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语教学的翻转课堂

 月在天涯792 2017-09-07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源自美国的新型教学模式。借助网络视频技术,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输过程提至课前,练习讨论转移至课堂中,从而颠覆了传统的教学安排,提升了教学效果。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外语教学,通过精心的整体设计、恰当的任务设定、精炼的微课视频、加强课堂点评与讨论,以及强调情境对话与角色扮演的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外语教学;教育改革;微课
  一、翻转课堂溯源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家观看视频代替老师的课堂讲解,利用课堂时间集中完成练习并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学习。这种做法颠覆了传统学校“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回溯这一教学模式的源头可追溯到2000年。当时,迈阿密大学的三位教师针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在“经济学导论”课程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学传统教学中由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而将传统教学中由学生课后完成的内容移至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的协作讨论中完成。 这被视为“翻转课堂”的早期实践。
  同年,在第11届国际大学教与学研讨会上,韦斯利·贝克博士(J. Wesley Baker)提交的会议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指出“教师是学生旁边的指导者,而非讲台上的贤能者”,提出了翻转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媒体与网络技术制作学习内容,在课前上传至网络作为家庭作业;教室里,教师则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进行讨论,加强知识的内化。
  尽管,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在本世纪初业已形成,但是,由于技术门槛较高、视频资源缺乏制约了其发展。2001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运动的兴起,以及互联网与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翻转课堂的推广提供了技术环境的支持。2004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为帮助学习遇到困难的表妹将自制教学视频上传Youtube网站,引来网络热捧。表妹告诉他,比起面对面讲课她更喜欢视频中可以暂停、重复、快进的可汗,这样她可以自己设定速度而不浪费他的时间。这些视频在网络上被更多的人观看学习,也让可汗意识到学生借助网络视频教学自主设定学习速度,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的优势所在。此后,萨尔曼·可汗在家里录制了超过1500小时的讲座,内容覆盖数学、物理、金融、生物、经济等学科。 2006年11月,Youtube上可汗学院(Khan Academy)频道开通,日均观看超过7万人次。接下来,更多的人与资金投入到视频制作之中,网络资源被更多的教师引入日常教学,翻转课堂也受到了媒体与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与讨论。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1.教学环节的重新设计
  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在无人指导的状态下,在对新的知识及其在知识网络中的地位没有清晰认知的情况下进行自主预习;此后,教师以45分钟或90分钟为教学单位,在教室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讲解部分习题;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巩固教学内容。在部分课程,特别是基础性知识技能型课程中,这种“预习-学习-练/复习”三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效率,打击了学习积极性。有学生感叹虽然投入了大量时间,可预习的效率不高,有些问题,预习了半天也没有弄清楚,可老师上课一讲就明白。也有同学反映,有些问题,老师讲完了貌似听明白了,可一做题就错,再想回头求教,学习已进入下一环节。一些问题就此积累下来,并进入恶性循环,学习的动力也被逐渐消磨掉。有时候,老师也迫于教学进度的压力而不得不将一些“花时间”的练习跳过或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但回馈与完成的效果则难以控制。总体上讲,传统教学将知识的传授放在了课堂学习环节,将知识的内化放在了课后复习环节,而内化过程与最终的检验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翻转教学则颠覆了传统教学的设计,其教学从老师设置的任务清单开始。在课前,老师分解教学重难点录制成视频上传网络,请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预设任务,并提交未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预习的目标更明确;实施中在老师的微视频指导下效率更高;在观看过程中对于已经熟悉掌握的部分可快进跳过,对于未能理解的部分可反复观看体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室中难以做到的分层教育;而课堂的教学则成为了在老师指导下,同学陪伴中的讨论学习,能够消除“单兵作战”的孤独感,更有利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翻转教学使知识的传授借助科技手段、通过微视频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时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协作互动方式完成。实证研究显示,这一模式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2.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中心与主宰。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和评学者的角色,将传统指令性的教学转化为建设性的学习服务。 教师从课堂的前台,变身于教学的视频中,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带领学生接触新知识,突显重点难点,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建立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解决依旧存在的疑惑,并通过针对性提问与练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检验评价其掌握的程度,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提升学习效果。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从前,学生课前预习孤立无援,课堂上跟随老师听课,被动吸收知识,课后陷入不确定的复习检验。而现在,学生可以在每一个教学节点间,自主设定调节学习进程,选择课前学习的时间、地点,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与频次,通过完成课前任务发现自身掌握状况,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聆听重难点辨析,参与课堂讨论练习,与老师同学平等探究、相互支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扩展加深学习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学手段的变革
  从前的教学主要借助书本、粉笔、黑板,在计算机普及后PPT充实到课堂中来,部分情境视频也在课堂上播放。然而文字、多媒体的关联,视频中的重点信息却只有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解说才能够结合到一起。致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各种媒介难以同步,从而出现知识碎片化的问题。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但使教师自制教学视频成为可能,也让教师能够将原本异步进行的文字、音频、画片整合到一起。这使走出课堂,走入学生生活做“一对一教学”得以实现。网络及时通信、学习社区以及学习反馈软件的开发,也让学生从课堂学习得以延展到网络,由老师一元的解答转化为网络多元的反馈,并能够将这种反馈在课堂上再次与老师同学求证讨论,使知识的获得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
  三、外语教学翻转课堂的有效组织
  对于外语教学而言,学与练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两大部分,而将外语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必须在练的环节上花时间,下苦功,练的过程中的指导与反馈又直接关系到练的质量。从这一角度看,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正好为困扰外语教学多年的如何分配宝贵课堂时间的学与练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要将语言技能提升为跨文化理解能力,情境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翻转课堂中视频教学技术的引入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缺憾。从这一角度来说,翻转课堂也不失为外语教学的利器。虽然,翻转课堂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想有效组织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并不容易。其关键在于:
  1.精心的整体设计
  虽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最初传递在课前。但这一切的进行却必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正确引导之下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这就要求老师对各个教学环节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有良好的预见性,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备教学内容,更要备学生,了解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备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困难。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才有可能拆解成合理得当的多个步骤,才有可能将适合以视频形式呈现的内容借助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移出教室,将需要练习讨论转化的内容留在课堂上,才能够通过这种拆解使课上课下有机组合,从而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恰当的任务设定
  课前学习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目标的明确与设定。因此,在课前设计中,任务设置与提问环节尤其重要。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预见的情况反复推敲,提出能够暴露学生知识漏洞的问题,能引发学生跨文化换位思考和分析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如何去学习的问题,从而在促进学生学习、记忆、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开发其学习力,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提问形式上,对易于混淆的知识点可采取选择题形式,对强调系统结构的知识点采用填空的形式更适宜,对于需要引发思考探究的问题,开放式提问更加有效。而这一切问题最好能与真实情境相关联,不要生搬硬造,一定的趣味性也能加强学习的乐趣。另外,课前的问题与课堂的问题应层层递进,相互关联,既要避免在课前学习提出过高的要求而使学生无从下手,也要避免在课堂中提出的要求过于简单,浪费课堂这一师生同学面对面深化教学的宝贵机会,使学生产生课堂无用的感觉。
  3.精彩的微课视频
  翻转课堂理念早已有之,而其真正的实现与推广却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只有在这样的物质技术条件下,老师才有可能通过视频“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实现一对一的“家教”,使学生的课前学习走出苦读书本却收效不大的困局。然而,学生在相对自由环境中也容易出现精神难以长时间集中和产生孤独感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成为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录制5-10分钟的微视频来讲授课程内容是目前翻转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这种课程又被称之为“微课”(Micro Course)。之所以控制在5-10分钟这个长度,是由于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青少年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更短。根据可汗学院的统计与脑科学研究,微课程设置在3-5分钟为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将多个知识点“讲”清楚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应该将复杂的或多头绪的知识点进行合理拆解,而每一个视频则应集中于一个重难点上,高度凝练、突出重点,充分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节点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配套辅助材料引导学生抓住主线并对重难点进行及时巩固。在视频的制作上也应充分体现精简原则,舍去没有必要的动画或修饰元素,让学生始终关注最核心的问题。只有这样,微课才能做到短小精悍,效果突出。而一节节微课之间也需注意相互关联形成知识网络,以实现教学合力。
  4.加强课堂点评与讨论
  紧扣课前学习环节,课堂应对学生课前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点评。对于学生在课前学习中业已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没有必要重复,而应该将有限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存在的问题上。对于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可采取讨论与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解答。在讨论前,教师必须做好相关设计,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收集相关资料,以及重新准备验证性问题以保证问题有效解决。组织讨论时,可采取分组讨论,调整小组规模,不时调配小组成员,使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能互相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可参与到不同的小组中;讨论结束后,可请小组代表呈现讨论结果,老师进行总结归纳。
  5.加强情境对话与角色扮演
  由于中式外语教学往往围绕考试指挥棒进行,而目前的统考内容中基本不涉及“说”,因此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往往偏读写轻听说,尤其是“说”。传统课堂上少有开口机会,课后更没说的兴趣。在外语的翻转课堂中,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宝贵资源,在课前设计合适的对话情境,给予相应的短片学习,分配小组任务;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竞赛,以说促学,针对表演中的问题不仅可以讨论语句说得对不对,内容说得好不好,还可以讨论跨文化语境下人们会不会这么说,从而提升学生外语应用以及理解能力。当然,在“纠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决不可紧盯小疏漏而过分打击学生的表达意愿。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变革,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翻转课堂成为组织外语教学一种有效模式。然而,网络也好、微课也罢,这些都只是优化教学的工具,要在借助工具的同时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仍需要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引导学生。而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突显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终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Lage,M., Platt,G. & Treglia,M.. 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31(1):30~43.
  [2]Baker,W.. 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 [A].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11th) [C].Jacksonville: Florida,2000.
  [3] 王新新.比尔·盖茨:美国可汗学院具有革命性的潜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3,(4):80.
  [4] 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3:71-78.
  [5]程云艳.直面挑战“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J].外语电化教学, 2014,03:44-47+74.
  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教学研究项目“网络时代的外语立体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X06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