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对国粹古韵|临江仙·题金陵十二钗

 WENxinHANmo 2017-09-06

【临江仙·题金陵十二钗】

 

一、林黛玉

 

弱柳扶风瘦影,琼英照水明妆。

吟诗题帕诉衷肠。

物心求不倦,世事恨无常。

 

孰剪同情桃李,谁分牵手鸳鸯。

葬花焚稿总凄凉。

清愁笼菡萏,冷梦沁潇湘。

 

二、薛宝钗

 

端雅殊姿丽影,晶莹雪色韶容。

无情何与有情同。

出言皆婉转,处事自玲珑。

 

论蟹句存哲理,吟诗意至苍穹。

成因风势败由风。

钟鸣刺骨冷,絮落到头空。

 

三、贾元春

 

何故孤行云际,多因独占春头。

榴花开处映宫楼。

隐情和孰叙,心体为谁囚。

 

怎忘观园欢乐,难驱凤藻忧愁。

无人甘愿把身抽。

思乡魂已断,寄梦命先休。

 

                                      

四、贾探春

 

结社当须俊眼,持家唯独纤腰。

观园之内胜萧曹。

有心扶大厦,无力挽狂飙。

 

诗赞凌霜寒菊,情归滴泪芭蕉。

凤凰何奈运偏消。

帆升海水涌,线断纸鸢飘。

 

五、史湘云

 

名士丹心侠骨,红颜豪气柔肠。

蜂腰圆背爱男装。

割膻尝鹿肉,醉酒卧林芳。

 

赋咏海棠格韵,飞书秋菊词章。

联诗芦雪见锋芒。

江波涌冷月,鹤影渡寒塘。

 

妙玉

 

佛影难驱蝶梦,庵堂未改梅钱。

清高孤傲美如兰。

寄言情隐隐,联句语绵绵。

 

吟写心中法界,观看槛外人间。

无空无洁更无缘。

狂风卷海水,白玉掉泥滩。

 


七、贾迎春

 

鼻腻鹅脂似玉,腮凝新荔犹霜。

金闺佳丽柳花香。

仄平输百侣,黑白胜群芳。

 

有父莫如无父,添妆即是啼妆。

红颜孤独对豺狼。

三番寻紫陌,一载赴黄粱。

 

八、贾惜春

 

暮暮朝朝黑白,年年岁岁凉温。

红尘谁解铁心人。

绝情因厌世,不义为容身。

 

笔底园林难画,胸中大厦何存。

几经风雨识三春。

修行逃苦海,悟道入空门。

 

九、王熙凤

 

柳叶娥眉增色,杏花粉面含春。

红唇无启笑先闻。

楚宫腰弄态,丹凤眼传神。

 

生计高招服众,当权铁腕超群。

聪明常为利心昏。

机关不足道,品德勿需论。


 

十、巧姐

 

玉叶流连清露,金枝沐浴韶光。

风云难测雨难量。

续篇何续梦,逢夜怎逢阳。

 

残柳不堪势败,孤花无奈家亡。

仁人相助见情长。

轻轻逃故地,悄悄入他乡。

 

十一、李纨

 

玉体孤眠暗夜,红楼独守残春。

金陵兰桂不凡身。

静心能止水,善意会宁人。

 

兴社领军挂帅,吟诗赞景评文。

珠冠迎至倍酸辛。

形离栊翠寺,梦落稻香村。

 

十二、秦可卿

 

花气萦身牵梦,容光照眼超晶。

风寒春冷落珠樱。

色空空有色,情尽尽无情。

 

府内难寻鸾影,园中已失莺声。

红尘恩怨怎分清。

琼英前日谢,世事后人评。

【编者按】鉴赏紫薇《金陵十二钗》

     

        十二首小令,十二个女人,紫薇以其生花之笔,奉献大家十二阙高难度,极具欣赏价值,平台一段以来难得,今后一段亦难与之堪比的上乘之作。

        红楼著文入诗,俯拾皆是,金陵十二钗,诗词曲赋歌,更难离其影。熟烂之物,若续写,甚难。或嚼他人剩之馍,或翻,独辟奚径,翻出新意。紫薇以其丰厚底蕴,丰富想象,自信之笔,独走其径。幽幽径中洒下的清新诗句,尤林中清新空气,足以令你闭目深吸,久久品味:

        其一,为接近红楼风格,紫薇摒弃以往诗词或婉曲或豪放的深奥之特点,而选元曲通俗性,口语化之风。譬如:“轻轻逃故地,悄悄入他乡;有父莫如无父,红颜孤独对豺狼;楚宫腰弄态,丹凤眼传神。”等句娓娓道来,轻灵活泼,形象传神。吟起无阻滞,读来好理解。紫薇虽择元曲元素,然却无元曲之浅语白话,把她深厚的诗词功底揉入句子,如:“线断纸鸢飘;多因独占春头;园中失莺声。”如此,便使诗句形象、含蓄、曲婉。此等雅俗共赏之词句,有雪芹之风,又无曹氏韵文之隐晦。

        其二,荣宁之十二钗,同豆蔻之华年,同养尊之处优,虽有个性差异,亦有共性之难辨。用笔不慎,便将千人一面,敗于平庸。

        聪明紫薇弃工笔,选白描手法,抓各自特点,以形传神,轻墨几笔,便勾勒出各自形象,譬如:“红唇无启笑先闻;弱柳扶风瘦影;清高孤傲美如兰。”等等将各自性格剝离得清清爽爽,栩栩如生,读者亦见字如见面,一语便知人。作者人物描写看似简笔白描,然吝墨亦不吝味,看客可品,那刁钻、懦弱、泼辣、圆滑、世故、善良各种人物性格的描写中,同时亦带作者那或同情或戏谑,或喜或憎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此主观色彩,字上无有,字下去品。

        其三,毋庸置疑,古典诗词需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紫薇谙熟语法修辞,且娴熟地用于词令中。一是作者大展笔功,词中除奇数句外,凡字数、平仄相对处逢对必对。几十字小令几乎全系对仗,仗不但工稳得无可挑剔,且悉数为并列正反对,却无半点合掌之嫌。这系文头所讲的词作高难之因。二是,紫薇采用律诗起承转合之谋篇。词令大半阙均用描写以铺垫,唯尾句转合,点题破题,人物的命运,归宿皆在结尾两句,不但结构清晰,且令人掩卷回味。三是修辞格用的巧妙。明、暗喻、借代、双关等......令诗句味道更浓,尤妙玉的“白玉掉泥潭。”迎春的“仄平输百侣,黑白胜群芳。”这种借代是奇笔。

        紫薇之《十二钗》全解,虽不可全解博大之红楼,但可窥楼一斑。 此种人物传奇题材入诗、有难度,紫薇之作,可堪上品。【编辑:一湾逝水】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