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元节不只是鬼节 中元节传统习俗你都知道吗

 昵称47063791 2017-09-06

《中元夜》(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七月半”、“鬼节”,在这一天有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个“不吉利”的节日,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鬼门关大开”“烧纸”“早点回家”……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中元节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其实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民间传说中元节这一天,鬼门关大开,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江苏传统民俗是怎么过“鬼节”的?

在过去的江苏,“鬼节”的活动是非常隆重的,从朱元璋时代开始,就会在秦淮河沿岸放荷花灯,据传起码要放一万盏灯,以为先人引路。另外,大街小巷都要举行”放焰口”的活动,叫做”施食”。在这一天,吃什么也颇有讲究,家家户户做茄饼,吃鸭子,既有祭奠亲人之用,也有驱赶邪祟之意……

1放河灯

有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很多地方都有,南京尤为重视,据《续文献通考》记载:“洪武五年正月十四日,敕近臣于秦淮河燃水灯万枝,十五日夜半竣事。”河灯也叫“荷花灯”、“水灯”,一般是纸糊的或折纸的荷花,在底座放上小蜡烛或油灯,中元夜放在河流湖泊之中,任其漂泊,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

2做茄饼

据一些年长的人说,在中元节,江南一带还有个旧俗是做茄饼,有的大户人家要多做一些,送给亲眷。茄饼的主要用途,是要用来“上供”的,上供完了之后,为了不浪费,一般大人孩子们便会把它们分着吃掉。油炸的茄饼,形状类似半个月亮,表皮蓬松而脆,内馅鲜香可口,也算是道诱人的美食了。

3祈丰收

中元节临近秋收的季节,除了施祭孤魂,同时也承担祈望丰收的任务。施孤之夜,江南江北,家家户户会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4燃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得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5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至于怎么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身为“鸭都”的南京,自不必多说,吃鸭的方式多了去了,鬼节这天,不妨“斩只鸭子”吃吃,镇压邪祟。

6祭祀祖先

除了以上习俗之外,当然中元节的重头戏,是祭祖。尽管如今已有很多人开始通过网络祭祖、鲜花、电子香烛等方式替代传统的祭祖方式,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会通过焚香、烧纸钱、点蜡等活动祭祀祖先。那么免不了要注意下面这些消防安全常识了:

1在山上祭扫时,严禁动用明火、吸烟、烧香烛、烧纸钱、燃放鞭炮,防止山火。

2不要在小区内草坪上、燃气管道旁、高压电线、汽车旁、化粪池边、芦苇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烧香纸,燃放爆竹,防止因燃气泄漏或引燃沼气而发生爆炸。

3祭扫如需点烛、烧纸、点香、燃放鞭炮,请清理周围可燃物,并进行现场守护,待火完全熄灭方可离开,防止灰烬复燃或飞火引发火灾。

4大风天请避免点烛、燃香、烧纸和燃放爆竹。

5祭扫活动中,严禁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

对于中元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与其说迷信,不如说敬畏、感恩,缅怀亲人、敬畏生死,敬畏自然。一个人有所敬畏,做人做事便会有所顾忌,事事给自己和别人都留有余地,所谓生活,亦是如此,总之,这个节日教会我们,人生苦短,所以更要珍惜,学会感恩,认真生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在这一天,敬我们挚爱却无法再见的亲人,敬那些为了保卫我们家园付出了生命的战士,敬所有为了我们此刻的幸福奉献过的人们……

也敬那些,连鬼节都要加班,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同学们……感谢!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