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秦岭之尖 2017-09-07

平和县九峰镇杨氏宗祠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九峰镇杨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平和县九峰镇杨厝坪,供奉杨厝坪杨氏始祖念三公及其下三世神位。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扩建于清雍正戊申年(1728)。历史上经清雍正戊申年(1728)扩建,乾隆壬戍年(1742)、光绪年间(约1880)、1985年和2000年等五次维修,现存建筑法式保持清代风格。

宗祠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计1876平方米。建筑面积458平方米,前为半圆形水池和宽阔的庭埕,埕以鹅卵石铺地。山墙砖砌,墙裙制安素面条石,下置卷草纹硅脚石。明间为双开板门,大门两侧青砖砌墙,成网格图纹,上制安透雕石窗花和石栅栏窗。门前有人物、动物、花草浮雕集一身的抱鼓石一对。门楣上方书写“杨氏宗祠”,两侧各镶嵌乾隆年间的“龙凤呈祥”景德镇彩瓷一幅。内墙面抹灰。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大门外观如六柱三楼式牌坊,次间,稍间均以青砖精砌几何连续图案,青石雌虎窗,青石高浮雕旋纹门鼓,内侧为三开间门厅,进深一间;六方形石廊柱,四架檩,卷棚顶,天井墁花岗岩石板。前厅进深二间;主堂进深三间。前厅九檩三架梁,主堂架十五檩,进深第二间三架梁;过水廊道五架檩;梁架间制安透雕或剔雕的花草纹、香草龙纹花板,保留梁架彩画,色彩鲜艳,装饰较为繁缛。主堂金柱均为花岗岩石柱墩接木柱,下置石柱础;柱础雕工精细,有剔雕花鸟纹束腰方形柱础、浮雕杂宝走兽纹束腰八角形柱础和素面瓜楞形束腰圆柱础等形制。梁架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梁为月梁,拱为肥束拱,坐斗有花篮斗、瓜斗上为莲花方形雕花斗等形制,方斗开海棠线,是为梅花斗;前厅和主堂的内外檐装修均在襻间制安斗拱。宗祠屋面覆板瓦,檐口高且出挑较深,举折曲线柔和;正脊为燕尾脊,正脊脊堵内剪粘花草脊饰,工艺也较为细腻。天井均以花岗岩条石铺墁,室内铺墁八角菱形红砖及方形红砖。主堂天井两侧设过水廊坊相连。宗祠前厅铺以,主堂铺以方形红砖。祠中还保存有清乾隆年间重修碑记等。

2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杨氏宗祠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磐安县杨氏宗祠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黄余田村,为明末建筑。祠堂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门楼(已拆),第一天井、前厅、第二天井及两边厢房、后厅组成。前厅为五开间加二弄的建筑,通面阔26米,明间阔为5.20米,东、西次间均为4.30米,尽间为3.50米,二弄各为2.60米,通进深为10.20米。为普通台基,方砖漫地,柱础鼓形,弄的柱础为覆盆形,柱子为棱柱,柱头有卷杀,用材粗大。明、次问东西缝均用抬梁式,尽间为穿斗式,梁架结构为九檩,前后栏用四柱。前檐柱与金柱间栏上设卷棚,用罗锅椽,明、次、尽间补间铺作各二朵。后厅面阔如前厅,进深为8米,明次间东西缝用抬梁式,梁架结构为七檩前后用四柱,二弄为九檩前后用六柱。台基比前厅高出50厘米,方砖漫地,屋顶为硬山顶,檩椽之上使用望砖,盖以阴阳合瓦,檐口有瓦当滴水,天井铺设鹅卵石图案。整座建筑不结蛛丝网迹。建筑具有明代特色。

3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杨氏宗祠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丽水杨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镇七里村尾。七里村,位于沙湾西部,仅一水之隔。明代由水碓后、水碓弄、上垟、下塆、外村、上畈、底垟7个小村组成,称七堡,后为道里乡七里村。七里村为杨、周、陈、林等姓。

杨姓最早,至今有600到700年的历史。

杨氏宗祠,由于年代久远失修,屋漏虫蛀鼠毁,已经残缺不全,面目全非,急待兴修,还望杨氏子孙、有识之士、政府部门给予出资助力,以再现昔日之新貌也。

修建历史

2010年至2011年,沙湾七里村民齐心协力,七里村民一条心,社会各方共出力。在修建七里殿后不久,再次修建杨氏宗祠。 词条面貌焕然一新

4珠海市南屏镇杨氏大宗祠

珠海杨氏大宗祠是珠海地区最大的一座祠堂,位于南屏镇北山村东侧,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占地面积8838平方米,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为珠海市古建筑艺术的典范。

杨族是北山村的名门望族,支脉繁盛,人才辈出,先后出现有都司(正四品)杨云骧,副将(从二品)杨镇海,华南地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杨匏安等。杨氏大宗祠即是杨族势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封建社会,宗祠是作为族人祭祖、议事、读书的场所。杨氏大宗祠的建筑,是以二品官阶的规格,进行斗拱承檩,九架梁,穿插方等格局很高的大式建筑。在民国十六年(1927)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为杨氏开族七百年纪念,题写了一方匾额:“宗支蕃衍”,给宗祠增添一道亮丽色彩。宗祠内另藏有一块“诰命”牌匾,为同治敕封杨镇海曾祖父母。

5郧西县马安镇杨氏宗祠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福建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位于郧西县马安镇下川八组。杨家七世祖杨正茂是清朝进士,时任陕南州知府,在任期间是个功绩显赫。因而,杨家的八世和九世儿孙们也深受皇恩,在地方当些小官吏。后人逐渐发迹,形成上千人口的大家族,于是便共同商讨建杨氏宗祠,以流芳百世。

为建造祠堂,他们在陕郧地区请了数百名能工巧匠,大兴土木,还从湖南运回了两人合抱粗的水杉和桦木作梁柱,又从湖南景德镇买回琉璃瓦,设计一整套皇宫宝殿式的古建筑结构,亭台楼榭、雕龙画凤,面积约一千多平方米,乃当时鄂西北庞大的建筑群物。

走进朱漆大门,门枋门槛全是青岗石雕成的,门枋的两角刻着狮子滚绣球,绣球还是空雕的。第一栋是转脚楼台,在台下用两根巨大杉木作柱子,戏楼顶上盖着绿色琉璃瓦,各个飞檐上嵌有凤凰展翅,凤嘴上叨着风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台前一个大院子,院子两侧有20余间看楼,是儿孙们看戏玩耍之楼。戏台对面用青砖铺的观礼台,是长辈们训话之处。台后正门就是正厕(厕屋),用六根大柱支撑着列架过梁。厅后正殿三间神龛上供奉着杨氏宗祖的牌位。正殿两侧设有16间厢房,其中有宿舍、粮仓,四大间是私塾学堂,孩子们在塾里攻读五经四书。伙房六间,乃住持和伙计们做饭和睡觉的地方。每年春节、清明节、七月半及每月初一十五,香火不断,钟鼓齐鸣,子孙们虔诚礼拜。每逢过年过节,就请专班唱戏,老爷、少爷、太太和小姐们便登上两侧望楼,玩耍看戏,悠闲自如,谈笑风生。

6江山市杨氏宗祠

位于凤林镇南坞村,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外祠和内祠。外祠始建于明朝,后几经修缮,终于形成现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外祠大门三层重檐出挑上翘,共三进二大天井、二小天井。由于年代久远,加之祠堂里少有人走动,布满鹅卵石的天井里,已是绿意茵茵。祠堂里的梁枋上,动物、花卉等形态各异的雕刻精致生动,彩绘笔触细腻、描绘传神。这些雕刻和彩绘距今已两三百年。外祠的前堂是戏台,已经被轮回的光阴浸染得发黑的檐柱,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杨氏内祠始建于元代,二进三天井。牌楼式门面,上书“理学名宗”四个大字。内祠门面正反两面墙上都有刀工精湛、精美绝伦的青砖雕刻。门楼正面的雕刻以花草图案为主,枝叶分布疏密有致,叶片脉络清晰可见;花朵形态各异,花骨朵青涩含羞,半开的花朵仿佛在风中摇曳,怒放的花儿则落落大方,傲然枝头;各种鸟儿在花间树下呼朋引伴、引吭高歌。门楼反面以人物故事为主,其中一幅雕刻图案上,亭子、栏杆、弯弯曲曲的台阶清晰可见,更妙的是,亭子里面竟然还有一张小桌,桌上摆满了物品,立体感极强。人物雕刻也很细致,每个人物的衣服褶皱都因其姿势不同而各异,极具动态之美。内祠里柱子上的牛腿、雀替,也雕刻着仙鹤、梅花鹿及花草等图案。内祠的门楼前设有八个石质旗杆墩,专供族人取得功名时庆典之用。

7广东梅州大埔百侯镇杨氏宗祠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广东梅州大埔百侯镇杨氏宗祠风水格局立子山午向,来水巽巳,山峰丁未,出口西北。

8景德镇涌山镇杨氏祠堂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9湖里杨氏宗祠

湖里杨氏祖籍河南,由集美后溪(碧溪)分衍而来,在湖里社开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早年湖里社远离市区交通不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秋,由监生杨升、贡生蔡熊、张维寅等人捐银,从南山北麓钓鱼翁石修筑一条二百丈的石堤,董事者为杨钟怀,由此可见乾隆中期湖里已相当发达,而杨氏系社中实力望族。目前湖里杨氏近200户,约900人,而由湖里迁居台湾、菲律宾、新加坡等海外各地的杨氏族人也有近千人。

重新合建的杨氏宗祠,位于湖里街南片47号,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平方米,二进院落,单檐硬山燕尾脊,雕梁画栋,大门两幅楹联,一曰:“地接河南竹坑衍派;脉分山北凤湖开基。”描述杨氏由祖籍河南传衍而来,在湖里(凤湖)开基的历史。一曰:“金畏四知东汉清风第一;雪深三尺闽南理学开先。”尊奉东汉名臣杨震、北宋福建理学名儒杨时为贤祖,慎终追远、古风盎然。杨氏宗祠于1992年动土重建,1993年竣工,1996年3月15日举行落成庆典,庆典之日,海内外诸多宗亲祠堂代表前来致贺,其中来自台湾的宗亲有杨永康的族弟、杨福星等一行十几人,与杨氏宗亲热情座谈,并赠送纪念品,进一步增强了亲情亲谊。

10长泰杨氏宗祠

长泰杨氏宗祠,俗称杨海纪念堂,位于长泰县武安镇城关村后庵,始建于唐代,原为杨海居住的一所简陋平房。明代,杨海的后裔杨复一在原址扩建为杨海纪念堂。杨海系唐文德元年(888年),朝廷诰封的武胜场大使。至南唐保大十四年(955年),“场”升为“县”,取名长泰,属泉州府管辖。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邑原任武胜场大使杨海等,以长泰距泉州三百余里,期会征输不便,请求舍远就近改隶漳州,泉州太守林金吾奏准朝廷,于是长泰县始属于漳州,一直延续至今。杨海为开县元勋,他关心百姓疾苦,为长泰人民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故民尊称其为“武胜公”。

11山西代县鹿蹄涧村杨氏祠堂

杨家祠堂位于鹿蹄涧村,距代州城东北19公里。代州不仅是杨家将出生入死的战场,也是杨家将的坟茔和故居所在地。祠堂坐北向南,门前有一对蹲坐的石狮子守护在祠堂。祠门以南,有三间楼台,名为“颂德楼”,这里是杨氏族人祭祠祖先的祭台。沿石阶而上,抬头即可见到祠门上悬挂的金字匾额:分别是“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祠堂两厢有描述杨家将战绩的连环壁画,陈列着杨家将史迹展览和相关文物。后院是祠堂的主体部分,有正殿五间,正中是杨继业夫妇的塑像,两侧是杨门八子像。此外还有许多石碑,都是历朝历代褒扬杨门忠烈的文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2白市杨氏先祠

白市杨氏先祠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白市街北端清水江边。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奉祀杨氏始祖杨洪。 杨洪字与禄,生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后出仕杨吴庐部员外郎,出镇吉州。元代中期,广西、贵州黎平等苗叛,杨洪督兵定乱,次第巢灭。

13石狮市永宁镇后杆柄村杨氏宗祠14台湾佳冬楊氏宗祠

楊氏宗祠创建于民国8年,在84年,太极两仪池与正门因道路拓宽计画面临拆除,由前任管理人楊揖衍与宗亲等人极力奔走,并召集楊家子孙成立保护楊氏宗祠后援会,且在高屏地区许多关心保存客家文化资产的人士团体,经曾贵海医师等人协调呼吁,与佳冬乡旅外乡亲共同努力,当时担任省议员的县长曹启鸿协助下,得以保留并整建。

楊氏宗祠是典型的客家祠堂,民国85年,屏东县指定为县立古迹,建筑不敌岁月摧残,有残圮现象,县政府与楊氏宗亲取得古迹维修共识完工后,成为佳冬地区继蕭家大伙房整建完成后,第二栋由县政府文化处整修完成的客家经典建筑。

15温州龙港张家堡祠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温州龙港张家堡祠堂是非常有特色风格古代文化建设的一个祠堂!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杨氏宗祠!一个比一个霸气!

(持续更新中……欢迎宗亲点右下角“写留言”补充!)

杨氏宗祠遍天下!

一个比一个霸气!

太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