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皮质激素无效

 yfpy1234 2017-09-08

原创  同心 临床用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剧烈的烧灼痛、感觉过敏和麻木,有些患者可持续终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医疗卫生资源的负担。

目前,PHN 尚无特效疗法,治疗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度洛西汀、去甲替林,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托吡酯,外用药如利多卡因贴剂、辣椒碱,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氢考酮。这些药物疗效不等,且均有潜在的副作用。

炎症是神经痛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理论上来说,控制炎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那么有强大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真的可以有很好的疗效?这在学术界依旧是存在争议。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通过 3 种机制改变细胞对炎症刺激的反应:① 抑制炎症基因级联;② 激活抗炎基因级联;③ 直接影响已表达的蛋白质。因此,人们对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带状疱疹神经损伤和预防 PHN 寄予厚望。

国内研究观点

国内研究者对口服、穴位注射、疼痛部位浸润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等途径给予糖皮质激素预防 PHN 的效果进行了广泛地探索,且报告称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缺乏设计缜密的高质量研究,因而无法提供高水平的证据。

国外研究观点

国外的早期研究评价了糖皮质激素预防 PHN 的疗效,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其中,两项大型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价了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均显示糖皮质激素无法预防 PHN,但对急性期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度或生活质量有益。

对此,Cochrane 协作组曾分别在 2008、2010 和 2013 年就「糖皮质激素预防 PHN」专题实施了 3 次系统评价,检验在带状疱疹发病后 7 天内通过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 PHN 的疗效。3 次系统评价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在 2013 年实施的最后一次系统评价中,共纳入了 5 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研究,包括 787 例患者,这 5 项研究均为国外研究者在上世纪 70~90 年代实施。文献检索获得的所有国内研究均由于研究设计、研究质量等原因被剔除。

该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的结果表明,激素组与对照组发病 6 个月后的 PHN 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和停药后 2 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也无差异。作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可用于缓解急性期疼痛,治疗风险不大,但对预防 PHN 无效。

综上所述,目前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激素可预防 PHN 的发生,但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减轻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并且安全性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