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六块石经碑的壮举

 青木森森 2017-09-04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回中,司徒王允施计杀死董卓,暴尸街头,号令通衢。当时,“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司徒王允大怒,将此人投入监狱中缢死。太傅及百官皆痛惜哉。

此人就是东汉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蔡邕。

四十六块石经碑的壮举

蔡邕画像

蔡邕,字伯喈,河南陈留人,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博学多才,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章。书法能隶善篆,备精各体,首创“飞白”书。唐人评其书是:隶书入神品,篆书入妙品。梁武帝说他的字:“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汉灵帝时为议郎官,因上书朝政阙失,遭到诬陷,流放朔方。遇赦后,畏惧宦官陷害,流亡江湖十余年,后董卓篡权专政,被迫招为左中郎将,董卓被诛,感于“知遇”之恩,才有此举,不想招致杀身之祸。此时,其女文姬尚年幼。十六七岁时匈奴入侵中原被虏去,与左贤王结婚,在匈奴十二载,后来曹操怜其才,用金壁把她从匈奴赎回。文姬学识广博,精妙诗文,书法、音乐。归汉以后,她继承父亲未竟的遗志,在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的情况下,凭记忆续完了《后汉书》,歌辞《胡笳十八拍》等。

相传,蔡邕早年,有一次到河南嵩山,在一石洞里意外地发现了李斯等人写字用笔的资料。如获至宝,高兴的三天没吃饭,埋头精研三年,完全通晓其中的妙理,并结合自己平时书法实践经验,写了一篇著名的《笔论》,传给女儿文姬,文姬又传杜操,张芝、韦诞、卫夫人等。

四十六块石经碑的壮举

蔡邕《九势》

在汉灵帝时,有一次,蔡邕奉诏作《圣皇篇》,写毕走到鸿都门前候旨,正见到工匠用扫帚蘸石灰水刷墙,受到启发,遂以竹笔试着书写,饶有奇趣,因点画中丝丝露白,如同布帛迎风飞舞故名“飞白书”。三国、晋唐时写飞白的人很多,唐朝皇帝如太宗、高宗、武则天等均善飞白书,直到清代也还有人写飞白书。

四十六块石经碑的壮举

武则天飞白体书《升仙太子碑》碑额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立于京城洛阳汉魏故城,太学堂门前的四十六块石经碑,就是由蔡邕用隶书写成镌刻而成的,现在也称《熹平石经》。

石经碑顾名思义,就是刻在碑石上的儒家经典。东汉时印刷技术尚未普及,所谓的书籍只是转向传抄的手抄本,内容难免有遗漏和错误之处,石经碑就是为了让人们传抄和校对。

在四十六块石碑上,刻有《周易》、《尚书》、《鲁书》、《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儒家经典。碑石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壮举。

据传,石碑竖立之后,从全国各地和四面八方来洛阳观摩、临写、传抄的人数以万计,每天来往的车辆就有千乘,人群把街道堵塞得水泄不通,盛况空前。

以后在曹魏正始年间又竖了二十八块石经碑,唐宋明清各朝代也有石碑,但这些石碑都无法和《熹平石经》相比拟,这些石碑,除唐、清有少数尚保存外,其他已毁,现只能见到一些残石和少量拓片。

四十六块石经碑的壮举

《熹平石经》残石

1922年,有农民在原洛阳太学堂门前旧址处挖瓜篓根时,无意发现石经碎片,消息传开,奸商云集,竞相挖盗,洗劫一空,高价出售,有的还将原石砸成小片,囤积居奇,最后连碑座也让人弄走了。

蔡邕的《熹平石经》集东汉隶书艺术之大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经学的宝贵史料。

现在藏于北京图书馆的残石拓本,存字有一千六百多个。

四十六块石经碑的壮举

《熹平石经》残石其二

四十六块石经碑的壮举

《熹平石经》残石其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