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太后与《红楼梦》的那些事儿

 至简的精品仓房 2017-09-05

点击加载图片

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一定会孕育并诞生几个复杂且难以简单品评的历史人物,慈禧太后就属于这一类人。因为她的身份和拥有掌控着整个中华民族命运长达半个世纪的权势,我们往往会把这个女人置于帝王将相的行列加以评析。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她的专横与自私,看到的是她断送了大清帝国的辉煌。然而从历史周期律上讲,慈禧太后只不过充当着大清王朝灭亡的催化剂而已,她也有她的不易与沧桑,所以对于慈禧太后的评价,决不能单一平面化,我想自有历史学家秉笔直书。我们今天换个角度,从一个贵妇人的层面上看看她的喜好,说一说她和《红楼梦》的那些事儿。

《红楼梦》在清代曾一度被列为禁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就算想读,也是偷偷摸摸的。你会疑惑,怎么见得慈禧太后就读过《红楼梦》而且还喜欢它呢?这里有三个方面的信息足以证明这一点:

第一:现在北京故宫,位于西六宫的长春宫和体元殿游廊上的壁画,其图案素材都源于《红楼梦》,例如有宝钗扑蝶、晴雯撕扇、湘云醉卧等等,一共十八副。长春宫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后殿太极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后来慈禧长期居住于此。这十八副《红楼梦》题材的壁画创作于光绪年间,此时正是慈禧太后独揽大权之时。我们可以推测,如果创作绘制这批壁画没有获得慈禧太后的批准与认可,慈禧看了不满意,这就摊上大事了。壁画创作人员以及负责此项工程的官员轻则入狱,重则满门抄斩都是有可能的。谁也不会提着脑袋去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绘制红楼素材的壁画,一定是经过慈禧太后本人认可的。在自己饮食起居的地方绘制的壁画,其内容也定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这一点上推论慈禧太后是熟悉《红楼梦》的故事并且非常喜欢《红楼梦》的。

第二:慈禧太后的日常生活,除了处理朝政事务以外,绝大对数的时间都是在看戏听书中度过。所谓“听书”就是由专门的说书人讲书中的故事给听众听,《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听书”情节。给慈禧太后说书的多数都是太监,站在地上给她念“闲书”。这里的“闲书”多以小说为主,想必《红楼梦》也在内。慈禧太后虽然并非精通诗文,但是对于野史传奇,历史故事还颇有几分了然。在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德玲回忆录《御香缥缈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其实太后的诗学也只是很浅薄,倒是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那些比较有名的稗史或传奇等等,伊可说是的确有几分研究,为寻常人所不及。

到底有“几分研究”无从考证,但是从这段回忆录中有一点是可以证实的,那就是慈禧太后对于小说的痴迷与喜欢,否则不会有那么熟悉,而“为寻常人所不及”的。

光绪十七年(1891),管念慈受慈禧太后之命,曾写过一篇《锦绣图咏序》,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岁在重光单阏,皇太后驻跸西苑,宫闱之暇,取传世《红楼梦图》,隐其人名地名,缀以曲牌,而各系以词,定其名曰《绣像图》。

从这段记载中,明确无误地道出了,慈禧太后在闲暇之时以《红楼梦》为娱乐对象,可见她是喜欢并熟悉红楼故事的。正是因为如此,珍妃和瑾妃两姐妹受其影响也喜欢上了《红楼梦》,还让内务府的大臣绘制过大观园的图画,题写过《红楼梦》的诗文。

第三:除以上文献及事实可以看出慈禧喜爱《红楼梦》以外,还有一段民间流传的故事。这段故事记录在徐珂的《清稗类钞》里,其大意如下:

在北京有个姓陈的人,原本在琉璃厂开了一间书店。光绪庚子年间为了避难,携带家眷出逃。等北京平静之后回来,发现一切产业荡然无存,痛心疾首。有一天,陈氏下乡访友,交谈之间朋友告诉他,不知道何人留下两箱书籍在他家中,于是拿出来给他看。陈氏翻看后,发现是用精致小楷抄写的《红楼梦》全书一部,每一页十三行,每行三十个字。每一页书的中缝间还有抄写者的姓名。陈氏知道此乃禁书,带回家中,不敢示人。半年之后,由朋友介绍,将此书高价卖给了某国使馆,陈氏获得巨资,从此衣食无忧。后来发现这套《红楼梦》每页上均有非常细小的朱批,而且是出自于慈禧太后之手,可见慈禧喜欢《红楼梦》非常。

这段故事从时间背景上论,有它的可信度,慈禧和光绪都在庚子年间出逃北京,途中遗失书籍也是有可能的,此其一。其二,慈禧看书的时候随便批注两句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从《红楼梦》版本学的角度看,仍然要待这套传说中的《红楼梦》重新问世才能断定。

参考书籍:苗怀明著《风起红楼》,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至第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