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腐朽变神奇万事在人为(先贤追随者选说《吕氏春秋》)

 johnney908 2017-09-07

 【译文】这世上的万物关键看谁使用,同一种物件因使用的人不同,其结果会有天壤之别,这也是治乱、存亡、死生的本原所在。因此说国家幅员辽阔,兵强马壮,未必就能高枕无忧;人尊贵高大,未必就能美名远播;关键是谁拥有这些,桀纣拥有却最终身败名裂,汤武拥有却成就了千古风流。

       一次,商汤见一个架网狩猎的人,四面都布上了网,且一边布网一边祷告说:“天上坠落的,地下奔跑的,从四方来,全落入我的网中。”商汤说:“嘻!如此赶尽杀绝,若非桀纣,谁能如此?”

       成汤于是收了三面网而只留下一面,又重新教猎人祷告说:“以前蜘蛛结网,现在人类用这种办法捕猎。所有的动物想往左的往左,想往右的往右,想飞高的飞高,想飞低的飞低,我只捕获那些违犯天命的。”

   汉水以南那些国家的君主听到这件事都说:“成汤的德行都惠及到禽兽了。”于是,四十个国家前来归顺。

   猎人布下四面网,未必就能网住飞鸟;而商汤去其三面,只留下一面,却网住了四十个国家,这不止是网鸟啊。

   周文王派人挖水池,挖到了死人的髊骨。负责的官员向文王汇报了此事,文王说:“再找个地方进行埋葬。”这位官员说:“这只是具无主尸骨而已。”文王说:“拥有天下就是天下之主,拥有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国家之主。现在我不就是它的主人吗?”于是这个官员奉命敛髊骨于衣棺给予重新安葬。

   天下人听说这件事后都说:“文王真是贤明啊!恩泽及髊骨,又何况于生灵?”

  有的人即使得到珠宝也难免危及国家,文王因为一具朽骨却能获得民心,看来对于圣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多余无用的。

   孔子一位弟子从远方探亲归来,孔子扛着拐杖问:“你的祖父母还平安吧?”接着持杖作揖问:“你的父母还平安吧?”放下杖来又问:“你的兄弟们还平安吧?”最后背过身拖着杖问道:“你的妻子还平安吧?”

   如此看来,孔子借由六尺之杖,就能让人们明白什么是贵贱亲疏,又况且那些位尊厚禄的人?

   古人看重射术,是因为这可以养家糊口,现在的人看重射术,大了说是因为方便攻占侵夺,小了说是因为方便劫弱暴寡,无非都是用来方便掠夺财物的。善良的人得到饴糖,是用来养病孝老,小偷得到饴糖却是用来开门粘闩的。

 

原文】万物不同,而用之於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故国广巨,兵强富,未必安也;尊贵高大,未必显也:在於用之。桀、纣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汤、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於文王,文王曰: “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今我非其主也?”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

天下闻之曰:“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於人乎?”或得宝以危其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圣人於物也无不材。

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问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戈步而倍之,问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辨疏亲之义,又况於以尊位厚禄乎?

古之人贵能射也,以长幼养老也。今之人贵能射也,以攻战侵夺也。其细者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夺为务也。仁人之得饴,以养疾侍老也。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楗也。

                 选译自《吕氏春秋·异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