部看,教堂矗立在城堡区的中心,是城市的坐标。如果暂时搁置建筑和艺术方面不论,单就历史而言,布拉格的城堡区加圣维特教堂确实体现出了“悖谬”一说(详见后文),这一说法可以扩展到对整个城市的解读。为了本文以介绍为主的整体性,在此只能补充如下:除了圣维特教堂以外,城堡区值得入内参观的还有瓦茨拉夫大厅、西班牙宫、鲁道夫二世画廊和黄金小巷。瓦茨拉夫大厅是当年骑士比武的地方,有雄伟的哥特式穹窿;西班牙宫是捷克政府(尤其是后来的共产党政府)开代表大会的地方,好多惊世的决议出自那里;鲁道夫二世作为五百年前的波希米亚国王,有惊人的收集癖,他的画廊不可错过;而黄金小巷22号,是当年卡夫卡的居所。 布拉格城堡区远眺 布拉格城堡区内小教堂 在紧邻布拉格城堡下方的山坡上,是布拉格小城(Mala Strana)。从十三世纪起,城堡下方的几个居民点汇集成了一个区域,主要是日耳曼的移民和工匠在此居住。这里,最值得看的有两个地方,胜利圣母堂和华伦斯坦宫。 胜利圣母堂(Kostel Panny Marie Vitezne)外观不起眼,但却是布拉格第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建于17世纪前期,为了纪念在白山战役中,天主教战胜新教徒。教堂里面有一个不足50公分高的小蜡像,叫做布拉格圣婴。据记载,圣婴蜡像来自西班牙,是一个嫁于波希米亚的公主的结婚礼物,于1628年送给主管教堂的加尔默罗会④修士。当时,由于战争,修道院趋于衰落贫困,虔诚和乐善好施的公主把圣婴蜡像赠送给修士,并说:“我把稀世珍宝送給你们,你們只要尊敬圣婴耶稣,什么都不会缺少。”公主的话果然应验了,修会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后来又发生战事,修士们被迫离开布拉格,却无法把圣婴带走,圣婴被劫掠的敌人扔进垃圾堆里。1635年,修士们平安回到布拉格,其中一个修士似乎得到神启找到了被遗弃的圣婴,大家大喜过望。有一天,当那个找回圣婴的修士在虔诚祈祷时,隐约听到圣婴发话:“你仁慈待我,我也仁慈待你,請把我的手修复,我要赐你平安。”神父惊愕不已,赶紧检查雕像,发现他的两只手断了,于是请人修好。从那以后,布拉格圣婴名气越来越大,每年上百万人到胜利圣母堂朝觐,希望圣婴雕像能为他们带来平安和祝福。华伦斯坦宫(Valdštejnský palác)建于十七世纪,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是三十年战争期间天主教统帅华伦斯坦的官邸,有华丽的厅室、大小26个房间和相当壮观的花园,如今是捷克共和国参议院所在地。关于华伦斯坦(1583-1634),席勒有著名的戏剧《华伦斯坦三部曲》予以表现,他曾两度出任圣神罗马帝国的军队统帅,在对抗新教的战争中战功赫赫,一度权高盖主,最后被皇帝费迪南二世派人暗杀。这个宫殿需要记住的是,它只在周日开放,需要提前预约。 往下,我们就到达伏尔塔瓦河上最著名的桥:查理大桥。 伏尔塔瓦河从布拉格穿城而过,河上一共建了18座桥梁,而查理大桥(Karluv Most)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大桥,距今已有650年的历史。这座石桥长520米,宽10米,有16个桥墩。它连接着东岸的布拉格老城、西岸的小城和城堡,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如今,查理大桥成了布拉格的标志,来到布拉格绝不能错过这个景点。 布拉格查理大桥 公元十世纪,伏尔塔瓦河上就出现过第一座木桥。十二世纪中期,第一座石桥建造起来,它是以当时国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的皇后朱蒂塔(Judita)的名字命名的。十四世纪中期,一次巨大洪水冲垮了朱蒂塔桥。然后在查理一世的主持下大桥重建。关于查理大桥,后文有详细叙述,我在此只加入一个传说,为大桥的参观增加点传奇色彩。皇家告解神父⑤内波姆克被害并被扔进河中之后,当晚一个桥拱坍塌,怎么也修不好,白天修复,晚上便垮掉。有一天晚上,建桥师跟魔鬼谈妥了一笔交易,魔鬼答应帮忙修复桥拱,但要求第一个穿过新修大桥的人的灵魂作为回报。建桥师答应了,但暗暗定了个耍戏魔鬼的计策。大桥修复很顺利,显然魔鬼在其中起了作用。在桥拱修复的当晚,大桥有卫兵把守,直到第二天举行开通仪式之前,不许任何人通过。建桥师在桥的塔楼里藏了一只公鸡,打算到时释放出来,让鸡穿过大桥,以此拯救无辜者的灵魂。显然魔鬼更高明,他化妆成建桥师的助手去通知师傅的太太,谎称师傅在对面发生意外受伤了。懵懂的太太赶紧奔向大桥,卫兵因为认识她,所以放人,结果她成了第一个穿过的桥的人。当晚,建桥师的太太过世了,连同她未出生的儿子。而那个桥拱从此坚固无比。 通过查理大桥,在老城这一侧的塔楼后面,有一个小广场,叫十字骑士广场,那里有查理一世的雕像、巴洛克风格的十字骑士教堂和圣苏维尔教堂,那附近,还有捷克最著名的音乐家斯美塔纳的博物馆。想想《伏尔塔瓦河》的旋律⑥,感觉把他的博物馆建造在河堤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然后我们进入查理街(Karlova ulice),经过风格迥异但同样精美的古典建筑,就来到了老城区的中心:老城广场。 布拉格老城广场人最多的地方是钟楼下方。每到整点,这个建于十五世纪的天文钟盘上就会出现使徒出来报时,而钟的下方代表四种美德(谦卑、慷慨、忠贞、节制)和上方四恶德(虚容、贪婪、死亡、奢侈)的象征人物仿佛也活了起来。广场上最突出的建筑是提恩前的圣母院(Kostel Panny Marie pred Tynem),因为它的两个哥特式黑色塔楼高耸,很像传说中的魔鬼城堡,所以又被俗称为“魔鬼教堂”。其实“提恩”是税务局的意思,在过去,这个教堂的周边商业活动频繁,在宗教改革期间,它是胡斯派的主要聚集地,当年教堂里还有圣杯(胡斯派的象征),17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就埋葬在里面,他是鲁道夫二世力邀的各类特异人物中最著名的一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约翰·胡斯的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这个雕像和查理大桥,恰恰组成了捷克多灾但不屈历史的一个侧面,前者对抗自然灾害,后者维护人的信仰自由。 布拉格的提恩教堂 布拉格老城广场钟楼 到此,我们对布拉格的观光可以告一段落,在老城广场,有波希米亚水晶玻璃制品、有各色餐厅和咖啡馆,也可以登上塔楼俯瞰广场,或者到旅游办公室打听一下布拉格的文化娱乐项目,例如音乐会、黑光剧等等。 如果说需要补充的话,除了市民会馆、火药塔等其他观光景点,我强烈推荐人们去看看犹太区。那里的平卡斯犹太会堂(Pinkasova synogoga)里,墙面上有七万多二战死难的犹太人的名字,你随便把镜头对准哪个墙面的一部分按下快门,一定能在里面找到不到10岁的孩子的名字和死难地(例如奥斯维辛)。会堂连着一个小博物馆,那里展出的是集中营里的孩子们绘画和手工制品。你猜想一下,孩子们在人间地狱般的集中营里会画些什么?是大房子、在海上航行的大船、辽阔的天空和草原及树木,小鸟和其他小动物,当然还有他们依赖的成年人。记得看过一个布拉格旅游的视频,当地女导游把人领到平卡斯教堂外面时,说:“我就不进去了,受不了!”记得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集中营里一个小男孩对行刑的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不要蒙上我的眼睛,否则我就找不到妈妈了。”平卡斯会堂外面院落,是一片犹太墓地,那是个森严的地方,墓碑层层叠叠,有不少还歪斜着。那里葬了超过十万犹太人,在树木的阴影下,这些人安息了吗?他们跟上帝的关系理顺了吗?也许对他们许多人来说,面对无穷的迫害和折磨,死亡是最好的解脱。当我站在那个不大的墓园中,有这样灰心的念头时,不由得又想到刚才看到的孩子们的绘画,进而觉得,从本质上说,生命是无法彻底摧毁的。 布拉格,你的苦难和你的辉煌同等荣耀!作品名字叫《阳台上的花儿》,作者死难时只有七岁 死难小艺术家的作品和本人照片 ①相传公主嫁了一个农夫,有一天看到异象,宣布“看见了一个伟大城市”云云,无从考据。 ②后文关于查理大桥雕像,有详细说明。 ③波西米亚由于三十年战争的白山战役失败,沦为奥地利的附庸。 ④天主教修会之一。 ⑤详见下文《查理大桥的圣人与约翰·胡斯》 ⑥斯美塔纳交响组曲《我的祖国》的第二部分,也是最著名的歌颂河流的交响诗。 本公众号由大连黑与白传媒有限公司制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