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方教授《股骨转子间骨折九大热点》01-髓内 VS 髓外 | 阿联笔记

 大伟nr9mlttjsr 2017-09-04

唐佩福教授的粗隆间骨折的髓内固定手术技巧

是不是还记忆犹新?

唐教授集中介绍了很多髓内固定的相关干货,

提高了我们对粗隆间骨折髓内治疗的认知。


今天,纪方教授将从更多的角度,

带领我们扒一扒粗隆间骨折的那些

陷阱、细节与争议。

九天,九个热点!

有请纪方教授: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上海长海医院的纪方医生。

各位同道,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讨论的话题是:有关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一些热点问题的探讨。


 


包括一些生物力学的特点,包括转子间骨折的分类。怎么区分是稳定型的,还是不稳定型的?

对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我们选择假体或者内植物,有哪些方面的争议?


另外临床常见的一些问题,包括CT在股骨粗隆间,或者是转子间骨折的诊断的价值。

髓内钉既然有力学优势,那我们怎么来把它做的更好?讨论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

最后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一些特殊类型的转子间骨折处理。

 

 

 

 

第一个话题我们谈一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那么,一直存在着争议:

对于一个股骨转子间的骨折,或者是老百姓讲的叫粗隆间骨折,我们到底是选用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

 

 

我们股骨近端它的生物力学,有些特殊性。它随着内侧的是个压应力,外侧承受是个张应力。


 

下边这个动态的图,就很好的可以演示。

 


在负重的时候股骨近端承受的力,内侧是一个屈曲的一个压应力,而外侧显然就是一个张应力。

 

 



在这种情况下,骨折的分类,就标志着骨折的稳定性到底是如何?

那我们现在临床应用或者应用最多的是Evans或者说改良Evans分类。

他把这个分类分成六型,从简单到复杂,最后一型是逆粗隆的骨折。

 

 



AO分类也跟它有类似之处。当然AO分类更加详尽,每种类型又分了三种亚型,也是从简单到复杂,最后一类也是逆粗隆的骨折。

而且AO的分类把逆粗隆的骨折又分成三种类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向。

 

 

笼统的讲,股骨转子间的骨折,我们可以把它分为稳定型的和不稳型的骨折。

稳定型的骨折就是移位不是很明显,或者是根本就没有移位;不稳定型的骨折有移位,而且大小粗隆可能都会累及,或者是逆粗隆的骨折,全都归类为不稳定型的骨折。

 

从整个生物力学,或者股骨转子间内植物承载应力的方向来分析,我们觉得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它的生物力学是有明显的不同的。

 

 

从这个图就能清楚的看到,一个髓内固定,它的力矩是缩短的;髓外固定它是个偏心的固定。

实际上髓内固定它的优势,不只在于它的力臂缩短,髓内固定是中心位的固定,它很好的可以平衡,或者分散股骨近端所用的应力,所以它的生物力学优势非常非常明显。

 

 



对于稳定型的,我们觉得髓外固定依然是金标准。常用的内固定的类型,就是DHS

 

 

偶尔可以选用DCS

 

 

但对于不稳定型的转子间的骨折,髓外固定它的失败率会明显的增高,它的表现就不那么完美。

 

 

而对于逆粗隆的,也就是Evans分型最后一种类型。它DHS被视为禁忌。

因为它设计最初的核心的动力理念是滑动,它这种滑动的方向,跟逆粗隆骨折线的方向是平行的。所以一旦骨折受力以后,它所有的应力全部滑动,集中在外侧钢板上,所以钢板特别容易断裂。

它自己本身核心设计这种加压的理念,就转变成它的劣势,所以逆粗隆骨折是不适合用DHS来固定的。

 

 

总体来讲,现在业内基本也达成共识,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稳定型的可以用髓外固定,可以选用DHS。可以用DCSDHS应该唱主角。不稳定型的骨折,应该选用髓内固定为佳。

 

 

甚至有些极端的作者认为,你永远都不要使用钢板,永远都不要用髓外固定,粗隆部的骨折你总是要用髓内钉。

 


 

 

那么09年的一篇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也告诉我们,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的十个技巧。

其中第一条,就是合理选择内固定。

怎么合理选择?稳定型的可以用DHS,不稳定型的应该髓内首选,逆粗隆的骨折禁用DHS。这是它给我们提供的一个依据。

髓内固定随着大家技术的开展,应用也逐渐的增高,也逐渐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好啦,第一个热点就学完啦!

别急,第二个明天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