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点评选集(35)

 杏坛归客 2017-09-06

不赞西湖比西子,只缘东家之子来

——赏学郭锦华老师的超越精神

尹日高·晓辰莎翁

古往今来,一提描写湖光山色的诗句,人们大都会脱口而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然而,当我赏读了郭锦华老师的《壬寅暮春小区解封偕父游丁香湖杂兴八绝》后,却不禁迟疑起来:

感受《其一》:

湖烟未见总牵情,赶趁解封堤上行。

囚久问春浓几许,丁香红紫正相迎。

“湖烟未见总牵情,赶趁解封堤上行”,久别重逢的急切,呼之欲出。“总”字的准确,“牵情”的贴心,“赶”字的紧迫,“趁”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内蕴,皆活脱脱地跃然纸上,而“湖烟”二字,写尽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湖光山色,却以“未见”二字遮住埋下,实乃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将一副唯美的画面半展半卷地置于读者眼前。引你翘首,惹你引颈,逼着你望眼欲穿,等待下文。悬念如斯,伏笔若此,让您深切地感到,诗人引人入胜的功夫——不动声色,却效果毕出。于是,那湖烟、未见、总、牵情、赶、趁、行等平常字眼在作者笔下,都变得活灵活现,字字珠玑了。

“囚久问春浓几许?”再次以问句以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囚久”的身临其境,使人顿生鱼归大海,鸟返丛林的急切欲望;“浓”字已为迷人春色打下伏笔;“几许”相问,自然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让人迫不及待,急不可耐,恨不能一头扑进图画之中。

于是,“丁香红紫正相迎”,千呼万唤终出来,其形、其色、其味、其热情一拥而起,迎上前来,大有一番江山入我怀的奔放的诗情,有扑面而来的亲热劲,有撞个满怀的冲击力。且这百般红紫斗芳菲的高潮又照应启句的急切而愈显珍贵;呼应承句的冲动而愈显解渴;对接转句的提问而愈显自然。不仅结构严谨,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将本诗推上高潮,也为组诗展开作好铺垫,实可谓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整首绝句,层层推进,步步生姿,而“丁香红紫正相迎”的每一字眼都锤练清纯,推敲到位,“丁香”之味,“红紫”之色,“正”之现在进行时的恰如其分,“迎”字的反客为主的满腔热情,都携着手拥围上来,亲切温暖,热情爆棚,实可谓画龙点睛,破壁而飞的妙笔,让人咀嚼不尽,品味再三,有孔子闻韶之妙境;得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艺趣,让人深深共鸣“久在樊笼里”压抑的心境,祈盼的焦灼,挣脱的欲望,放飞的焦渴;于是“复得返自然”的畅快、幸福、喜悦、都挣脱牢笼,扑棱棱展翼而飞,飞向冬去春来的渴盼境地,飞出千家万户的久久向往……虽然仅仅七个字,然而,只要你愿意,你真的可以想象出无穷的言外之意来。

感受《其二》

暮春风暖最宜人,姹紫团团映日新。

夹岸幽香熏染后,也无烦恼也无尘。

如果说其一是序幕,那么其二则是大幕拉开;如果说其一还是远望的概貌,那么其二已是让读者身临其境的近景:“暮春风暖最宜人,姹紫团团映日新”,从寂寞隆冬的囚禁中走出的人,一下子容身于春光,感心以风暖,体察最宜人的温度,一定会欣喜若狂的。拥围的春光,不仅姹紫嫣红,而且花团锦簇,且在红日的熏染下,有无穷碧的生机,有别样红的热情,让您不能不生一头扑进这仙境般的图画之中的冲动。

更妙的是,“夹岸幽香熏染后,也无烦恼也无尘”。夹岸幽香,如拥肌肤,如泌心脾,让您从头至脚,从外之内都被幽香熏染,完全沉浸其中。而更精彩的是“也无烦恼也无尘”,与“也无风雨也无晴”异曲同功,无苦雨凄风之阴影,有花色幽香之温暖,自然于东坡先生的豁达之上又添昂扬畅快之情怀,于是疫情之烦恼,持久之封控,生活之不便,解脱之渴望,均风轻云淡起来,有朝雨浥尘之韵,有出蓝胜青之妙,大疫之中,不正需要此种情怀吗,郭锦华老师的诗作,贵在给人传达出一种苦中有乐,乐以忘忧的情怀,让人想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艺术智慧,奔放的情怀。的确,疫情纠缠,此起彼伏,实可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徘徊之间,举目而获“夹岸幽香熏染后”立即情景交融,夹岸幽香不就是春光无限吗,如此“四厢花影怒如潮”的大好春光之际,当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了。

于是东坡之豁达,太白之奔放,都在诗人的升华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感受《其三》

闲云鸥鹭共徘徊,岸有丁香对镜开。

万顷波光金潋滟,微风无意送芳来。

“闲云鸥鹭共徘徊,岸有丁香对镜开。”诗作字字用典却了无痕迹:飘逸的闲云野鹤,超然尘俗、无所拘束,可写闲适之心,可喻自由之人。正所谓“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而鸥鹭典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此典喻人当恬淡自适,不存机心而忘身物外。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一个和谐共存的局面便在诗人笔下,徐徐展开。而“丁香”二字,自然让人想到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雅句,朦胧含蓄的唯美之感及其缥缈的想象空间,更增加了意境的开阔性。而“共徘徊”“对镜开”分明让人记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千古名句,于是,丁香湖便成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去处。而“万顷波光金潋滟”又会让你想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子风光……

通观全诗,的确是词词有典,句句用事,以少胜多,言近旨远,了了二十余言,却藏下了种种名人警语,历史旧事,山水风光,人生哲理,牵一发而动全身,无限扩大了诗的背后蕴藏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开阔境界。

细细数来,“闲云”如是,“鸥鹭”如是,“共徘徊”如是,“丁香”如是,“对镜开”依然如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实的体现。诗人周身的书香气,正表现为其满腹诗书,自然而未必自知地流露,牵动起无数的蕴含,若源头活水,汩汩流淌,涌溢施放出来,使小小绝句,言不过数十,而意车装船载而不尽。自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努力践行。而更可贵的是,诗人用典,了无痕迹,已进入出神入化的境界。您完全不用考虑典故所在,仅从字面上看,就游走在生机盎然的活的图画之中了:

闲云悠悠在蓝天上飘动,鸥鹭闲闲在碧波上翱翔,于是天光云影,鸥色鹭形都映入湖中与潋滟水光,空蒙山色共徘徊起来,让人想到“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妙句。

岸上的丁香映在镜子一般的丁香湖里,像少女正在“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使丁香湖名副其实,不仅有丁香的芬芳,而且有少女之妩媚,西子湖的来历想必也是这般缘由,却没有如此细腻传神。湖面上碧波万顷,却跳动着金光点点,浮光跃金的经典画面再现出来。微风徐徐,无意间送来阵阵芳香。有东坡居士“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美韵;有范文正公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妙趣。诗人笔下。古韵雅声,汩汩流淌,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这大概就是“微风无意送芳来”的真正芬芳,是文学奥妙的芬芳,是诗意雅趣的芬芳,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芬芳,是用典无痕,耐人咀嚼的芬芳……人们常说,用典的最高境界,就在于将典故完全溶于诗歌中,如同撮盐入水,饮水乃知盐味。“邢子才常曰:'沈(约)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深以此服之”。郭锦华老师融典入景,借典抒情,使诗文收放自如,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理当令人深深地以此服之。

一路阅读,一路感受:陶醉于《其四》“湖借花名境自幽,紫烟融结好漫游”,体会“杏花雨”的沾衣之趣,品味“杨柳风”的拂面之柔。丁香湖名,经此点化,自然妙趣横生。

放情于《其五》“春时未唱采莲歌,却有湖光若鉴磨”,可闻刘禹锡湖光“镜未磨”之细腻。可感黄庭坚清波“银山堆”的生动,加之于尚未唱出的采莲歌,丁香湖于诗人笔下,令人心驰神往,去感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畅游之感,言有尽而意无穷,得到了再一次生动地践行……

倾心于《其六》“万棵丁香泻紫霞,含情百结展春华”,突然觉得千古丁香歌吟都落了伍:李璟的空结愁,太伤感;易安的熏透梦,太无情;杜甫的粉身念太严酷;李煜的丁香颗太脂粉气。

以笔者拙力,古今搜遍,未发现“万棵丁香泻紫霞”之大气,未觅到“含情百结展春华”之豪放。诗人的努力,可喜可贺江山代有才人出,从来就不是虚言。

惊艳于《其七》“碧波浩渺最堪凭,跨水飞桥数几层。高铁征车时掠过,浮光疾影看升腾”,如果说其前尚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本首则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大疫困扰,无休无止,然社稷安宁,经济升腾。依然“跨水飞桥数几层”,依然“浮光疾影看升腾”,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前行,国运的振兴,都借势不可挡的高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共鸣于《其八》“半湖滟滟半湖澄”,有“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浩渺,有“只见澄江静如练”的宁静,更有“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丰富;“临水寻幽兴倍增”,有“曲径通幽处”之诱惑,有“禅房花木深”之惊喜。于是“鲐背庞眉惊老父”,形象、细腻、传神地出来助力:“绕行卅里喜犹能”: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妙,却比“老夫”更老,比“聊发”更久,虽非“少年狂”,却绕行三十里还高兴地说我能行!实在不输少年。看似平常之语,却总结组诗全局,照应前篇诸诗,正是前面每一首诗作的精彩描写,才有了“鲐背庞眉惊老父,绕行卅里喜犹能”的升华;而其“惊”其“行”其“喜”其“能”其绕行三十里,更是别具匠心的侧面描写,浓墨重彩的烘云托月,让您想到《陌上桑》无与伦比的烘托之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丁香湖,正如任你驰骋想象的罗敷美,而老父则担起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全部责任,活脱脱衬托出丁香湖任你驰骋想象的罗敷之美,可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于是觉得“欲把西湖比西子”,实在是限制了人们的想象,而“鲐背庞眉惊老父,绕行卅里喜犹能”,则创造了一个“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东家之子之美的最高境界,且,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是,在每个读者心里都会产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各具特色的东家之子的最美境界。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千江有水千江月,反映也,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万里无云万里天,真实也,文学要遵循艺术的真实。郭锦华老师正是在遵循艺术真实规律,积极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最经济,最高效的诗意的收获。且一次次努力践行了超越的精神。

于是始信: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我真诚地为郭锦华老师的超越精神点赞……

游刃有余奏《桑林》

——赏读刘庆有先生五言诗的艺术探求

尹日高·晓辰莎翁

浏览诗海,得刘庆有先生一组五言诗,不禁眼睛一亮,命意之新奇,用语之灵动,内涵之丰厚,意境之空灵都深深地打动了笔者,惊喜连连,钦佩不已,写将下来,与众诗友分享。

《雪后解放村》的惊喜

坡上鸡题字,溪头鸭印花。

村童逢假日,结伴打冰尜。

“坡上鸡题字,溪头鸭印花”。惊喜,好童趣,好天真,好空濛,好灵动。普通的山坡,七八只鸡闲逛;常见的溪头,两三只鸭欲水。在常人眼里,司空见贯,绝无诗意可言,而我们的诗人,童心萌动,诗兴大发,不仅发掘了精彩的诗情,更开拓了绝妙的画意:于是小鸡成了文豪,挥笔提字于坡上,小鸭成了巨匠,波墨作画于溪头,让人想到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刻画的高人雅士,虽云雪后隆冬,却于读者心底,硬是刻画出茅檐常扫,花木成畦,水将绿绕,山送青来的唯美意象,好浓郁的诗情画意,仅仅十个字,便轻轻点染而来,有尺幅千里之势,有以小见大之功。

“村童逢假日,结伴打冰尜”,由禽到人,直奔童趣。依然,放假打冰尜,似乎太简单,简单得半点不能与诗相联系。然而在诗人笔下,读者分明可以听到挥鞭的脆响,冰尜的鸣唱,孩子们的欢笑,并伴奏着鸡鸭之合鸣,一个“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生机勃勃的山乡生活图景,便张挂于天地之间了。

《云庐向日葵》之天地

人间怜笑靥,忽视小蛮腰。

何处知音觅,年年忆梵高。

“人间怜笑靥,忽视小蛮腰”。圆圆的笑脸,灿灿的喜气,自然夺人眼球,以至那最流行最抢眼的小蛮腰,也被忽视。至此,诗人笔锋一转:“何处知音觅,年年忆梵高”,一个神奇的跳跃,不仅跳出了沉旧,跳出了平庸,跳出了僵化的窠臼,还跳出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来——将小小的向日葵,一下子拉入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拉入与大师共创的崭新意象中。作者的思路跳跃如此,驰骋如此,飞动如此,令笔者惊叹不已。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细腻的化身,那富有运动感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这番对梵高画作的评论,用以评论此诗,我觉得也是合适的。

不禁想到了“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这一充满创作哲理的妙语,祝努力实现思不群的小诗能和梵高的《向日葵》一样,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云庐晓霁》的生机

朝霞山雨霁,小院看花明。

瓜蔓犹冲刺,蜗牛忘计程。

“朝霞山雨霁”,连朝霞似乎也水汪汪的了,雨洗霞映的小院自然会更加明丽。“小院看花明”,由远及近,从天边到小院,而且,镜头还在推移:“瓜蔓犹冲刺”,润物细雨,助力加油,努力进取的瓜蔓,陡然疯长起来,在诗人的特写镜头下,读者分明看到,那瓜蔓“嗖”的一下穿了上去,如健儿夺冠,有了风驰电掣般的惊人速度,惊喜不迭的勃勃生机,“冲刺”二字,夸张而不失真,细腻愈加传神,别开生面,却让您深信不疑。最妙的是,“蜗牛忘计程”,似乎连寸步难行的蜗牛也激动起来,加紧了脚步,还忘记了计时。

“朝霞山雨霁”,可谓清新,“瓜蔓犹冲刺”,堪称俊逸。于是又想起了杜甫“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的诗论,可见“清新”“俊逸”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刘庆友先生的努力,自然可喜可贺。

继续赏学:

汤沟

万缕天光绚,千林沐曙霞。

苔铺龟背渚,石挽月宫纱。

数点归巢鸟,几枝噙露花。

迷朦烟壑里,或可遇仙家。

咀嚼“数点归巢鸟,几枝噙露花”的精致,“万缕天光绚,千林沐曙霞”的仙气。“数点”让画面无限开阔而大气磅礴;“噙露”使镜头转为特写而细腻传神。

大峡谷

古磴开林翳,青峰入梵天。

烟平千道壑,瀑挂万层岩。

茅舍牵云脚,藤桥漱野泉。

山人何处去,高树正鸣蝉。

品味“烟平千道壑,瀑挂万层岩”:“平”字因“烟”虚实结合,想象神奇;“挂”字借“万层”大胆夸张,淬炼纯青;“茅舍牵云脚,藤桥漱野泉”:“牵”云脚于茅舍,画意饱满;“漱”野泉于藤桥诗情浓郁。

大峡谷云庐

歇云栖鸟处,掩映一庐新。

日照光盈户,宵来月近人。

寻常迷鹤梦,偶尔醉花荫。

峡瀑余清响,宜从枕上闻。

陶醉“歇云栖鸟处,掩映一庐新”的白云人家。“歇云”与“栖鸟”,用语峭拔,增仙境之美;痴迷“峡瀑余清响,宜从枕上闻”的闲适生涯:“余清响”与“枕上闻”,巧妙结合,添高士之风。

宿云庐

清霖浇暑气,午夜畅新晴。

枕落梧桐月,堂穿菡萏风。

闲中天地旷,眠里是非空。

一唱村鸡早,爨烟林上轻。

艳羡“枕落梧桐月,堂穿菡萏风”的意境。梧桐月的和谐,菡萏风的清新,恰到好处;钦佩“一唱村鸡早,爨烟林上轻”的空灵:唱村鸡的高古,爨烟上的陈酿,堪称绝配。以上种种,让您时时可见诗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神。

访云庐

地僻人烟少,林深鸟语稠。

白蓬停粉蝶,黄堇卧青牛。

今日怜花色,他年共土丘。

何须明物我,俱是梦中游。

好一个“云庐”,歇宿之后,还要《访云庐》是因为“地僻人烟少,林深鸟语稠”吗?地僻自然人烟少,林深自然鸟语稠,幽境中还藏着深邃的哲理;“白蓬停粉蝶,黄堇卧青牛”,色彩鲜明,意境和谐,若千年古画徐徐展开,让人眼前一亮。“今日怜花色,他年共土丘”,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正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乍看,有些许消极,别急,继续品读,“何须明物我,俱是梦中游”,于是记起: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何须明物我,俱是梦中游”,显然,作者深谙“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本来不可相分,于是以此一句将庄子哲学引入诗中,将庄子希望与自然融合,与自然界万物和谐共舞的美好愿望,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给人带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想必您不会还将前句简单地归于消极二字,而钦佩于作者深刻的哲学领悟吧。

五言诗,较之于七言诗运笔空间狭窄了许多,然而,我们的诗人,却如庖丁解牛,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练字锤意,抒情言志,由景及人,况味人生,堪称诗之中音者。何哉?游刃有余是也。

从徐荣斌一组绝句谈起

文字/刘照荣

徐荣斌是鞍山诗赋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个和我并肩担纲《中国诗赋网》“诗联写真苑”的主编。从2009年到2021年,12年的古风雅韵把一个活力四溅的年轻诗人,磨练成了一个非常老练,独具特色的高手和老手。他的诗词联赋作品,深得鞍山诗赋全体会员的一致赞赏和喜爱。那么,徐荣斌诗词联赋作品的特点和特色到底在哪里呢?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这次研讨会的关键,我匆匆忙忙,也是很随意的在网上找到了他的一组绝句。题目叫做:七绝 秋蹊四韵,即:

(一)

西风衰柳渐秋深,小径幽幽露湿襟。

身畔寒潭惊燕影,徜徉叶落听光阴。

(二)

清霜曲径任腾挪,喜鹊翻飞共踏歌。

林下谁留许多迹,深深浅浅是蹉跎。

(三)

残香寂影听秋声,簌簌衣衫落满星。

脚下连绵无尽处,长天谁个不飘零。

(四)

漫向枝头寻旧笺,凉风如电走如颠。

一声纵啸惊秋落,兴歇原知任自然。

这首诗创作于2014年11月,已经时隔6年多了。可就在6年前徐荣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提纯”、“出秀”、“入幻”、“通灵”四大特色的风格。这四点,从这组七绝秋蹊四韵中都有体现。这组绝句显然是写秋天的,蹊,指的是幽径,小路。那么,写的就是秋天的小路。从这个场景我们可以品觉到作者的特点和亮点:

提纯

“西风衰柳渐秋深,小径幽幽露湿襟。”这是第一首绝句首联。用字、用词都很普通,没有华丽辞藻,没有雕痕凿迹。而首句的一个“衰”字即将西风和柳勾勒出了秋的独有画面。然后直接切入主题“小径幽幽露湿襟。”“蹊”即刻有了交代——幽幽露湿襟。作者非常轻松地从秋天的柳林小路中提取了一个十分清纯的画面。露湿襟的生动不能不让读者入境,叫绝。

出秀

“林下谁留许多迹,深深浅浅是蹉跎。”如果说第一首绝句写的是作者清晨步入秋寒柳径,那么,第二首就是白昼入蹊了。作者看到了林中的喜鹊,更看到了蹊径留下的足迹。悟到的是:“深深浅浅是蹉跎。”深深浅浅可以和许多坡、是消磨、尽高坡等连接收尾。但无疑都很平庸。深深浅浅和蹉跎的牵连,就把只能体现在小路上的许多坡、是消磨、尽高坡,拓展到了与人生轨迹上的坎坷联系到一起了。谁人能说不精湛?谁人能说不精确?谁人能说不精彩?于是,蹊径的抒情悠然上升到了论理。“秀”的亮点也就镶嵌其中了。

三、入幻

“身畔寒潭惊燕影”已经提纯得非常生动了,又用“徜徉叶落听光阴。”进一步出秀入幻,惊燕彷徨搜寻而听到的不是任何声音,而是光阴。神来之笔牵人入幻。到底应该怎样听光阴呢?听到了什么才能是光阴呢?光阴能听到么?读者在细细品味之中却顺了作者的意图,着道了,入境了。幻觉中的画面在每一位读者的脑海里,可能都是各不相同的。

“一声纵啸惊秋落”。不论是鸡鸣犬吠,还是狮吼虎啸都不可能震落空中的任何一片云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作者就敢说“一声纵啸惊秋落”。可能吗?幻感油然而生,可能似此,可能似呼,可能似之。于是,人们恍然大悟,妙哉、美哉尽含其中。

四、通灵

“簌簌衣衫落满星。”显然作者是在夜晚也步入了秋天的柳林蹊径,感觉和早晨的“小径幽幽露湿襟。”截然不同了。衣襟上的露换成了星,且是“落满星”,想象力何等的丰富,且又非常符合季节和环境的实际。无秋寒、秋荒之说,却把满天星移到了胸前。灵动无比,灵活无限。机灵尽展于作者的奇思妙想。怎不让人翘指赞叹。

“脚下连绵无尽处,长天谁个不飘零。”灵感总出妙句中。平平常常的文字,平平常常的句子。却总有非凡含义。这就是“灵”的演绎,“灵”的亮相,“灵”的出彩!

概括徐荣斌作品的四个特点,就会发现,他在延续古风雅韵传统格调的基础上,融进了人们不易察觉的国内外现代诗创作的手法和技巧。从传统的比喻、借代、夸张、排比、拟人等风格中,提升了虚幻、飘逸、穿越、洞透、挪移等新思维、新笔法。如:李白的秋风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全诗几乎也都没有华丽辞藻,手法上都是白描。只是收句从秋风、雁群转到了孤客。实现了景物和人物规律的对接。对比之下,徐荣斌的这组绝句,就有很大的思维上的超越和技巧上的更新。再如:杜甫的秋清:

高秋苏病气,白发自能梳。

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

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

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

整首诗都是平铺直叙,并无更精细的手法和技巧。只能说每句诗都高度概括,精辟总结。都是传统的创作风格。因此,我们在研讨徐荣斌作品风格时,应该悟到他的创作特色和思维特点。对照古代名家,也给自己作品的发展方向选择定位。

尹玉萍《七绝·赞防疫志愿者》简析

刘桂林

早饮春风晚沐寒,协同天使斗魔顽。

前行纵有千般苦,莫使新冠再反弹。

积极响应区文联关于征集抗击疫情文艺作品的号召,重阳诗友满怀激情,奋笔疾书,写出了那么多好诗词。就中给我留下印象的真是不少,例如副社长尹玉萍的《七绝·赞防疫志愿者》(已置本文开头)便是一例。

以四句话来表现这样一个关乎全局的抗疫大事,很是不容易。日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牵动广大市民的,就是全员核酸检测了。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专业工作者的医护人员显然是人手不够。于是,一支有足够数量的有强烈爱心和高度敬业素养的抗疫志愿者队伍应运而生。这些志愿者在全员核酸检测的紧张有限的日日夜夜,发挥了极大作用,功不可没,有目共睹。尹诗选取了赞防疫志愿者这样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层面作为素材,小中见大,来表现这个重大主题,是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是一个闪光点。相反,“全民来抗疫,街巷总动员”之类的诗稿,就没有真内容,不见闪光点。

诗,总要用形象来说话,这是诗的本质所要求的。“全民冲战场,干部打先锋”这类诗句,就没什么形象,就苍白无力。当然,描写手段,容易展现形象;叙述笔法,同样能写出形象。尹诗“早饮春风晚沐寒”,就是凭借叙述来展现形象的成功之笔。读了,让人看得到的是,志愿者们早早晚晚在早春的风和寒之中奔波的身影,令人油然而生敬意。这,分明也是个亮点。

在第一联凝炼述事的基础上,第二联,以由“纵有”“莫”这一对儿关连词所构成的假设复句,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志愿者们决心之大,毅力之恒的精神风貌。如此议论的笔法,使由起承而到转合,显得顺理成章,使对抗疫志愿者的歌颂之情,达于极点。比起“个个有担当……真真好党员”之类味同嚼蜡的廉价夸赞来,不知要强多少倍呢。这,不也是个亮点么?

“前行纵有千般苦,莫使新冠再反弹”,读来颇感逸韵浓浓。其语式,其气魄,其深情,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唐·王昌龄)的大气与豪放,铿锵与畅怀,由衷与感人……写诗,很需要多读些上乘古诗,以感悟,以充实,以效法。这也便是我努力的方向。

写写时政题材的诗,通常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然有时也需要;有人热心于此,也不能反对。如何写好,有认识问题,也有方法问题。写的时候,应当是既要观点明晰,合于正能量原则,又要潜心于形象意象意境乃至境界的思考;不能空泛无物,不能标语口号,不能口不由心。尹副社长这首七绝,多有亮点,很是值得我学习。

刘迎诗友《五绝·思乡》赏析

刘桂林

五绝·思乡

——步韵司空曙《寒塘》

梦里家乡月,眸中客地秋。

心思连广宇,云影锁西楼。

重阳诗社刘迎诗友这首步韵唐代诗人司空曙《寒塘》古诗的《五绝·思乡》,同司空曙原玉一样,写的是秋天里羁旅之人的思乡情。作者深解原玉的立意和笔法,却是没有简单机械地模仿照搬司空诗作。司空诗着笔于乡心无限,这本是人情之常。刘迎诗作则是着眼于思连广宇,这便不止是一己之思乡。作品的意境,往往是作者境界的表象。读着“心思连广宇”一句,自然想到了刘迎诗友屏前构思时想得更多的是,普天下众多身在外心想家的人。透过这一诗句,不难看到她高我、高我们一些诗友一招棋。

刘迎此诗在写作手法上也有不少颇见功夫之处。

(1)布局清晰合理,起合顺畅,结构严谨。第一、两联之间:首联,述事;次联,抒情。两联侧重面有别,内容联系紧密。因秋因月而发思乡思亲之幽情者,古往今来都是极其普遍的客观现实。首联的一“月”一“秋”,为次联抒情提供了切实稳妥的基础和依据;次联的“心思”,便是油然而生。第二、四句之间: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补充和丰富,“承”的作用明显;第三句,“心思”,转接自然;第四句,云影锁楼,把“心思”推向了高潮,“结”得很有力度。

(2)遣词精当,直抵意境。“客地”,一般词典恐怕是不会纳入的(尽管百度一下或可知道),然用在这里,跟出句的“家乡”对偶,真个是天作地合;那个“锁”字,这里取“遮掩、遮蔽”之义,十分恰切,古典诗词韵味十足,跟孟郊诗句“清尘锁秋窗”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诗家语色彩明显。例一、首联“梦里家乡月,眸中客地秋”,出句对句均省去了个动词谓语,致表达效果陡增。设若写成“屡梦家乡月,常临客地秋”,虽无瑕疵,却是“白水豆汤”了。省略句子成分,收效显益,乃是一则重要的诗家语手段。例二、首联,以常规思考,当是由于身处“客地秋”,才梦“家乡月”。诗作将两者颠倒过来,所形成的反差之强烈,致感情很是不平静,效果明显。移位、更序,也是诗家语的一则手段。这里,运用得恰到好处。

(4)笔法非常讲究。例如一,两联皆对仗。这,虽不是律绝创作所必需(也不需要倡导),然功夫不负,效果甚佳。赏读及此,不由想起王之涣的名篇五绝《登鹳雀楼》,因其两联对仗,更为古今读者钦羡不已。例如二,两联音步错落(首联2 2 1,次联2 1 2)。例如三,两白脚句句脚,声调不一样。这些细微处的功夫,都有利于避免呆板,增强整体韵味。

那年,我给燕州诗社一位诗友写了篇诗评。发表之前,把诗评初稿给诗友发了过去。诗友非常认真地抑或是很严肃地跟我说,怎么没写不足呢?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写了。这件小事,我印象很深。

刘迎这首很成功的律绝,我没见到有什么不足。说点儿建议:次联,出句是叙述句,对句是描写笔法。若出句也用描写手法,或可更好;当然,这本

浅说四体诗”

吴景荣

诗歌的表现手法,大而言之,曰“赋比兴”。

比,略似于但不同于比喻,可以理解为“比附”、“类比”。盖写物以附意,敷言以切事者也。用浅白的话说,就是“指桑说槐”,“顾左或右而言他”。

用这种写法创作的作品,有人称之为“比体诗”。

《鹧鸪天·悯猪》

俎上新成肉一堆,由人拣瘦复挑肥。

生时唯有糟糠乐,别际应多圈栅悲。

身份贱,智商亏,充他鼎镬总难违。

怜渠自不谙其命,试问吾曹命属谁。

“俎上新成肉一堆,由人拣瘦复挑肥。”

俎案之上,肉骨堆新,命已至此,却还要遭遇挑拣和褒贬。

“倒叙”起笔,语平而气难平。

“生时唯有糟糠乐,别际应多圈栅悲。”

推回生前。“生与别”“唯与多”“乐与悲”反意成联,使传意深刻强烈。

“糟糠乐”“圈栅悲”,真高妙之笔,双关极度熨贴。“唯有”“应多”,愈增其“哀”。

“垃圾”欺瞒包围,“纯粮”真义何处觅;羝羊藩篱频触,尘世谁得汗漫游?

“身份贱,智商亏,充他鼎镬总难违。

“身份”“智商”,有意泄露隐衷,择词十分精准。“鼎镬”回应“俎上”,针线绵连不断。

“怜渠自不谙其命,试问吾曹命属谁。”

卒章显志。谁能谙命?谁又能主宰命?怜猪或是自怜,哀渠或是自哀。

如果从更高更广的视角去看,这岂不是人类、尤其是小民之哀?

下面再拈出三首七绝“比体诗”:

一、和面蒸馍

盆净面光交口称,祥云鼎镬看升腾。

挤压摁搅般般用,忌惮手脏功不成。

首句起,“盆净面光交口称”,是写“和面”完成:真个“盆净面光”,形象超好,赢得周围的“交口称赞”。

次句紧承,“祥云鼎镬看升腾”,是写馍已上屉开蒸。“鼎镬”之上,“祥云”“升腾”,多么好看啊。

诉诸形象,忌平淡叙述,画面感即构成诗意。

如果你知道的足够多,还会想到古代曾用“鼎镬”来烹人。不然,你就解作一般的蒸锅,也不耽误理解。

转句,“挤压摁搅般般用”。没有顺着“蒸”写下去,而是又回到了“和面”。请注意“挤”“压”“摁”“搅”四个动词的选择,基本带有些“贬义”,是多手段齐下:“般般用”。

字字双关,引惹联想。包括上两句的用词,也都有这样的目的和效果。这是写“比体诗”最基本的手法。

结句,顺势得出“忌惮手脏功不成”。这是全诗的“眼”,不联想或不得其意。人世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请君展开类比想象,其意自明。

此“忌惮”非彼“忌惮”,此“手脏”非彼“手脏”,此“功成”非彼“功成”。如果你以为是写生话中的“怕脏就完不成活计”,那真是还没有读懂。

二、一冬望雪小寒日又阴

一冬无雪只积寒,却作番番酿雪天。

瑞意十足亦何喜,知君又在哄人间。

理解此诗,首先要注意标题中的“又阴”。又者,重复也,以前屡屡发生过也。

“一冬无雪只积寒,却作番番酿雪天。

紧扣诗题。“一冬”,言其长,所以人才“望雪”。不但“无雪”,而且“只积寒”;这也就罢了,还偏偏三番五次地装出下雪的样子来。两句三折,“文似观山不喜平”,既于波澜中服务主题,也为下文积能蓄势。

“瑞意十足亦何喜”,承上蓦转,引弓待发。

“瑞雪兆丰”,下雪就是“降瑞”,“酿雪”便是“瑞意”,是云间为人间发出的美丽信号,而且“作”的云低天黯,氛围“十足”。然后笔峰一转,尽管如此“亦何喜”,以问句加强表意。

结句做答,顺手一放,矢发的中:“知君又在哄人间”。点睛于龙成,一宣幽旨。

因为有前文的“又阴”、“作”和“番番”,铺垫充足,“哄”字便有根有源,蕾爆花开,水到渠成。

煞有介事,做足把式,口惠而实不至。翘首以盼,却屡番被哄骗,便会看破,便会心波不起地“亦何喜”。

本事写毕,所言是何,诸君慧心,各寻其解。

三、不关牛羊

红紫摇招碧草鲜,春光蝶影共欢欢。

牛羊嗅至双眸绿,一快朵颐堪解馋。

这首诗的寓意更隐晦些。

“红紫摇招碧草鲜,春光蝶影共欢欢。”缤纷,活力,欢快,生命,多么令人心醉的草地啊,谁能忍心去破坏,伤害。

此联铺垫得越美,越有利于突出主题,越能让人感到“牛羊”的愚蠢,功利,实用,虐杀美好,暴殄天物。

“牛羊嗅至双眸绿,一快朵颐堪解馋。”

一转,“牛羊”蓦至,草地必临大劫。因为在牛羊们的心目中,鲜鲜花草无非是果腹的大餐,舍此何用?

请细细玩味“嗅”、“绿”二字。“嗅”,灵敏也;“绿”,贪婪也。再加上结句“牛羊”们情不自禁,大快朵颐,形象活现。

好在题目已经标明了“非关牛羊”,已为牛羊们脱罪。

写得太长了,此诗略下不作细解。好在生活中此类事情比比皆是,请读者们一一对号。

总之,用“比”的方法写诗,就是借此说彼,借表说里,借浅说深,借明说隐,借有形说幽微,借小题说大旨。其长处是不直露,耐咀嚼,堪回味。

如果把上面四首诗读成了是写哀怜年猪,盼雪失望,和面脏手,指责牛羊,那真是读者白白地读了,作者也白白地写了。

最后,贴上我一直喜欢着的三首宋代“比体”七绝,供大家欣赏咀嚼。

一、题壁 宋·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二、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以上舛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摘教正。

【作者简介】

吴景荣,网名辋川云。男,1961年4月出生,本溪思山岭三道河村人。毕业于辽宁本溪师专中文系。市诗词学会会员。曾从事教育教学、党政机关等工作。著有《吴景荣诗选》、《万物吟我——格律诗六百首》。已创作诗词三千余首,诗词选集《诗意栖居》待印。

爱,有着无尽的凝聚

——赏读吕圣辉兄长的律诗专辑

尹日高

捧读《辽宁诗人》新载圣辉兄长的律诗专辑,一字字,一句句,一首首,咀嚼品味,品到尽头,便品出一个字来,品出一个大写的“爱”来。

先看首篇《秋水》

秋水

金风一顾流波盼,惹起霜毫竞唱声。

寓兴庄周朝海阔,通神王勃共天明。

望穿澹澹吾思尽,愿得穰穰尔助成。

涵映星河浮练影,澄心涤虑万千倾。

“金风一顾流波盼”:投桃报李,开宗明义:金风光顾,秋水流盼,爱的互动“惹起霜毫竞唱声”不仅“霜毫”代诗人含蓄蕴藉,而且“竞唱声”既写出诗坛生龙活虎的局面,又展以听觉写视觉的移觉之妙,让人重温朱自清《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意境。朱自清将荷的清香写作歌声,将月色写作梵婀玲上奏响的名曲,历来受人称道,我们的诗人将爱的力量推动的创作之笔化作激动人心的挥笔声,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脑子里又浮现出欧阳修“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的妙句,形象,传神,激动人心,便与诗文大家共分异曲同工之妙了。

继之用典:“寓兴庄周朝海阔,通神王勃共天明”,值得注意的是,庄子《秋水》径流之大,这里只精取一瓢饮——朝海阔——作者志向可见一斑,作者于丹东诗坛不择细流,广纳百溪,汇成鸭水,团结鸭绿江流域内外的诗人扬波跃浪,千帆竞渡,然后汇入诗坛辽海,并与一省之核心团队赤诚协作,肝胆相照,团结一省诗人,共创辽宁诗坛复兴大业,迅速打开辽宁诗坛新一轮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然后就去神通长天共霞明了,于是便有了如此情怀。

“望穿澹澹吾思尽,愿得穰穰尔助成”,前面己经说过,这里的望穿、愿得,绝非小儿女之私情。圣辉兄长,确是十几年如一日,望穿秋水,而这秋水是洪波涌起的诗海大潮,如此痴情自然引来了“愿得穰穰尔助成”。于是,鸭绿江诗社周围团结了一大批精英诗友,在诗社,你会发现只要你努力进取,你就会面对许多变化,你月月都有登上《诗林荐读》,展示自己佳作的机会;你人人都有成为《辽东诗隽》出版个人专辑的资格;你继续努力,默默耕耘。突然有一天,你会意想不到跻身理事行列,荣列顾问团队,直至微刋主编甚至更高的职务。于是可知,诗人“望穿澹澹吾思尽”,实在是为您而“思”,为您而“尽”,而作者“朝海阔”的千里之志,真的“愿得穰穰尔助成”了,在您的齐心合力地拼搏相助之中,赫然成了一道山岛耸峙,洪波涌起的壮美风景。

尾联照应开头总结全篇,作者痴痴地望断秋水,再再地呼唤竞唱,千波百浪一起朝海阔,千溪百川一起共天明,于是,吾思为尔尽,尔助为我成,于是“涵映星河浮练影,澄心涤虑万千倾”的大好局面便水到渠成,旗开马到。一个“万千倾”卒章显志,道出了诗人倾囊付出的肺腑之言。

宋玉赋来神会喜,武侯借得火攻宏。

呼云雨绘田金翠,荡垢尘歌世洁清。

气盖霄崖催虎啸,力翻浪海叱蛟惊。

扶摇九万追何意?扫拂三千弄一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已不再是宝钗的专属,你看“宋玉赋来神会喜”,成就了文学家;“武侯借得火攻宏”,成就了军事家;“呼云雨绘田金翠,荡垢尘歌世洁清”,成就了稼穑世风之大社稷;“气盖霄崖催虎啸,力翻浪海叱蛟惊”成就了事业至上的大英雄。如此成就了一切,必然就有了“扶摇九万追何意?扫拂三千弄一晴”的威力。成就了一切,也就成就了众人驰骋的意志,成就了破云除雾的朗朗乾坤之一晴。

借风给力,共襄诗词之盛举,是作者的成事之道:他凭喛人之风,诃护每一个同仁;他凭团结之风凝聚广大诗友;他凭举贤授能之风,攀登事业青云之高;他凭执着恒毅之风,十几年如一日,汇聚鸭水千帆竞渡,跃浪腾波,溯流而上,直抵沧海。

风也造就了《鸭绿江诗词》编辑的勤勉严谨,风风火火的频繁辑稿,丝毫没有影响字斟句酌的一丝不苟。

风也造就了广大诗友踊跃创作之风,每月十几次的十几个栏目的辑稿,一浪高一浪,让人想到“江间波浪连天涌”的盛况,予曾引名句入诗: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

哦,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似乎需要改动一下——好风凭借力,送您上青云才对。

不是吗,风也创造了诗社诗友努力攀登之阶,进《荐读》成《诗隽》得入《品韵试玉》登上《赏诗析韵》,真的是以好风之力,送您上青云了。

唯才是举,让您如沐春风;身先士卒,让您闻风而动;家国行动,让您雷励风行;努力攀登,让您风助青云。

快哉此风!诗人所与诗友共者邪,快哉此风!诗人所与诗坛共者邪,因为其中已有“一点浩然气”,自然眼前扑面“千里快哉风”了……

蜜蜂

舞断纤腰访丽春,献歌吻蕊万千巡。

心之梦在香丛美,勤者情因花事殷。

不恋半时欢逐蝶,但凭一寸志衔辛。

已将百卉俱尝遍,咀出清甜尽飨人。

作者告诉笔者,此诗是献给《鸭绿江诗词》一班编辑的。六年了,整整六年,初略算来2000多个日夜,十几个分类4000多频次滚动的栏目,两三万余稿件堆成山汇成海,全靠一群分文不取的微刋总编,主编,美编们,他(她)们正是一群遍釆百花的蜜蜂,理当大书特书一笔。

“舞断纤腰访丽春,献歌吻蕊万千巡。”,便是他(她)们的真实写照,一个“断”字,写出了他(她)们的辛苦,一个“访”字写出了她们的爱心,又与下文“吻”字前后呼应,可知爱之深,情之切,而“万千巡”则是他(她)们付出奉献的真实记录。

“心之梦在香丛美,勤者情因花事殷”,他(她)们的梦想在众诗友的花丛中再现美,她们的勤奋因众诗友的绚烂而更殷勤。

“不恋半时欢逐蝶,但凭一寸志衔辛”,人都有七情六欲,休闲,娱乐,颐养天年,对于任何人都是生命的必需品,而他们却硬是将这些生命必需品全都放弃,“不恋半时欢逐蝶”的快慰,“但凭一寸志衔辛”的苦拼,常常将三更灯火五更鸡,在白发骚更短中点亮。耗的不仅是汗水,更是心血。

尾联“已将百卉俱尝遍,咀出清甜尽飨人”,总结全篇,深化主题,“已”字是作者三易其稿后加上去的,也引起了笔者的共鸣,真的,《鸭绿江诗词》编辑们长年累月为他人做嫁衣,真的是“已将百卉俱尝遍”了,且,“咀出清甜尽飨人”——全都献他人了。

唐代诗人罗隐有疑问“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的诗人用自己和诗友的辛勤奉献作了回答……且歌咏编辑团队却一字未提编辑团队,实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继续赏学爱的意蕴:

《云》奉献了“风花万朵簪娥影,幻像千重演丽观”。

《蚕》展示了“眠亦有梦轻生死,爱却无邪报梓桑”。

《冻梨》美在“释渴不分贫与富,解酲兼顾贵和卑”。

《玫瑰》雅在“修得高芬行拔俗,赠来余韵愿呈祥”。

《芍药》徳在“花王花相偕司职,香国美成风日新”。

《茉莉》痴在“爱向高尘倾所有,怀将幽馥遣相思”。

《落叶》真在“心将爱挂枯声树,爱将心埋故壤根”。

《天女木兰》诚在“琴心只对芳心挑,一顾星眸谁不珍”。

就连身处恶境的一班生灵:寥落的芦苇,老去的柳絮,负霜的红叶,漂流的蒲公英,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创造条件去为爱而拼搏,为爱而付出。

即使那些老百姓喜爱的杀猪菜、豆腐脑、焖子、酸汤子、苏叶糕等小吃也都有了鲜活的爱的灵性。

歌咏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也都抒发圣辉兄热爱家国,崇尚自然的赤子之心,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人文地理景观,也都具有造福一方,惠济苍生的情怀,虎山长城“雄起东端接山海”,鸭绿江水“情生乳沃春林翠”,锦江山的“镇恶安边竭赤忱”,大沙河的“灌园汩汩忙兴埠”,元宝山的“情堆元宝筑边关”,沙坡头“高田晞露催新熟”,帕米尔高原的毓家山、滋善水,胡杨林的屯边祲、息狂沙……无不充满了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的爱。

爱的主旨,又可表现为各种风格的探索:

喜欢《松》的“挺直从来凭铁骨,孤高自可拥青霞”的昂扬豪放。

喜欢《竹》的“风霾来袭青锋抵,列阵坚如百万兵”的大气雄浑。

喜欢《芦苇》的“怀备床温昏雁乐,梦回荡静晓鸥啾”的温情自然。

喜欢《柳絮》的“精神暂藉泥沟养,梦植春回弄碧姿”的摧泪悲慨。

喜欢《红叶》的“负霜愈发情燃火,笑对九重喷一贞”的情怀旷达。

喜欢《蒲公英》的“万里自当新路拓,一心只化伞兵飞”

的开拓飘逸,

更加喜欢《胡杨林》的“张牙把死撕成末,鼓臂将生搂入怀”的爱憎劲健。

把专辑结合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来读,几乎都能找到作者对“诸品”风格地探索践行。

一首首读来,便来到结尾收束的一篇:

题两枚火柴燃烧视频

爱把火花燃起舞,舞尤热烈爱尤狂。

缠绵半醉姿摇媚,袅绕三熏韵吐芳。

情拥扶真酬暖暖,影交合紧馈煌煌。

纵临身息心何息,生死一如仍化光。

此诗是专辑结篇,也是专辑的总结。作者触火柴燃烧之景而生炽爱之情,情动于衷而诗于外。“爱把火花燃起舞,舞尤热烈爱尤狂”“爱”缠绵往复,“舞”复沓回环,让人理解了年逾古稀的诗人何来激情。

“缠绵半醉姿摇媚,袅绕三熏韵吐芳”,细腻传神,曲尽其妙,让读者饱览了火光摇曳的缠绵造就的妩媚,温暖袅娜的熏热化成的芬芳,其形其动其醉其韵其香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爱的热情也缠绵,也陶醉,也妩媚,也袅娜,也含韵,也芬芳,更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情拥扶真酬暖暖,影交合紧馈煌煌”,生,真情以待,情拥扶真酬暖暖,酬报您的一定是暖暖的春风春意;形影不离,影交合美馈煌煌,回馈您的一定是煌煌的坦途前路,更是一种大爱的宣示。

“纵临身息心何息,生死一如仍化光”,身息,心又何息,这是追求一生之人的写照,亦是诗人心灵的投映。又想起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然,龚自珍是在官场失意中的自慰,而我们的诗人则是在事业有成中的激情抒怀。

说了诗意,说了风格,不能不说说境界,圣辉兄长在自己的诗作中,努力创造诗的境界,也成为一抹亮色:

《秋水》之“涵映星河浮练影,澄心涤虑万千倾”的恢弘之境界;《风》之“气盖霄崖催虎啸,力翻浪海叱蛟惊”的英雄之境界;《蜜蜂》之“已将百卉俱尝遍,咀出清甜尽飨人”的博爱之境界,《板栗》“因借春华情一百,才成秋实韵三千”感恩之境界。《焖子》的“赴汤火得魂凝玉,拒腻腥赢韵养神”的修为之境界。《木绣球》“且痛老景争朝夕,追过月华追艳阳”的只争朝夕之境界。《稻田画》“丹青自在心头挂,四景无时不斗芳”的豁达乐观之境界。《火柴》之“情拥扶真酬暖暖,影交合紧馈煌煌”的真诚相待之境界,都在爱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中生成,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然就提高了诗的品味。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创造境界的成功途径,作者深谙此道,于是便在大千世界中采不尽之景而状之,撷不竭之物而言之,抒肺腑之情,言博爱之志,境界大开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于是,通观整部专辑你会发现:作者不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作者言爱,不是卿卿我我的小我之爱,作者抒情,不是风花雪月的小我之情,而是付出之爱,奉献之爱,团结广大诗友都来奉献暖暖的爱意之大写的爱,如此之“爱”的诗词作品,自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气魄。也自会有着无尽的向着事业峰巅冲刺的凝聚力,让人想到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观,这自然是给为诗之人提供了一种可贵的启迪。

01

【孙绍宗】点评

金雅茹《落花诗》赏析

步韵唐寅《落花诗》之一

残红几片又伤春,影瘦枝空已近贫。

最恨淫风终弃义,更悲阴雨未怀仁。

既然薄幸负前诺,何必多情累此身。

委落泥尘收不得,青襟点点忒愁人。

译文

1、残红几片又伤春

几片残红落叶又触动内心伤感。说明不是第一次,而是N次。

2、影瘦枝空已近贫。

转瞬间成为枯枝瘦影,五彩缤纷的绚丽,什么都没有了。一切化为过眼烟云。

3、最恨淫风终弃义,更悲阴雨未怀仁。

此生最痛很的是花心,是背信弃义,耽于逸乐猥亵淫乱的行为。 更可悲的是阴暗的心里没有一点仁义可言。

4、既然薄幸负前诺,何必多情累此身。

你既然薄幸孤情寡义,辜负了以前的承诺,我又何必自作多情那么多愁善感呢!伤及自己的身体,到此一切都释然了。

5、委落泥尘收不得,青襟点点忒愁人。

既然覆水难收,落红满地,化作泥土,一切都没有了,剩下唯有衣襟上的点点泪痕了,空余惆怅。

赏析

诗人胸中抑郁无由化解,乃借风云月露,残红落英以排遣之。看似伤春,实乃抒写内心痛苦遭遇。挥之不去痛苦经历。

这首诗远胜于原著,是真实写照,没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颇有黛玉葬花的伤感。而一个"瘦"字,在整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瘦,不光是花瘦、枝瘦、影瘦、人瘦、更是心瘦,意痩、情痩,心灰意冷,瘦到了极致。把整首诗推向了最高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力。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醉花阴。

全诗结尾一个愁字,点破全诗主题。感人,催人泪下,它真实地袒露诗人内心的隐秘情感,最后写首小诗赠与作者:

金光照晚霞,雅韵伴清茶。

茹苦今生恨,诗书气自华。

02

【张士满】评

飘零未减暗香添

——浅析金雅茹的《落花诗》

一向仰慕金大姐的才华。对她的作品虽然看的不多,但是只要读过的,都很有感触,往往为诗中表现出来的出众才情而感动。今天就试着以这首《落花诗》为例,谈一谈自己读后的理解。让我们先一睹为快吧:

落花诗(十一)

——步韵唐寅《落花诗》

片片殷红情似惔,飘零未减暗香添。

半天紫雾云牵日,满地清愁风入帘。

药味熏心心已静,月辉笼夜夜安恬。

残春犹有一枝媚,秉烛相怜不忍拈。

唐寅原玉:

落花诗(十一)

恻恻凄凄忧自惔,花枝零落鬓丝添。

啁遮燕语春三月,荡漾波纹日半帘。

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

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落花诗》原玉是明代大才子唐寅的一组七律。正文是金大姐的步韵应和之作。“落花诗”,显然,主要写的是伤春之感。超越时空的两位作者,同样写到人到中年青春流逝的感叹,还有略逢小恙后带来的一抹挥之不去的愁绪。内容大体相似,而写法和造境上,却各有千秋,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唐才子的开篇“恻恻凄凄”是直抒胸臆,先声夺人,自是缠绵悱恻,更不待言。而大姐的“片片殷红”以写景入手,托物起兴含蓄婉约,深沉的情感饱含其中。强烈的视觉印象,亦不失先声夺人之势。我倒是觉得这样做更好一点儿。尤其是大姐的“暗香添”,在一抹愁绪之中,增加了一笔亮色,别有一番情致。

接下来的颔联,唐才子别开新境,描写了一番生机勃勃的春景。写的是春天不仅有落花的忧伤,更有燕语碧波的美好,为下文心绪的转变做铺垫。而金大姐呢,却是坚持了自己的路子,紧承上文,进一步描写剪不断理还乱的隐隐愁绪。两人同样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却各显身手,可谓不分上下。唐才子的“日半帘”可谓生花妙笔。而金大姐更有新招,不仅有“云牵日”这样很有内涵的景致,尤其是“满地清愁风入帘”,更有一种风扫残红的萧杀之感,扑面袭来,令人不禁动容。所以这一句大姐仍然是棋胜一招。

再看诗的颈联。两个人的思路都进入了转合的阶段。由小恙而加重的满怀愁绪,唐才子更增加了病酒的因素,却同时产生了心理的微妙转变,最终归于平复安恬。其中有多少曲折的心路,人生的彻悟,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细细的体味。不过还是觉得金大姐的句子更通达晓畅一些,尤其是“熏心”用的妙。感觉有些沉重,却又似乎超脱。句中顶针的修辞方法的运用,于音韵回环的美妙之中,写出了心情平和之后的舒畅。这又是大姐的用心之处。

如果按起承转合来算,两位的思路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不过先别着急,在意犹未尽之时,两位都最后来了一个令人惊艳的尾声。唐才子的“绿杨影里苍苔上”,展示了画面生机盎然的背景。大姐的“残春犹有一枝媚”,强烈的视觉效果,似乎更能触动心灵。最后,一个是“手自拈”,一个是“不忍拈”。我却又一次为金大姐而感动了。“秉烛相怜不忍拈”,我想到了白居易的那一句催人泪下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还有李白的那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花和人,春夜相对。此情此感,尽在不言中。

两位作者,一个是几百年前的古代才子,一个是今天的诗人。我在这里不想比较两个人的才情优劣。我只想说一点,就是我们的金大姐,是在用心写这首诗。她不仅吃透了原诗的写法和意境之妙,情感之深,而且每一句都有自己的发展和创新,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每一笔都是用了功的。所以,我们至少可以说在某一篇作品中,今人完全可以胜过古人的,或者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金大姐的一些个人特色:语言通达晓畅,毫无挂碍。行文用语决不追求奇险。第二就是善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句句写景,又句句写情,深谙“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古训。第三,善于揣摩生活的真实情态和感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最后就是真情感人,毫不矫揉造作。动情之处,不免催人泪下。

以上皆是管窥之见,不免挂一漏万。还望方家指正。

张立辉:

张立辉,她是一位有着丰富艺术修养的女诗人,她沉迷于古典文化的旧梦里,心灵的土壤,孕育着古典的种子,终于绽放出无比芳香的奇葩。诗词作品是她唯一的心迹,她手辟草莱,筚路蓝缕,写下了一千多首诗词,充溢着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她从诗中撷取着生命的爱恋与忧伤,令人口舌生香,悠悠怀想。她以诗人的心灵和目光,去拥抱生活和理想的天空,看到世界魂丽的风光,领略到无法形容的美丽、丰富与神奇。她用七巧之手剪一段最美的时光留给自己,分享他人,用心之笔,在阕阕清词中轻吟浅唱,踏歌而行,她就是张立辉。

——评论委祝永平

03

贾伟民】评:

张立辉(七巧)作品评析

诗赋立辉。女神显威。誉称巧姐,有口皆碑。张立辉与我,因文学界领军人物刘照荣先生,筹建鞍山诗赋协会而有幸相识。她的举止谈吐,尤其诗词的功底,驾驭能力,令人赞叹。她虽然小我二十多岁,我也心悦诚服地随大家称呼她为老师,巧姐。赏读立辉的诗作,之清丽其词,端庄其品,会油然产生古人赞美李清照“扫眉才子笔玲珑,任他风蝶笑东风”的形象联想。现仅以其一首《七律·夏日随笔》——步韵经典,冒昧地加以评析。

霜头未改旧时心,竹杖芒鞋知所临。

拥翠湖山今胜昨,扑香蜂蝶昨非今。

从来洒脱生无疾,自有清凉暑不侵。

万壑千峰都踏遍,凌风一啸暮年吟。

杜甫原玉: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不仅使用被和诗作的韵,还必须用原作的韵脚上的那几个字,并且韵字的先后次序都要和原作一样,这就是步韵。立辉步韵杜甫七律,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用心良苦。杜甫的风雅颂格调,引申出立辉的赋比兴手法,真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但是,立辉不是杜甫,野老也不是女神。一个是千年雄浑含蓄的诗句,一个是当代荡气回肠的新声。有相同,有不同,有批评,有提升,正是文学传承的难得之妙处。

首先,格律相同,背景各异。原玉,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自阆州返成都时,安史之乱,朝内宦官专权,再加吐蕃不断侵扰,整个国家处于内外交困,灾难重重的境况之下。诗人多年漂泊,满腹忧患,登楼远眺,借诗抒写对动乱时局的无限悲伤和无奈。而立辉步韵,则情思连续,贴切唱和。霜头二字,表明作者刚刚离职退休,似有“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叹息。但字里行间,借典抒怀,初心未泯,踏破铁鞋觅到了情有独钟的知音--诗赋群体。在诗赋茫茫的海洋中,她选定了位子,踏浪前行,游刃有余,展示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神态。退休没褪色,诗赋焕然了新生。

第二,韵字相同,技巧分明。用临、今、侵,吟四字,一气呵成,顺理成章,完全符合步韵的基本规则。颔联景里含情,颈联情中托景。两联对仗工、美、精,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彰显出格律女神的风采。“今胜昨,昨非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重字巧用得淋漓尽致。读者无不为之拍案叫绝。七巧名副其实的律诗高手,楹联大咖。其作品首首精华,字字珠玑,另一首,七律·秋日有怀“欲描秋色描无尽,频扫乡思扫不开”的诗句,更加印证其对偶句的鲜活独特,异曲同工。外一副“扯片云霞妆陋室,煮壶风月待高朋”的对联,上联小家碧玉,但豪气冲天,下联大家闺秀,但温情似水。真乃巧思,巧笔、巧姐也!

第三,次序相同,立意双馨。律诗重在起承转合,此文层层递进,可谓有序,有眼,有意。杜甫原玉,“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开明宗义地将伤心之物,伤心之时,伤心之故的论题,不留悬念,一语道破。一个伤字贯通全篇,尾联用诸葛亮喜欢的《梁甫吟》抒发伤感,暗点题意。立辉的和句,“旧时心,翠湖山、香蜂蝶”,铺垫的言简扎实。且逸气凌云,雅态芳思。结句“万壑千峰,凌风一啸”,一个“啸”字了得,掷地有声,山谷回响,余韵无穷。不亚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绝唱。做一位丘八出身的我,老朽笔拙,现用一首绝句,作为张立辉作品评析的结束语:

晚晴争绽放,山水煮文坛。

爱恨随风去,闲花天地宽。

孙春艳:

孙春艳,她胸怀旷远,犹如一朵艳不求名的陌上花,用自己的真诚、真实、自然地拥抱生活,体验艺术与人生,不管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霾密布,都坚守着心灵这块自由的沃土,暗自娇娆,一路芬芳。她在智慧的丛林中采撷,在睿智的河流里掬水,在理性的高山上跋涉。她有着一双唯美主义的眼睛,她创作的五百多首诗词赋作品,是古典文学母体的精神溯源,在自我心灵的路径中平和地折射出时代的光影,拥有了这片文化原乡中的共情、共振和共鸣。留在她诗词联赋里的美,犹如翩跹燕子的呢喃,是对岁月与心灵的歌唱,充溢着她对人生对自然的眷恋,闪烁着春天与生命感悟温暖的光茫,她就是孙春艳。

——评论委祝永平

04

刘照荣】评:

前不久,看到孙春艳为鞍山诗赋女工委第二次专题活动创作的《临江仙·尺素》,令我顿生刮目相看的感觉。惊叹春艳的长足进步,也赞叹千山八娇作品的成熟。

“尺素”这个题目出得佷刁,可以说既属于常识,又可谓偏典。就以往的解释来看,也很含混。我查了一下,多数解释是:书信别名。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也可指书信。延伸义很多,给作者提供的空间也很广泛。孙春艳的原作是:

信裹痴情一尺,枕游梦影三更。心房三月满窗冰。有烟离大漠,无雁过长城。

问遍十年紫燕,抻长千里红绳。拈来苏武慰黎明。风还啼切切,雨又泪声声。

我阅读后的的感觉是:

一、作者选用了66755格式的临江仙词牌。首先说这个临江仙的词牌潜在规则是上下阕需要四组对仗。明显是有无需对仗的同类词牌,但却没有选择,给自己增加了难度。

二、反复阅读后感觉这首词是讲述了一个寄信盼复独守空阁的妻子的动人故事。妻子寄信给驻守边陲的丈夫后,苦苦等了十年不见回音。

三、作品隐藏了诸多创作技巧

1、工整的对仗。信裹痴情一尺,枕游梦影三更。有烟离大漠,无雁过长城。问遍十年紫燕,抻长千里红绳。风还啼切切,雨又泪声声。四组对仗无缝并轨,无可挑剔。整首词、整个故事就在对仗过程中实现了情节的延伸。

2、铺陈叙述与描写过渡灵巧消融。整首作品从首句“信裹痴情一尺,”到“雨又泪声声”的结尾,看似全程的叙述,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的“信裹痴情一尺,枕游梦影三更。”和“抻长千里红绳。”等又都贯通着灵动的描写。“枕游梦影”会让读者产生主人翁期盼回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寐中朦胧的丈夫身影,信变成了人。

3、虚实悠然对接。信裹痴情是实写,痴情一尺则是虚实巧妙结合。痴情不可用尺量,但是,古时候一封信的长度基本是一尺。于是,痴情就有了长度,却不是放大,而是缩小于信裹的一尺之中。确实巧妙。“问遍十年紫燕”如果说问遍十年是实在的,那么缀上紫燕,就是虚实贯通了,仅此一句,即涵盖了时间的漫长,又透彻了盼夫的情景。抻长千里红绳,显然红绳不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红头绳,是实中潜藏的红线。是月老手中的红绳。传说中的都是用一根红线牵男女姻缘,所以不言而喻女子单独带红绳是为了祈求的到来。元·宋无《春愁诗》有"金雁尘香暗凤弦,红绳阁秋千。"这里的红绳也就不言而喻了。

4、生动的拟人替代。“风还啼切切,雨又泪声声。”用风和雨替代了主人翁描写,节省了笔触,升华了共鸣。

5、无痕的化典链接。作者在这首临江仙的四组对仗句子中,用了一个典故和一个过渡句完成了链接,简洁而干练,且又自然和谐。上阕用了“心房三月满窗冰”。我曾经提出上阕有梦游三月,何不改成心房二月呢?本人回答的是,二月满窗冰就不值得提了,三月春潮已至,心房却还在严冬。我恍然大悟,细腻之笔,有意为之啊。下阙用了“拈来苏武慰黎明”,天亮了,自我安慰,想到了苏武牧羊之例,盼夫之希望仍然不会泯灭。这就是雁书、鸿雁记载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的典故,可谓化典无痕。既符合独守空房之妻的盼夫盼信心态,又融汇于尺素之中。

6.一波三折的用句承载了句子的起承转合。研习书法隶书的人都会知道,长横燕尾和纵伸之捺都会有一波三折的要求,不能直来直去。这首临江仙也在“信裹痴情一尺”“问遍十年紫燕,”“拈来苏武慰黎明”有所体现。本句中的起承转合和波折是诗词作者必须驾驭的一项技能,作者已经有所感悟了,十分难得。

总之,这首《临江仙.尺素》融汇着三娇的十年耕耘汗水,也标志着春艳聪颖伶俐的成熟取向。正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期盼孙春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期待千山八娇作品在新的一年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赵红宇:

赵红宇,她是一个理性的诗人,融才学与艺术修养为一身,有着气象不凡的学术个性,以及内心深处滔滔不绝的创作激情。艺术与人生犹如一爿试纸,不仅测试出她的骨气和韧性,更考验出她超拨的人格力量。她笔下的文字灵秀生动,她创作了上千首诗词作品,读来令人如闻天籁,如淋清辉,让你不知道自己误入了秦汉,还是唐风宋雨跨越了时光之海仍然将你浸润。她的思想纵横捭阖于广阔的社会人生,她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谱写着似水流年的辉煌诗篇,在命运的泥淖之上,生命灿烂如花。她让我数次想起了保尔、吴运铎和张海迪,她就是赵红宇。

——评论委祝永平

05

【李巍】评:】评:

一路诗怀焕彩人生

——赵红宇诗词创作特色浅析

千山八娇,作为鞍山诗赋组合品牌中,成立最早的女诗人组合,也是冲出鞍山走向全国的一个响当当的组合品牌。八名女诗人,以其娴淑的女性风范、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过人的人格魅力,在鞍山诗坛乃至中华诗苑,正如日中天。像一串琳琅满目的明珠项链,镶嵌在鞍山诗坛,焕发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光芒。作为八娇艺术组合成员之一,赵红宇在其中,可谓风采独具风格清新,也许与其坎坷人生阅历有一定的关系吧。

今天仅就赵红宇的《一路诗怀》作一浅析,以探索其创作实践与艺术风格。

《一路诗怀》创作于2017年,是作者赵红宇的作品中较突出的长篇巨制之一。此诗以七律为载体,依平水韵三十平韵开展创作,洋洋洒洒三十余首,从各个侧面不同角度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心路历程,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底蕴和多彩的艺术才华。

在这篇联章诗中,作者充分运用诗词的各种修辞方法,营造了一个个清新可人的气氛,描绘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让人读着作者精心组合的文字,仿佛身临其境,跟随着作者的行走的脚步,浏览着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的一路风光,伴随着作者的心跳,品味着生活的苦辣酸甜,感悟着人生的多彩与不凡;从中体会作者的一路诗怀。

在这篇诗章中,作者一路走来,且行,且咏,且歌、且叹;写诗,写梅,写奔,写狂,写情,看似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给人的感觉却是一路行来的感悟,律动中有诗情的洋溢;无一不是心灵的独白、思想的火花、心路的的写照,

她写诗,“烟霞坐隐听飞逝,云水倾斟话别离。”在这里,在路上,在作者心中,烟霞云水化作动听的音乐、壮行的美酒。直吟得“红骈翠叠清香落,月白三千无忌持。”

她写梅,“望彻星空心独语,倾斟岁月影相陪。”;一路上,凭着“青山迤逦花香引,”“新莺婉转急声摧。”既是望穿星河的心灵独白,又是对影流年的一场豪饮。在诗中,作者以独到的视角与想象,赋予梅花鲜活的生命力,带给读者清新空灵的画面感。

她写奔,“荻花飘落萍踪远,烟色沉凝山影昏。”待得“夜底梦萦心靠岸,琴边情醉墨留痕。”一路行来,萍踪、山影犹如充耳风声过眼云烟匆匆远去,留下的唯有绻缱记忆里追梦的畅快与现实中辑函成牒醉人的诗篇。

她写狂,“纵情山水捻流光。”“千寻赋就逍遥意,窃得青韶再激昂。”一路豪壮,一路逍遥,仿佛看得到金蛇狂舞,天花乱坠,惠风和畅,春光洋溢;激情燃烧岁月,赏心悦目的山水,昂扬斗志,激人奋进。

她写情,“红尘物语几牵萦。”“邂逅词场纵意行。”“往事毫端随织梦,知音座上醉倾城。”

既心如止水,又胸涌波澜;一份牵萦,一份淡然,一份邂逅,一份恣意。一联联引人注目,一首首引人入胜,一句句引发联想,一片片引起共鸣。

平水韵,是诗词韵脚集大成,无论是对于初涉诗韵者或精于此道者,自古都是一门必修课。依韵创作联章组诗,精于此道者挥洒自如发挥极致以展示才华;初学者则练笔炼字,寻一条丰富创作实践增进艺术修养的门径。写诗不易,写律诗更难,写平水三十韵联章更考验作者的艺术修养和人生阅历。赵红宇已届中年,曾经有体面的工作,理想的人生;一场病痛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命运的不公、人生的坎坷,一度使她在如花之年禁锢在病床上;把她从红尘中分离出来。然而,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给她开了一扇窗。这扇窗开在她心中,使她从困境中奋起,向着这扇窗透过的一束光坚强而立、毅然前行。

命运的坎坷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女性,病榻禁锢了身体,却关不住诗心。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静下心来,开动大脑,读书,手不释卷嗜书如命;仿佛一棵经霜打蔫的蓬草,沐浴着阳光吸吮着雨露,重新复活;她开始爱上了诗词,如饥似渴地从唐诗宋词中汲取营养,滋润苦闷的心田,生长出诗的萌芽、词的蓓蕾,诗词的磁力,吸引她叩响文学的大门,踏入韵律的门槛;

经年累月,下肢萎缩而大脑发达充盈,唐诗宋词滋润了她的心田,给了她战胜病魔的力量。疾病带给她肢体障碍,诗词却在心灵生根开花。她就是这样,把不幸化作挑战命运的向上动力,把枯燥的日子过成了诗,把生活经营出独具的光彩。

随着岁月积淀渐入佳境,她成了今天的鞍山女诗人、千山八娇组合成员之一。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鞍山诗赋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大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多年从事诗词联赋等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论坛”、“九洲诗赋联盟”、“大中华诗词论坛沧浪诗人”、“诗词世界”、《鞍山文艺》、《鞍山日报》、《鞍山广播电视学刊》、《中国诗赋》、《关东诗人》、《武威诗词》、《诗潮》等报刊杂志和中年文学、诗者联盟等网络平台。

诗如其人,言为心声。

纵观赵红宇的诗作,一如她的为人,无不散发着女性的温婉柔情,却又透着须眉才有的潇洒阳刚;豪放而不失婉约;婉约中透着豪放;含蓄中藏者直爽;朴素而浪漫的诗情,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凝炼成感悟的文字;严谨而壮阔的诗怀,宛如清风细雨,流淌出娟秀韵律,展示了隽美的人生。

“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人的生命,经过几月孕育、几番阵痛、几多悲伤、几度坎坷,几次起落、几经拼搏、几朝奋进,终将成为一首壮歌一曲华章。期望赵红宇的一路诗怀,继续着如诗的日子,伴随她走过如诗的一生;期望她的明天美好,一如她的一路诗怀,不断焕发独特的人生光彩和璀璨的诗路情怀。

李淼:

李淼,她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这使她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她的诗词写得很潇洒,笔走龙蛇,却发乎自然,类于天籁,闪耀着思想的火花,传达岀一种温婉芬芳的书卷气息,折射出鲜亮可喜的创作的灵光。她创作的一千多首诗词,小桥流水,晨曦夕照,垂柳芳草,浓萌清潭,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而又不期然地淹入了诗人的性灵,幽然飘逸着墨香,这些无不来自于她那一棵淡雅又深遂的文心。她诗词里的情趣、风景、故事、心境都幻化成了呼唤人世间的真、善、美,她被誉为当代的李清照,她就是李淼。

——评论委祝永平

06

【唐志丹】评

妙解音律,化俗为雅

——浅析李淼(冰鉴初心)的诗词写作特点之一

冰鉴初心文学底蕴深厚,有很高的文字修炼水平。其作品多婉约高雅,也不乏豪迈遒劲之作。被誉为“当代李清照”。

冰鉴初心有着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在谴词造句,提炼语言上不仅具有一般优秀诗人的准确、生动、形象、深刻等等共性的特点,而且又有她自己的独到之处。这里主要以她善用寻常语入音律的这一特点展开分析。

从冰鉴初心的一首词说起。

诉衷情令·絮言(步韵张恨水十二月十八大雪)

枕书听雪漫乾坤。自是远嚣尘。清恬源于放下,走出了心门。

抛世事,忘凉温。最怡魂。三更不睡,三竿不起,一个闲人。

“枕书听雪漫乾坤”在大雪漫天的日子,与书为伴,听着雪落淅沥珠玑碎的声音,“自是远嚣尘”。心境远离了纷扰的尘世。

“清恬源于放下,走出了心门”清静恬适源于放下,才能有一颗清空安宁的心。

“抛世事,忘凉温。最怡魂”。抛下尘俗之事,看淡人世的炎凉。最是怡然销魂。

“三更不睡,三竿不起,一个闲人”。结句是活脱脱地表现出一个任性的、随性的人的活法。这个人也许不一定就是三更也不睡,三竿也不起,但一定是挣脱了羁绊,活出了自我的人。

整篇词作清新流畅、随性,主题突出。

冰鉴初心在这里写的是人生的境界。人生在世,有很多的牵挂,很多的不舍,各有不同,往往盛装在心里。这首词里所说的“放下”“走出了心门” 把该放下的放下,再难舍,也得舍,把心中的位置腾空,你就可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抱蓝天白云,拥有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絮”的意思我的理解是静静的、轻柔的,还有点儿絮絮叨叨的。题目是“絮言”,所以整篇读起来有一点儿可爱的“絮”的味道,叠字“三”更加重了“絮味儿”。

冰鉴初心的诗词,从来不去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她的本领在于能够把那些司空见惯的、浅显而通俗的文学语言,化成极其清新鲜活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这一特点在这首词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源于放下,走出心门,“三更不睡,三竿不起,一个闲人。”等等句子,语似平淡而寓意深沉。真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深得“易安体”的精髓!

随意翻开初心的一组《画堂春·花》洋洋洒洒二十八首,看似写花,实质写人,活脱脱的人的精神情感。立意高雅,精彩纷呈!

在炼词炼句上冰鉴初心也并没有尽力织绣,行文对句可见工致。在运用寻常语方面处处珠玑,目不暇接。如《画堂春·笑靥花》中的“酸甜苦辣谱成歌。那又如何”;《画堂春·昙花》的“纵然转瞬亦为君。一往情真”;《画堂春·木兰花》的“但得男儿本色,何妨高尚灵魂”;《画堂春·灵芝》中的“断桥伞下影成双。地老天荒”;《画堂春·牵牛花》里的“入世未深懵懂,逢春种下温柔”《画堂春·青囊花》里的“世间罕见一诗才。依稀自有安排。”等等。这些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而又耐人寻味的语言,在她的作品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信手拈来,举不胜举!看得令人遐想,令人沉醉!

特别是脍炙人口的《清平乐·新妆》中的结句“赌个今生与你,忍心让我输么”诙谐中带有活泼俏皮,令人忍俊不住!

再如《卜算子·给明儿》:“戏说薄情娃,实是开心果。自诩聪明笑话多,将右常当左。 念也不须留,爱又何堪锁。放手之时已无奢,别忘娘亲我。”妙极!把这些凡言口语用得出神入化!令人叫绝!这样的语言只有我们的初心才能写的出来!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初心是一位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诗人。她妙解音律,浑然天成。不避寻常语,如叙家常,平淡却入韵,通俗而非浅陋。

冰鉴初心集千山之灵秀,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来捕捉心中的灵感,将它倾入笔端,创造出清新自然、音韵合谐的名篇力作。

刘筱倩:

刘筱倩,她内心丰盈,灵气秀雅,有着扎实的古典文学的学养,睿智的见识,旷放的视野和缜密的思维,以及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她创作了上千首诗词赋作品,宏观揽胜,微观探幽,大言炎炎,小语澹澹,人生妙悟,境界非凡,抒发了自己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知和爱恋。秦时风,汉时雨,唐宋的明月,元明清的花影,哪份温馨与感动,令人尝到近似日晨雨夕与故人促膝相对的围炉夜话,古风灿然,令多少读者“剪不断,理还乱”地心仪和倾倒。她站在诗词阆苑的花影下,生命也在悠然的时光中婉约成一朵花,兀自绽放,笑看世间情恨,写尽繁花似锦,红尘千丈,她就是刘筱倩。

——评论委祝永平

07

【徐荣斌】:评

今天我对千山八娇组合成员刘筱倩的诗词作品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筱倩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是征战诗坛多年的老将了。她的诗词作品以独特风格获得了广大诗友的认可和赞誉。对她的诗词作品的艺术特色,我总结了四个字:小、新、美、广。

小,是指篇幅。每一个诗人作品都会有所偏重。刘筱倩的诗词作品以律诗绝句小令中调为主,当然她对古风长调等大篇幅作品也有涉猎,但这些不是她的作品主体。不要以为篇幅小就容易做,恰恰相反,以有限的文字演绎无限的空间是很需要技巧和功力的。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化繁为简才是最高境界。以筱倩这首《浪淘沙令致母亲节》为例,"往事打开门。过眼频频。也曾煮沸少年春。梦想如今随岁月,做了旁人。重整一番新。掸净浮尘。我生犹守性情真。什么愁心浑不记,学我娘亲"。这首小令短短两片,只有54个字,却真情流露,表达出了她对母亲深深的尊重和浓浓的爱意。

新,是指语言。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填词应"审虚实""贵显浅"。简洁明快是筱倩的语言特色。她的作品中没有冷僻的文字和晦涩的典故,她善于融化词句,将平常口语按合格律。语言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这是她诗词语言的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往事打开门。过眼频频。也曾煮沸少年春"。全部是现代语言,真情流淌,富有感染力,极易引起共鸣。

美,是指意境。诗词之美源自于内在,而不是堆砌的华丽词藻。筱倩的诗词语言不仅简洁朴素,富有旧体诗词的音韵之美,而且更能以质朴的文字营造深遂的境界。让读者能够有所思有所悟。"我生犹守性情真。什么愁心浑不记,学我娘亲"。这首小词的小结中,不仅表现出她对母亲的敬爱,也表达了她自己淡泊守静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绝俗的精神境界。

广是指体裁和题材。前面已经说了,筱倩的作品基本囊括了旧体诗词的所有体裁,乃至一些游戏词作,卷帘体,回文诗等她也常有涉猎,我们偶而还会惊艳于她的现代诗和散文。题材则更加广泛,或咏史咏物,或讴歌自然,或赞美祖国,或感慨人生。风格多变,激扬与恬淡共存,雄浑与婉约并致。无论怎样的声调,她都能自由把握。

在筱倩的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油滑的江湖气,也看不到酸腐的书卷气,看到的是令人奋发向上的朝气,令人精神愉悦的灵气,令人拍案惊奇的才气。她的文字是从心坎里流淌出来的,充满了生活气息。我们惊讶她的天赋,感慨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震撼于她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的精神。我们更希望在今后看到她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最后我修改了下十几年前写给她的一首小令西江月,作为今天发言的总结吧。

笑看人间风雨,歌扬岁月心声。回眸百卷写多情。诗酒华年驰骋。

妙韵犹堪咏絮,奇文恰可倾城。天生一个小精灵。谁敢词坛争胜。

王华:

王华,她蕙质兰心,思捷而才俊,执着地热爱古典文学,执着地热爱美好的艺术与生活。她长于精镂小章,喜欢用简洁的文字和语句来记录自己从琐碎细微的事物中所发现的诗意和思考。她创作了三百多篇诗词,浪漫多姿,清新隽永,既有历史的流风余韵,又有现实的天光水影,思想的力量,文化的魅力和着心曲在一起流淌。无论是咏赞、嘲讽、戏谑,还是怜悯,都是情感的流云,是智慧的花火,是她跃动不己的心灵的歌唱。她以精卫鸟的执着,衔一份岁月的泥土,填一阕心海的涟漪,荡岀了锦瑟的人生芳华,她是一只精灵的艺术的小小鸟,高高地飞翔于艺术的天空之上,她就是王华。

——评论委祝永平

08

【李德义】评:

娓娓道来的心灵独白

——读王华诗词的体会

诗词的创作不是以叙述生活见长,而是以歌唱心灵取胜。诗词文化的光辉来源于诗词坐着心灵之海的闪光。

《诗·大序》有一段耳熟能详的关于诗歌写作动因的论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是故歌咏之。”

说的是只有情感的冲动才是催生诗词的酵母。诗人只有被真情所感动,以饱满生活激情的诗笔,才能写出令人振奋的诗篇。但丁的《神曲》中有一句很俏皮的话:“他应该是诗人,不是写诗的人。”

所谓“诗人”,就是忠实于自己生活体验的歌者。他们歌唱的是能够使自己同时也能使读者心灵颤动的乐章。所谓“写诗的人”,是为了写诗而写诗,硬着头皮没话找话,“为赋新诗强说愁”。所以,好诗词不是从诗人笔尖上生挤出来的,而是从诗人心泉中喷溅出来的。

不久前,我读了王华的部分诗词作品,令我对王华刮目相看,特别是她填的那首词《行香子·自题》,读后使我眼前一亮,心头一热,按捺不住欣喜愉悦之情,不揣孤陋,也想借协会文学评论的平台,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望诗赋协会诸位专家教正,也与王华等同仁共勉。

说心里话,诗赋协会,特别是协会评论委,对我抬爱有加,使我感到十分汗颜,因为我很早就知道,鞍山诗赋协会从理事长刘照荣先生,会长孙春艳老师到资深诗词写家贾伟民先生,文采飞扬的祝永平,都是问津就提示词的行家里手,他们早已硕果斐然,成就颇丰。使我无法望其项背。我所以敢于斗胆接受春艳会长,大平好友的邀约,就是想能在这个学术氛围浓郁,创作热情高涨的诗词歌赋交流、学习、创作、研究的团队中,得到更多的心灵滋养和国学熏陶,这对我来说也是万念人生的幸事。

我的旧体诗词词国学修为实在是有限得很,不能在写作技巧层面上对王华的诗词文化给予更精准的分析和评判,只想说一点突出的感受——王华写诗填词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她的创作动因中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功利色彩,她笔下的诗词文学都是被生活经历触发,在生活中发酵,为真情实感驱使的产物。这是诗词人难能可贵的一种文化素质。

我不敢说王华就一定有多么高的诗词天赋,但是我敢说王华在她的诗词文化旅途中,一路走来,以她300首诗词作品留下了清晰的足迹,彰显了她对诗词国学的虔诚和敬畏,这是她不吐不快,一抒胸中块垒,从心灵深处喷涌出来的真情实感。

固然,数量并不能成为评价文学作品品质优劣的标准,但有时没有数量的积累和铺垫,也未必能有文化品味的提升。限于篇幅和时间,对王华这300多首诗词作品不能做总体的综述和全面的考量,这里我仅从她的《行香子·自题》为例,做一个简约的剖析。

王华的笔名是精卫,众所周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古代神话,千百年来就是华夏民族精神追求的图腾。精卫做笔名,无疑是在昭示王华在攀援中华民族传统诗词文化高峰时说秉持的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一种新路历程,一种责任担当。

《行香子·自题》开宗明义,“浮月松篁,绽露兰芝”。的确如此,在绚丽璀璨的诗词国粹文化园林中,“绽露兰芝”的王华,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瑰宝面前,始终保持的是一种谦谦君子的心态。“小小鸟,羞踏高枝,只因春短,又恐花迟”。知不足,这才激起了她决心深潜诗词文化大海的最深处,在那里探骊得珠。正是这种坚韧的追寻,王华才能无怨无悔,为自己钟情的诗词文化不惜“背成驼、发成雪、汗成池”。有了这种对诗词国学执着坚守的文化自觉,王华终于如愿以偿领略了“香薰留梦,泥衔填海。共流年、风举云飞”的艺术境界。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王华以她不改的初心,得到了诗词缪斯的青睐,在她诗词文化的精神高地中尽享了“雁来勤、莺来早、凤来仪”深邃明澈的无限风光。

头几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了先锋作家鲁羊的一段话——小说的价值是行走在现实泥土上的人,表达内心的一种飞翔的愿望。

小说如此,诗词亦然。作为心灵美学的一种载体,我们完全有理由把《行香子·自题》看成是王华对诗词创作理论认知的心灵解读和形象诠释。这首词虽然没有囊括什么宏达的叙事主题,淡却把一个热恋诗词写作精神家园的诗词人一颗滚烫的诗心呈现给读者。王华把自己对诗词艺术的追随和认知,写得那么的轻松自如,在不见技巧的技巧,在不经意的经意间,把一个年轻词人的心境烘托得何等炽烈感人。没有艰涩的词语,没有冷僻的典故,朴素的思想熔铸了朴实的语境图式,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诗词应该有惊人语,但是惊人语不是靠修辞手法雕琢出来的。心中澎湃着晶莹的生活浪花,笔下才能绽放靓丽的语言鲜葩。诗人只有在使人震惊的生活事件中敏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呐喊,善于表达,才能把握诗歌艺术语言的真谛。与时代隔膜的歌唱者,无论怎样精通韵律,笔下也不会产生令人拍案叫绝的词章。

白居易说:“诗往往有虚美者,有媿辞者。若行于时,则诬善恶而惑当代;若传于后,则混真伪而疑将来”。《行香子·自题》不是“虚美”和“媿辞”,是王华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倾诉的是一个诗词学人的真挚情怀。

田世杰:

田世杰,她高远宏博,是一位天性浪漫,诗情奔放又思维缜密,高度理性的女诗人。她是“千山八娇”中唯一有军旅生涯背景的战士歌手,她的诗词是壮志豪情与儿女柔情的统一。从鸭绿江的波涛到内蒙古大草原悠扬的牧歌;从敦煌千年丝绸之路上那遥远的羌笛声,到人世间的苦辣辛酸、欢声笑语、人生百态都融入了她那三百多篇诗词中,传达出丰沛的历史和人生的感悟,率成华章,袭人灵府,展现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灵魂旷野,哪是她生命形态钓魂摄魄地传神写照。她似诗词浩荡春水里的名珠,撒落在人生的草原上,自带光泽,静静地放牧心灵,放歌生活的风景,闪耀着璀璨的光茫,她就是田世杰。

——评论委主委祝永平

09

【祝永平】评:

凌云一曲意纵横

一一田世杰《七律-老兵抒怀》述评

时光深处沁余香,只有戎装最盛装。

绿鬓逢秋心不冷,苍颜对镜梦犹芳。

青春练就铮铮骨,俗世何妨点点伤。

若起峰烟仍请战,微躯尚可戍边疆。

首联“时光深处沁余香,只有戎装最盛装”,跨越时光,破空而来,气魄非凡,意境开阔,以起笔的突兀造成气势,“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刘熙载《气概》)。令人想起了毛泽东的诗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意境。(《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诗的起句往往是比较难的,诗人善于用形象思维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不仅给人以诗意美的感受,而且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突显了自己的“奇志”,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二联“绿鬓逢秋心不冷,苍颜对镜梦犹芳”,此联明白哓畅,情境俱现,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着浓郁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绿鬓逢秋”与“苍颜对镜”,个性突出,笔调跃动,自然流畅。而“心不冷”与“梦犹芳”,又含蓄蕴藉,馀意深长,突显了诗人的心志。在意脉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兴中有比,意味深更长”(李欣语),使诗人的精神达到了一个超然合一的境界。

三联“青春练就铮铮骨,俗世何防点点伤”,青春在军营中练就的铮铮铁骨,在现实的世俗中所受的哪点小伤小痛又算得什么呢?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的力量和精神力度,“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赵冀《北瓯诗话》)

尾联“若起峰烟仍请战,微躯尚可戍边疆”,沉雄磅礴的健笔,溢于言表,透出豪放雄奇之志,“若有战,召必回”的军人天职与诗人高尚的爱国赤诚相辉映,令人凛然可敬!

全诗款款写来,以“只有戎装最盛装”“绿鬓逢秋心不冷”和“青春练就铮铮骨”蓄势,至“若起烽烟仍请战,微躯尚可边疆”,收得雄奇跌宕,题旨全出,使诗境得到升华,诗人内心的家国情怀表达得更为彻底、深刻,独具艺术魅力。

纵观全篇,构思新颖独特,结构跳跃,豪迈奔放,感情瞬间万变,铿锵有力。语言独具特色,如民歌般清新流畅,明白如话,却又那么地爽朗明快,富于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这种写法,质朴自然,不事藻饰,直抒胸臆,实为汉魏风骨的继承,它不在一字一句的奇警,而在于全篇的浑成,即全篇作为一个整体,铸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使读者想象和体会到其人的胸襟气度、思想感情。由于诗的概括力很强,把丰富的思想感情紧缩在具体的形象之中,所以读来醰然有味。这种艺术造境,决不是那些铺锦列绣,雕绘满眼之作所能比拟的。

田世杰的诗词联赋,存乎心,应乎手,行当所行,止所当止,元气直性,沛然油然,不仅有生命浑然的艺,而且有累功而大巧的技,这来源于其学力之厚,腹笥之丰,功力之勤,最难得是对现实及历史走向观察的敏锐和感悟。我们来看她的一幅对联,题“敦煌汉长城”联:

狼烟散去,泥草固魂,经霜雪两千年,残躯仍戍丝绸路;羌笛隐闻,风沙沉戟,贯乾坤一万里,孤梦长怀醉卧人。

此联形体自由活泼,长短句交替运用,对仗精工,比喻、象征、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对联的表现力,纵横捭阖,奇怀如海,具有了形而上的哲理内涵,充溢情景交织飞动雄浑的崇高美。

田世杰的诗词联赋,总是闪烁着艺术的感悟和睿智的光泽,她的代表作《祭炎帝文》《运河赋》《五女山赋》《感落花》《幽居》等,均有一种涵天负地的情怀,这不仅归因于她超越性别的叙述角度,更归于她的学识视角,这种性格更加赋与她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最后,我想用田世杰的“三八节联”来结束这篇小文,我觉得,这幅联是她艺术与人生的绝妙写照:

满腔雅意铸诗怀,谁吟千古韵;

一世芳心凝傲骨,我顶半边天。

诗意深藏与外溢的相得益彰

——赏读孟宪民先生一组长短句的含蓄与张扬

作者:尹日高

喜入《辽宁诗词》交流二群,得孟宪民先生长短句一组,爱不释手,深有心得,写将出来,与诸公交流。

一、《赞浦子·岁月》的深藏不露

孟宪民先生原玉:

白露清风爽,秋分节令新。岁月匆匆去,光阴淡淡痕。

日里徜徉陋室,梦中独步青云。草舍悠然叟,闲亭快乐人。

平平常常的上阕写景:“白露清风爽,秋分节令新”,没有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绵绵不绝的千古悲凉,也不像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豪气冲天的万载奔放,而是真真实实地去写朴朴实实的“爽”,朴朴实实地去写真真实实地“新”。于是有了“岁月匆匆去,光阴淡淡痕”的内蕴——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便悄然而至,进而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一对“匆匆”“淡淡”的叠音词,贮藏了爽与新的无尽的妙处。

规规矩矩的下阕写人,“日里徜徉陋室,梦中独步青云”,生活也许不尽人意,但梦中依然有云天志向。修辞中的藏词,巧妙地让人想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雅。也有苔痕阶绿,草色帘青的品味,于是深藏普通人内心的大境界便出来了,让人想起“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便觉得这里深藏着山中的仙之境,藏着水中的龙之界,有谈笑有鸿儒之高雅,无往来无白丁的倨傲,因为诗人已将自己定位于“草舍悠然叟”,于是便自然成了“闲亭快乐人。”依然是陋室风情,依然是草舍精神,有真实的生活,有未泯的理想,于是便有了朴朴实实,真真实实的人,然则这朴朴实实,真真实实的背后却藏着薄天入云高远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于是,又想起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妙语,回过头来再看“白露清风爽”,却发现了更大的收藏:这白露依然不如玉露豪华,这清风依然不如金风辉煌,但却藏着“爽”“新”的胜却人间无数最高境界来了,正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

二、《画堂春·秋月》的内敛蕴藉

孟宪民先生原玉:

休怜叶落怨秋霜,墙边梨果添香。独行花径步长廊,句读品诗忙。

常惜乱红开谢,自寻笙管皮黄。爱他夜重月清凉,茶盏乐西窗。

“休怜叶落怨秋霜,墙边梨果添香”开宗明义,以诗的意象宣示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情怀,却依然不去追逐白乐天老夫子的“为霞”之艳丽辉煌,相反还有几分叶落的寥落,秋霜的凄凉,但这丝毫不影响达观的表达,你看那墙边梨果正添香,便是最直接的旁证,虽无乐天先生的热烈,却实在了许多,充实了许多,唾手可得“梨果之香”真的比满天云霞来的实惠,来的厚重,来的丰收满满。

再读“独行花径步长廊,句读品诗忙”精彩的动态描写,于是明了,那墙边的梨果添香,是诗人勤奋地“忙”出来的。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勤奋的诗人,勤奋独行于花径,勤奋漫步于长廊,勤奋于句读,勤奋于品诗,忙得不亦乐乎。如此勤奋,岂能不满墙梨果尽添香,正是诗人,勤奋地独行花径,勤奋地句读品诗,才播种下的追求种子,萌发了成长的林木,然后就于“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之时,收获了满眼的梨果添香。让人想到太白先生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但绝无太白先生狂放不羁的桀骜不驯。深藏不露,内敛蕴藉,依然是诗人风格。那炽热如火的情怀,足须读者绕到平静的诗句背后才能享受它灼人的热烈。

下阕“常惜乱红开谢,自寻笙管皮黄。爱他夜重月清凉,茶盏乐西窗”四句四个动词,惜、寻、爱、乐,极其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热爱生活的情怀。中国传统的诗人总是“常惜乱红开谢”,所谓“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中国的诗人亦总是“怜叶落怨秋霜”,所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我们的诗人孟宪民先生绝不深陷伤春悲愁的凄楚之中。其自寻笙管皮黄便是最好的明证。

孟宪民先生的春、秋展怀,是咀嚼了传统诗词文化,吸收了精华营养而后重创的更新的诗人传统,是“似与不似之间”的精品。

于是,他的秋词中有着“休怜叶落怨秋霜”的劝勉,有着“墙边梨果添香”的慰藉。有着“独行花径步长廊,句读品诗忙”的充实加以改善。

他的春词中则有“自寻笙管皮黄”的排遣,有“爱他夜重月清凉”的欣喜,有“茶盏乐西窗”的达观。

于是,就一下子有别于以往伤春、悲秋的文人传统,有别于以往成就赫然的大诗人。而这种“有别于”,正是诗人推陈出新的勤奋劳作,超越前辈的努力耕耘,实在可喜可贺,足当点赞的。

更可喜的是,内敛蕴藉的诗句还道出灼热的人生哲理:独行花径步长廊,方可品味墙边梨果香。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了。

三、《风入松·秋深》的轻松含蓄

孟宪民先生原玉:

秋深依旧访晨阳,霜近风凉。登山赖犬牵绳力,愈崎岖,愈益张扬。笑问山中劲草,奈何伏倒千行?

欲偷春色驻心房,漫品余香。凭诗度日悠悠乐,忘年轮,血气方刚。但饮雄黄烈酒,便为霸气豪强。

“秋深依旧访晨阳”一个看似闲笔的“依旧”二字,活画出诗人“愈崎岖,愈益张扬”的倔强性格。“笑问山中劲草,奈何伏倒千行?”洒脱飘逸,一个“笑”字,轻松而含蓄。山中劲草,倒伏千行,可见霜近风凉之重。然而在诗人眼里,却是可喜的“愈益张扬”,豁达的笑问劲草。而这“愈崎岖,愈益张扬”正充满了越挫越勇的阳刚之美,而“笑问山中劲草,奈何伏倒千行?”却将这阳刚之美,表现得轻松内敛,不动声色,这颇见棱角的傲视秋霜的性格,也就在含而不露的景物描写中内敛深长,轻松含蓄了。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用秋深对比晨阳,用霜近风凉,对比“愈崎岖,愈益张扬”,用山中劲草,伏倒千行反衬“愈崎岖,愈益张扬”的性格,于是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情感在含而不露的景物描写中一扫而光。

接着于上阕的豪放之后,又轻挥一笔婉丽的抒写“ 欲偷春色驻心房,漫品余香。”阳刚与阴柔,两两相对,相得益彰,自然妙不可言。

欲偷春色,小驻心房,然后慢慢咀嚼,品尝那悠长的余香。那余香想必是“凭诗度日”的悠悠之乐。于是诗的春色涌入心房,于是便忘了年轮,愈发血气方刚起来。进而“但饮雄黄烈酒,便为霸气豪强”,异峰突起,掷地有声。如波澜起伏,涛声激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一起一伏,文似看山也。

宋·严羽《沧浪诗话》有云:“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孟宪民先生的词作正是在含蓄内敛中创造着空灵玄远的诗境上做出了可喜的努力。

四、深藏与外溢的相得益彰

诗的意象是内敛含蓄的,而诗的宣言却是张扬外溢的:翻开本诗集,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沉浸于诗中的直抒胸臆:

《金人捧露盘·踏露》“心胸荡漾,何来思绪恁殷勤?纵情呼啸,任逍遥,魂系诗文”,是“心胸荡漾”,是“纵情呼啸”,是魂系诗文任逍遥,怎能不张扬外溢。《行香子·西湖夜色》“欲留还走,诗绪彷徨。且暗填词,静制曲,慢行腔”,欲留还走,诗绪彷徨,沉湎如此,怎能不张扬外溢?《行香子·秋爽》“琴棋书画,鸟语花香。愿情无债,心无憾,乐无疆”,“琴棋书画”使“心无憾,乐无疆”,怎能不张扬外溢?《秋风清·寻乐》“桃源寻得吟诗乐,等闲一赋教花迷”,桃源寻乐,等闲一赋,怎能不张扬外溢?《思佳客·桃源》“只缘得遇桃源令,便有山泉濯绿茶。”人缘得遇桃源令,茶缘得逢山泉濯,怎能不张扬外溢?

正是这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敛含蓄的意境,与张扬外溢,激情四射的爱诗的情结相得益彰,才有了眼前辽宁诗坛蓬勃兴盛的局面,有词为证:

江城子·寄语

孟宪民

峰藏池底愈分明,白云清,晚霞盈。霁雨方晴,蝴蝶竞娉婷。又见繁枝生蓓蕾,花争艳,鸟争鸣。

荷塘月色孕仙灵,弄丹青,抚华筝,一缕弦音,长诉与谁听?寄语轻风休寂寂,山添趣,水添情。

眼前的画面,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峰藏池底,山明水秀;白云蓝天,晚霞夜幕,昼夜如画。霁雨方晴,蝴蝶竞娉婷,潋滟空濛,生灵翻飞。又见繁枝生蓓蕾,花争艳,鸟争鸣,万类江天竞自游。

更有荷塘月色孕仙灵,弄丹青,抚华筝,一缕弦音,长诉与谁听?寄语轻风休寂寂,山添趣,水添情。

这不正是今日辽宁诗坛喷薄而出,蒸蒸日上,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大好局面的诗化的总结吗!孟宪民先生,以蕴藉的诗意,张扬的诗情,携一省如潮诗人,奋力向上,山登绝顶,诗如其人,诗如其时,诗如其团结奋进的辽宁诗坛,诗言志,歌咏言,理当张扬外溢地拥抱如此兴盛蓬勃的大好局面。然孟宪民先生的张扬外溢依然是深深地包裹在内敛含蓄的万类江天竞自游的诗的意象之中的,司空图论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孟宪民先生的《江城子·寄语》正可谓不着一字,而辽宁诗坛的蓬勃兴盛局面已尽得风流矣。

作者简介

尹日高,1951年生,原丹东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在《中国语文天地》等期刊发表上百篇学术论文。出版《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研究》等三十余部教科研著作。参编中华书局版《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鸭绿江诗社顾问,特邀评论员,辽宁互联网协会诗词楹联委员会顾问。诗词集《攀》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三言两语教孩子赋诗填词》即将在海天出版社刋行。

诗意深藏与外溢的相得益彰

——赏读孟宪民先生一组长短句的含蓄与张扬

作者:尹日高

喜入《辽宁诗词》交流二群,得孟宪民先生长短句一组,爱不释手,深有心得,写将出来,与诸公交流。

一、《赞浦子·岁月》的深藏不露

孟宪民先生原玉:

白露清风爽,秋分节令新。岁月匆匆去,光阴淡淡痕。

日里徜徉陋室,梦中独步青云。草舍悠然叟,闲亭快乐人。

平平常常的上阕写景:“白露清风爽,秋分节令新”,没有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绵绵不绝的千古悲凉,也不像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豪气冲天的万载奔放,而是真真实实地去写朴朴实实的“爽”,朴朴实实地去写真真实实地“新”。于是有了“岁月匆匆去,光阴淡淡痕”的内蕴——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便悄然而至,进而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一对“匆匆”“淡淡”的叠音词,贮藏了爽与新的无尽的妙处。

规规矩矩的下阕写人,“日里徜徉陋室,梦中独步青云”,生活也许不尽人意,但梦中依然有云天志向。修辞中的藏词,巧妙地让人想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雅。也有苔痕阶绿,草色帘青的品味,于是深藏普通人内心的大境界便出来了,让人想起“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便觉得这里深藏着山中的仙之境,藏着水中的龙之界,有谈笑有鸿儒之高雅,无往来无白丁的倨傲,因为诗人已将自己定位于“草舍悠然叟”,于是便自然成了“闲亭快乐人。”依然是陋室风情,依然是草舍精神,有真实的生活,有未泯的理想,于是便有了朴朴实实,真真实实的人,然则这朴朴实实,真真实实的背后却藏着薄天入云高远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于是,又想起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妙语,回过头来再看“白露清风爽”,却发现了更大的收藏:这白露依然不如玉露豪华,这清风依然不如金风辉煌,但却藏着“爽”“新”的胜却人间无数最高境界来了,正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

二、《画堂春·秋月》的内敛蕴藉

孟宪民先生原玉:

休怜叶落怨秋霜,墙边梨果添香。独行花径步长廊,句读品诗忙。

常惜乱红开谢,自寻笙管皮黄。爱他夜重月清凉,茶盏乐西窗。

“休怜叶落怨秋霜,墙边梨果添香”开宗明义,以诗的意象宣示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情怀,却依然不去追逐白乐天老夫子的“为霞”之艳丽辉煌,相反还有几分叶落的寥落,秋霜的凄凉,但这丝毫不影响达观的表达,你看那墙边梨果正添香,便是最直接的旁证,虽无乐天先生的热烈,却实在了许多,充实了许多,唾手可得“梨果之香”真的比满天云霞来的实惠,来的厚重,来的丰收满满。

再读“独行花径步长廊,句读品诗忙”精彩的动态描写,于是明了,那墙边的梨果添香,是诗人勤奋地“忙”出来的。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勤奋的诗人,勤奋独行于花径,勤奋漫步于长廊,勤奋于句读,勤奋于品诗,忙得不亦乐乎。如此勤奋,岂能不满墙梨果尽添香,正是诗人,勤奋地独行花径,勤奋地句读品诗,才播种下的追求种子,萌发了成长的林木,然后就于“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之时,收获了满眼的梨果添香。让人想到太白先生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但绝无太白先生狂放不羁的桀骜不驯。深藏不露,内敛蕴藉,依然是诗人风格。那炽热如火的情怀,足须读者绕到平静的诗句背后才能享受它灼人的热烈。

下阕“常惜乱红开谢,自寻笙管皮黄。爱他夜重月清凉,茶盏乐西窗”四句四个动词,惜、寻、爱、乐,极其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热爱生活的情怀。中国传统的诗人总是“常惜乱红开谢”,所谓“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中国的诗人亦总是“怜叶落怨秋霜”,所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我们的诗人孟宪民先生绝不深陷伤春悲愁的凄楚之中。其自寻笙管皮黄便是最好的明证。

孟宪民先生的春、秋展怀,是咀嚼了传统诗词文化,吸收了精华营养而后重创的更新的诗人传统,是“似与不似之间”的精品。

于是,他的秋词中有着“休怜叶落怨秋霜”的劝勉,有着“墙边梨果添香”的慰藉。有着“独行花径步长廊,句读品诗忙”的充实加以改善。

他的春词中则有“自寻笙管皮黄”的排遣,有“爱他夜重月清凉”的欣喜,有“茶盏乐西窗”的达观。

于是,就一下子有别于以往伤春、悲秋的文人传统,有别于以往成就赫然的大诗人。而这种“有别于”,正是诗人推陈出新的勤奋劳作,超越前辈的努力耕耘,实在可喜可贺,足当点赞的。

更可喜的是,内敛蕴藉的诗句还道出灼热的人生哲理:独行花径步长廊,方可品味墙边梨果香。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了。

三、《风入松·秋深》的轻松含蓄

孟宪民先生原玉:

秋深依旧访晨阳,霜近风凉。登山赖犬牵绳力,愈崎岖,愈益张扬。笑问山中劲草,奈何伏倒千行?

欲偷春色驻心房,漫品余香。凭诗度日悠悠乐,忘年轮,血气方刚。但饮雄黄烈酒,便为霸气豪强。

“秋深依旧访晨阳”一个看似闲笔的“依旧”二字,活画出诗人“愈崎岖,愈益张扬”的倔强性格。“笑问山中劲草,奈何伏倒千行?”洒脱飘逸,一个“笑”字,轻松而含蓄。山中劲草,倒伏千行,可见霜近风凉之重。然而在诗人眼里,却是可喜的“愈益张扬”,豁达的笑问劲草。而这“愈崎岖,愈益张扬”正充满了越挫越勇的阳刚之美,而“笑问山中劲草,奈何伏倒千行?”却将这阳刚之美,表现得轻松内敛,不动声色,这颇见棱角的傲视秋霜的性格,也就在含而不露的景物描写中内敛深长,轻松含蓄了。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用秋深对比晨阳,用霜近风凉,对比“愈崎岖,愈益张扬”,用山中劲草,伏倒千行反衬“愈崎岖,愈益张扬”的性格,于是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情感在含而不露的景物描写中一扫而光。

接着于上阕的豪放之后,又轻挥一笔婉丽的抒写“ 欲偷春色驻心房,漫品余香。”阳刚与阴柔,两两相对,相得益彰,自然妙不可言。

欲偷春色,小驻心房,然后慢慢咀嚼,品尝那悠长的余香。那余香想必是“凭诗度日”的悠悠之乐。于是诗的春色涌入心房,于是便忘了年轮,愈发血气方刚起来。进而“但饮雄黄烈酒,便为霸气豪强”,异峰突起,掷地有声。如波澜起伏,涛声激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一起一伏,文似看山也。

宋·严羽《沧浪诗话》有云:“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孟宪民先生的词作正是在含蓄内敛中创造着空灵玄远的诗境上做出了可喜的努力。

四、深藏与外溢的相得益彰

诗的意象是内敛含蓄的,而诗的宣言却是张扬外溢的:翻开本诗集,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沉浸于诗中的直抒胸臆:

《金人捧露盘·踏露》“心胸荡漾,何来思绪恁殷勤?纵情呼啸,任逍遥,魂系诗文”,是“心胸荡漾”,是“纵情呼啸”,是魂系诗文任逍遥,怎能不张扬外溢。《行香子·西湖夜色》“欲留还走,诗绪彷徨。且暗填词,静制曲,慢行腔”,欲留还走,诗绪彷徨,沉湎如此,怎能不张扬外溢?《行香子·秋爽》“琴棋书画,鸟语花香。愿情无债,心无憾,乐无疆”,“琴棋书画”使“心无憾,乐无疆”,怎能不张扬外溢?《秋风清·寻乐》“桃源寻得吟诗乐,等闲一赋教花迷”,桃源寻乐,等闲一赋,怎能不张扬外溢?《思佳客·桃源》“只缘得遇桃源令,便有山泉濯绿茶。”人缘得遇桃源令,茶缘得逢山泉濯,怎能不张扬外溢?

正是这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敛含蓄的意境,与张扬外溢,激情四射的爱诗的情结相得益彰,才有了眼前辽宁诗坛蓬勃兴盛的局面,有词为证:

江城子·寄语

孟宪民

峰藏池底愈分明,白云清,晚霞盈。霁雨方晴,蝴蝶竞娉婷。又见繁枝生蓓蕾,花争艳,鸟争鸣。

荷塘月色孕仙灵,弄丹青,抚华筝,一缕弦音,长诉与谁听?寄语轻风休寂寂,山添趣,水添情。

眼前的画面,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峰藏池底,山明水秀;白云蓝天,晚霞夜幕,昼夜如画。霁雨方晴,蝴蝶竞娉婷,潋滟空濛,生灵翻飞。又见繁枝生蓓蕾,花争艳,鸟争鸣,万类江天竞自游。

更有荷塘月色孕仙灵,弄丹青,抚华筝,一缕弦音,长诉与谁听?寄语轻风休寂寂,山添趣,水添情。

这不正是今日辽宁诗坛喷薄而出,蒸蒸日上,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大好局面的诗化的总结吗!孟宪民先生,以蕴藉的诗意,张扬的诗情,携一省如潮诗人,奋力向上,山登绝顶,诗如其人,诗如其时,诗如其团结奋进的辽宁诗坛,诗言志,歌咏言,理当张扬外溢地拥抱如此兴盛蓬勃的大好局面。然孟宪民先生的张扬外溢依然是深深地包裹在内敛含蓄的万类江天竞自游的诗的意象之中的,司空图论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孟宪民先生的《江城子·寄语》正可谓不着一字,而辽宁诗坛的蓬勃兴盛局面已尽得风流矣。

作者简介

尹日高,1951年生,原丹东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在《中国语文天地》等期刊发表上百篇学术论文。出版《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研究》等三十余部教科研著作。参编中华书局版《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鸭绿江诗社顾问,特邀评论员,辽宁互联网协会诗词楹联委员会顾问。诗词集《攀》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三言两语教孩子赋诗填词》即将在海天出版社刋行。

登云龙山

嶙峋崖岸峻,曲径觅幽踪。

不见亭中鹤,犹攀顶上峰。

云开笼石磴,雾散豁心胸。

指点山前路,昂头看卧龙。

王巨农曰

山在江苏徐州市郊,连绵九节,形似卧龙,放鹤亭即在其顶。苏轼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虽不高,却很引人入胜。故作者在颔联中有“不见”、“犹攀”之句。此联以流水成对,跌宕而又自然。颈联写眼前景,意极开阔。只是“云开”、“雾散”,似有合掌之嫌。若易“开”为“来”,则与“散”字相应矣。不知作者以为然否?尾联妙极,不但写出了云龙山的特点,而且使全诗意境得到升华,给人以昂扬之感。

高利华

菩萨蛮·雨过索溪峪向晚戏水

晴岚无定行云散,青丝一任临风乱。何处最堪游?驿前溪水流。泠泠清可语,愁煞寻芳侣。和袜试寒温,轻撩小布裙。

陈志明曰

古有阴丽华、张丽华,俱以美貌胜;今有高利华,则以才情胜。“作者仿佛有烟雾痼疾”(陈祖美语),一见佳山水,即载欣载奔,你看她——“青丝一任临风乱”,“和袜试寒温,轻撩小布裙”,可谓童心不灭,天真得像个小女孩。“和袜”句,虽与“和泪试严妆”(冯延巳)字句上有染,但已经脱胎换骨,此句无理而妙,在全篇中最为精彩。

咏黄山

别有神通捉弄人,半山丽日半黄昏。

难堪酷暑涔涔汗,不耐阴凉战战身。

险路已惊云外纵,奇峰又叹脚边蹲。

匡庐面目孩儿脸,谁识黄山手指纹。

康群曰

此律写黄山之险。前四句写登山之难,暑寒之差,透露黄山之神秘。后四句写黄山之险,“险路已惊云外纵,奇峰又叹脚边蹲”,句工。结尾两句,形象地以云雾变幻无常之庐山与黄山曲径不可数计对比,乃神来之笔。

刘克武

浣溪沙·“遮浪”联欢

挺恤香裙飘彩纱,轻车何处是天涯?烟波远近捕渔家。几抹柔云飞眼角,千层激浪拥心花。昵人白鹭逐金沙。

易丁曰

全词以轻快明丽之笔,描绘出一幅青年男女海湾游乐的画图。如果说“愁苦易写,欢乐难言”,愚意以为,此词写“欢乐”,颇为成功。

肖尤戎

调笑令

调笑,调笑,细细秋波微妙。夜凉露湿芳丛,入幕轻烟悄风。风悄、风悄,杜宇一声天晓。

易丁曰

这是作者青年时代与恋人一次幽会的写照。全词融情入景。轻倩而不轻佻。末句笔锋一转,无限惆怅尽在不言之中。

附: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诗社概况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李汝伦:《中华青年诗词点评》序言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陈芦荻:《后浪新声》前言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一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二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三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四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五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六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七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八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九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十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十一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十二辑

后浪诗社三十周年专辑 ∣ 《中华中青年诗词点评》第十三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