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

 dogpa的图书馆 2017-09-08

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拉赫玛尼诺夫

是一位用灵魂来创作的音乐家,

把浓郁的俄罗斯忧伤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音乐作品中,

使其作品充满了伤感和浓郁的抒情性,

其中,1912年创作的《练声曲》

是一首有着很高的演唱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无词浪漫曲。

这也是其《练声曲》具备情感性的原因之一。


仅是《练声曲》的第一个音符,就把我拉进到这种舒广优美和沉郁寡欢之中。似乎这样的音乐在几个世纪前已经与我相遇,再次邂逅,直抵心脏,连眼泪都要情不自禁地落下来。是那片终年飘扬大雪的广袤大地把一种忧愁,悲凉注入到他的音乐之中吗?


        拉赫玛尼诺夫的情感是丰富的,乐章当中的俄罗斯情怀很浓郁,连我这样对音乐认识不足的人也能够感受到。我现在每天晚上只听三首曲子,一首是《练声曲》,一首是被人称为“最后的夜曲”的C小调夜曲,另外一首则是莫扎特〈安魂曲〉。我试图比较三者的差异。相形之下莫扎特的天真稚气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拉赫玛尼诺夫的悲情最符合我夜晚迷茫的心境。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围困,在不知不觉中默然睡去,而音乐依旧在低低地诉说它的心事。

《练声曲》


    小提琴的音色明净,通透,决断,十分中性化的一种美。人们说,每个人的表情背后都深藏着一个故事,每个人的手势里都在透露着他们的秘密。乐器也是一样的,一个键,一根弦都包藏着音乐家的人生。就像小提琴遇到了梅纽因,于是他们相互倾诉。音乐家和乐器是彼此的知己。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我相信,一旦人理解了音乐艺术,体会到了它带给我们的美妙,便很少再有退出的时候。我自己也是一样的。古典音乐带给我的快乐,将永远贯穿我生命的始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