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记》可当小说读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09-04

《中华读书报》2017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初稿见于他的小说集《搜神后记》,其全文如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远近,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渔人姓黄,名道真)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舟,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空,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难,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为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刘歆即遣人随之往,寻向所志,不复得焉。

 

后来人们在陶渊明的诗文集里读到的文本,与此文大抵一致,也有若干变动,除个别字句的增删修润之外,主要的不同有两点,一是删去了渔人和太守的姓名,二是文末加了一小节尾声: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按刘子骥确有其人,后来同陶渊明一起被列入了《晋书·隐逸传》。《搜神后记》里已写到他,在紧接着桃花源一条之后就讲他的故事说:“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弓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刘子骥颇有志于探寻奇迹,打算去再探桃花源是符合他的性格的,可惜未能成行,“后遂无问津者”。


小说家为了表示自己作品的真实性,往往会在小说提到某些真人,好像不过是顺便说说,其实意在提供证人,让读者相信故事是真的。渔人黄道真和太守刘歆皆属无名之辈,写进去欲益反损,于是删去,另行请出一位名人。文章可以这样增删,正是写小说的派头。


《晋书·隐逸传》关于刘驎之的部分写道:

 

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人,光禄大夫耽之族也。驎之少尚质素,虚退寡欲,不修仪操,人莫之知。好游山泽,志存隐逸。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囷闭,一囷开。水深广,不得过。欲还,失道,遇伐弓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灵方药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终不复知处也。


车骑将军桓冲闻其名,请为长史,驎之固辞不受……

 

此中关于采药至衡山的一节,完全抄自陶渊明《搜神后记》。中古时代的小说强调写真实,所以唐人修史时往往视为史料,多所征引。当时的文化观念如此。这里面很可能有些出于传闻因此不尽可靠的成分,那时大抵忽略不计。


陶渊明与刘驎之为同时代人而略晚,他们之间可能有些交往。陶渊明关于桃花源的记叙或即得之于刘的介绍,亦未可知。传闻是中古小说的重要来源。


在深山老林与外界甚少来往之处,有些过着古老生活的人们,这种情形应当是存在过的,也是可以想象的,那里“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桃花源诗》),也很合于情理。因避乱而进入深山的情形在古代确曾发生过,例如“四皓”就是如此——夏黄公、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四位因避秦时乱而跑进商山深处,朝廷聘之不出,稍后一度出山仍复归隐,就确为真人真事。陶渊明对他们十分钦迟,曾对远行的友人说:“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赠羊长史》)《桃花源诗》云:“嬴秦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桃花源中人应是与“商山四皓”同时退藏于密之高人的后裔。


传说加上若干艺术想象,就构成了陶渊明的纪实小说《桃花源记》。


将《桃花源记》与小说联系起来考虑的有两大先驱,一位是鲁迅先生,他曾经指出:


……六朝人也并非不能想象和描写,不过他不用于小说,这类文章,那时也不谓之小说。例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陶潜的《桃花源记》,其实倒和后来的唐代传奇文相近;就是嵇康的《圣贤高士传赞》(今仅有辑本),葛洪的《神仙传》也可以看作唐人传奇文的祖师的。李公佐作《南柯太守传》,李肇为之赞,这就是嵇康的《高士传》法;陈鸿《长恨传》置于白居易的长歌之前,元稹的《莺莺传》既录《会真诗》又举李公垂《莺莺歌》之名作结,也令人不能不想到《桃花源记》。(《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3页)


他的意思是说,虽然《桃花源记》当时不谓之小说,而其实与小说很接近。一诗一文的配合方式更与唐传奇类似——唐传奇的作者向陶渊明学到了创作的一大窍门。


另一位先驱是陈寅恪先生,他明确指出《搜神后记》中“桃花源”一则“实陶公草创未定之本。而渊明文集中之《桃花源记》,则其增修写定之本,二者俱出陶公之手。”(《桃花源记旁证》,《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95页)既然《搜神后记》是小说,那么《桃花源记》也大可以当作小说来读。


(作者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