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月半就要到了,上饶人记忆中独有的特色美食大集合!你吃过几种?

 唯我英才 2017-09-05


中元节简介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大人常常告诫孩子鬼节这天晚上千万不要出门,小心碰到了鬼。

祭祀


按过去的上饶老习俗,七月半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备办丰盛酒菜祭奠亡灵,在厅下堂前摆上八仙桌,桌子正位点燃二根蜡烛,插上六支香,摆上八盘菜,斟上白酒,遥请本家的亡人前来赴宴。

据说阴间祖宗大人来作客是不可以惊扰的,阴阳有隔,阳间人必须回避,可偏偏有的胆大的孩子初生牛犊不怕鬼,好奇地在门缝里偷看,据说小孩独具“童子眼”,能看见白胡子老爷爷在桌上吃饭,传说得神乎其神,胆小的会吓得半死。

七月半独有的美食


灰碱果


宴桌上有一品食物是必须上供的,这就是具有上饶特色的“灰碱果”,相传鬼魂很喜欢吃带草灰味的“灰煎果”。灰碱果是用大米糯米掺合起来,磨成浆,经沉淀后用草木灰过滤,再放入饭甑里蒸熟而成的一种食物。是广丰的特色食物。

上饶人有在中元节(七月半)制作灰煎果的习俗。 原料:米、草木灰(仅用作过滤用)制作步骤:

第一:将大米和糯米按比例掺合好并浸湿 第二:将浸好的大米和糯米的混合物磨制成浆 第三:待磨好的浆沉淀后用草木灰过滤 第四:把过滤好的浆放入饭甑里去蒸直至蒸熟即可

而今“灰煎果”的时令风味已成为上饶人青徕的特色小吃。


门栓

七月半的时候,上饶家家户户会翻门栓”。油锅翻滚,古老的蒲扇无法降低煤炉边的火热,一条条金黄的“门栓”出炉,迫不及待的孩子,偷偷的把滚烫的“门栓”放进嘴里,香甜在舌尖跳跃,在鼻尖、在嘴角肆意……


麻子粿


七月半这天,部分乡镇有吃麻子粿的习俗,麻子粿是流行于上饶、抚州一带的汉族特色小吃。就是将蒸熟蒸烂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叫“臼”)里,用木质的锤子先捣烂,之后用力捶打,之后将大团的麻子果用洗净的手捏成3cm左右的小团,在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等而成的一种甜食。


油糍


七月半,上饶人喜欢吃油果。油果是油炸面食。以糯米粉团炸起,加上芝麻而制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馅料,有些没有。


外形滚圆饱满,色泽金黄,皮薄香脆,内甜糯,经常淋上芝麻,十分好吃。

这也是油滋果,糯米放的比较多,吃起来比较黏。

油煎灯

油煎灯也称油炸果,是因炸制出来的果子与灯座形似而名曰“油煎灯”。

不登门拜访


中国习俗上称中元节为鬼月,七月半鬼门开,忌讳就是“勿夜游”。在江西,“鬼节”这天,土籍居民出嫁之女不得回娘家,亲戚朋友不得登门拜访。“小时候,家里人尤其是奶奶,不肯让我在鬼节这天晚上出去。”


儿时记忆


七月半也是瓜果熟了的季节,杏子、石榴、枣子、西瓜等素果上市,不过孩子们最喜欢的是野生的毛楂,毛楂长在山上,也叫山楂,有点苦涩,母亲常常把红毛楂青毛楂用线串起来,模仿沙和尚脖颈上戴的佛珠,戴到孩子的脖颈上,可能是出于以佛保佑之意吧!可懵懂的孩子哪管这些,一会儿吃一个,过一会儿再吃一个,脖颈上的毛楂吃得一干二净。

过了七月半,蚊虫死一半


上饶还有一句俗语是:过了七月半,蚊虫死一半。因为七月半以后,气候已经立秋,天渐转凉,蚊子慢慢会少一些了。炎热的夏天过去,讨厌的蚊虫退兵,清凉一夏,人们当然喜欢。


家庭聚会


而现如今,随着社会越来越文明

那些繁文缛节被省略了很多

在广丰,家人们从早上到中午都在为下午的盛餐做准备

,选购出上好的食材,做一顿美味佳肴

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


享受一顿美味而温馨的晚餐

网友晒禁忌

1、晚上出门不宜呼喊名字。


2、不穿带自己名的衣服。


3、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


4、不拍别人肩膀。


5、不吹口哨。


6、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


7、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


8、不宜玩碟仙笔仙灵异游戏。


9、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


10、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1、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12、不要伤害无辜生灵。


13、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


14、走路不宜勾肩搭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