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物素化全氟碳纳米颗粒荷载药物体外释放和磁共振影像观察_周兆熊
2017-09-08 | 阅:  转:  |  分享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JNewDrugsClinRem),2009年4月,第28卷第4期

[文章编号]1007-7669(2009)04-0268-05

生物素化全氟碳纳米颗粒荷载药物体外释放和磁共振影像观察

周兆熊

a

,张柏根

a

,张皓

a

,孙黎

b

,王晓珉

b

,张纪蔚

a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a.血管外科;b.药剂科,上海200001)

[关键词]氟碳化合物;纳米粒子;血管内膜;磁共振成像;缓释

[摘要]目的制备生物素化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分析纳米载药的释放特点及其对磁共振信号强度的

影响。方法以全氟碳为纳米核心,通过高压均质方法,分别包被抗内膜增生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或醋

酸地塞米松,以及磁共振造影剂钆喷酸葡胺。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纳米颗粒载药包封率和体外溶出情况,同时观察磁共振影像及波谱信号强度变化。

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地塞米松全氟碳纳米粒径分别为(224±s6)和(236±9)nm。荷载亲水

性地塞米松磷酸钠药物的包封率为(66.4±1.0)%,并有一定突释现象,首日溶出比率为77.2%;荷载疏

水性醋酸地塞米松药物的包封率为(95.3±1.3)%,首日溶出比率为23.6%。全氟碳纳米颗粒荷载2种药

物体外溶出时间都超过1wk。全氟碳纳米颗粒携带顺磁性造影剂钆喷酸葡胺,可增加后者的信号强度约

16%。结论全氟碳纳米颗粒荷载药物具有较好的缓释性,并能增加磁共振造影剂的信号强度,提高磁共

振检测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志码]A

Sustainedreleaseofdrugloadedwithinbiotinylatedperfluorocarbon

nanoparticlesandusei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ZHOUZhao-xiong

a

,ZHANGBai-gen

a

,ZHANGHao

a

,SUNLi

b

,WANGXiao-min

b

,ZHANGJi-wei

a

(a.DepartmentofVascularSurgery;b.DepartmentofPharmacy,RenjiHospital,AffiliatedtoJiaotongUniversity

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01,China)

[KEYWORDS]fluorocarbons;nanoparticles;tunicaintima;magneticresonanceimaging;sustainedrelease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invitroreleaseprofileofloadingdrugsencapsulatedwithintheper-

fluorocarbon(PFC)nanoparticles(NPs)anditsabilityofenhancing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METHODSDexamethasonesodiumphosphate(DxP)ordexamethasoneacetate(DxA),and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loadedwithinbiotinylatedPFCNPswereconstructedbyhighpressurehomogeneous

processingmethod.ThemorphologyandsizeofNPswereexaminedby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and

laserparticlesizeanalyzer.Drugloadingandinvitroreleasingwereassessedby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MRIwasusedtoobservetheimagingandsignalintensityofcontrastwithintheNPs.

RESULTSTheparticlesizeofDxP-NPandDxA-NPwere(224±s6)and(236±9)nm,respectively.The

encapsulationefficiency(EE)ofDxP-NPwere(66.4±1.0)%,withanobviouslyburstingphenomenon,the

initialreleasingratewere77.2%,whiletheEEofDxA-NPwere(95.3±1.3)%,theinitialreleasingwere

[收稿日期]2008-11-23[接受日期]2009-01-19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编号:0552nm024)

[通讯作者]张纪蔚(1953—),男,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动脉重建再狭窄机理研究。E-mail:zhangjiwei001@sina.com

268··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JNewDrugsClinRem),2009年4月,第28卷第4期

纳米载体具有药物靶向和控释特点已成为新

型药物输送系统研究的热点

[1]

。纳米颗粒载药方

式,采用特殊材料作为纳米核心,外层脂质中的

磷脂为表面活性剂,以保证纳米系统在循环中保

持形态和功能的稳定性

[2]

。同时,脂质层可作为载

药基质携带分子探针、治疗药物、影像检查造影

剂等发挥作用。全氟碳(perfluorocarbon,PFC)

结构与碳氢化合物相似,但所有氢原子被氟原子

替代,是一种超顺磁性材料。它无色无味,不导

电也不助燃,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

体内代谢不会降解,没有毒性

[3]

。其很好的化学惰

性、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使之被用于人造

血液

[4]

、呼吸窘迫时液态肺灌洗治疗

[5]

和磁共振分

子影像造影剂

[6]



本研究拟采用全氟碳作为纳米颗粒核心,构

建生物素化全氟碳纳米载药系统,同时荷载治疗

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或醋酸地塞米松)和造影

剂[钆喷酸葡胺(Gd-DTPA)],探讨这种纳米载药

系统的表观特征,荷载治疗药物的离体缓释能力,

以及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影像检测能力。

材料和方法

材料和仪器全氟碳购自美国Gateway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生物素化磷脂酰乙醇胺购自上海

华美生物试剂公司。胆固醇、卵磷脂、红花油购

自美国Sigma公司。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地塞米

松购自上海通用药业,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地

塞米松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Gd-

DTPA购自德国Schering公司。三氯甲烷为分析

纯,甲醇、三乙胺为色谱纯,均购自国药集团化

学试剂公司。

NS1001L型号高压均质机(意大利NiroSoavi

公司产品),VC-130BP超声细胞破碎仪(美国

Sonics公司产品),RotavaporR200旋转蒸发仪

(德国Bochi公司产品),380ZLS粒度分析仪(美

国NICOMP公司产品),Avanti3D低温高速离心

机(美国Beckman公司产品),240/740型高效液

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产品),色谱柱

diamonsilC18(5μm,150mm×4.6mm),THC-D

台式恒温振荡器(太仓市实验仪器厂)。

高压均质方法制备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精密称

取醋酸地塞米松药粉100mg或量取0.5%地塞米松

磷酸钠溶液4mL,分别加入胆固醇0.6g、卵磷脂

1.2g、生物素化磷脂酰乙醇胺20mg、Gd-DTPA

5mL和三氯甲烷30mL,通风橱内充分振荡溶解。

溶液在旋转蒸发仪内35℃真空水浴制成均匀药

膜,再分别加入全氟碳20mL和红花油1mL。细

胞破碎仪内超声振荡制成微乳,加去离子水定容

至100mL。置入高压均质机内,低压(0.7kPa)

循环3次,高压(1.5kPa)循环5次,制成全氟

碳载药纳米颗粒乳液

[7,8]



粒径分析和zeta电位测定取纳米颗粒乳液

100μL,稀释20倍,超声分散5min,制得分散

液。激光粒度仪进行纳米粒径和zeta电位测试。

条件为:HeNe激光波长633nm,电位梯度10V·

cm

-1

,散射角9°,测定温度20℃。

扫描电镜观察全氟碳载药纳米药物颗粒形态载

玻片超声清洗后,分别在异丙醇、甲醇和丙酮中

浸洗10min,3次。将纳米样品滴在玻片上,令其

自由扩散,室温干燥2h,然后将载药全氟碳纳米

样品置于负压(0.1×10

-6

kPa)中5min,充氩气

后喷金4次,每次间隔30s。扫描倍数2000至

28000倍。

线性实验精密称取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地塞

米松标准品10mg,分别置入50mL容量瓶内。前

者用去离子水稀释,后者用甲醇稀释,定容至

50mL。精密移取标准品溶液,分别用流动相稀

释,地塞米松磷酸钠浓度分别为12.5、6.25、3.125

和1.56mg·L

-1

;醋酸地塞米松浓度分别为56、28、

14、7、3.5和1.75mg·L

-1

。两者各取20μL溶液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A对药

物浓度ρ(mg·L

-1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HPLC检测色谱条件参照文献[9]:色谱柱

diamonsilC18,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地塞米松检

测波长均为240nm。地塞米松磷酸钠流动相:甲

醇-三乙胺-0.02mol·L

-1

磷酸二氢钾(70∶2∶28,

V∶V∶V,pH3.0)。醋酸地塞米松流动相:甲醇-

23.6%.BothofthetwoNPscouldreleasepersistedoveroneweek.TheNPsloadingGd-DTPAcouldenhancethe

signalintensityofGd-DTPAabout16%detectedbyMRI.CONCLUSIONPFCNPsloadedwithhydrophilic

drughaverelativelyhighencapsulationefficiencyandsustainedreleasepattern.ContrastloadedwithinNPscould

enhancethesignalintensitydetectedbyMRI.

269··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JNewDrugsClinRem),2009年4月,第28卷第4期

去离子水(74∶26,V∶V)。流动相速度均为

1mL·min

-1

,检测温度37℃。

全氟碳纳米荷载治疗药物包封率(EE)测定取

纳米样品100μL,加入甲醇900μL,充分振荡溶

解,HPLC检测得出纳米药物总量(E

1

)。取纳米

样品1mL置入微量离心管,64000×g离心1h,

取上清液,HPLC检测得游离药物总量(E

2

)。纳

米药物包封率EE=(E

1

-E

2

)/E

1

。HPLC检测同

上。

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药物溶出实验半透膜

Membera-cell(分子截留量14000),置于2%(W/

V)碳酸氢钠和1mmol·L

-1

EDTA(pH8.0)溶液中

煮沸10min,再用蒸馏水漂洗10min后置入

1mmol·L

-1

EDTA(pH8.0)煮沸10min,冷却至

4℃浸没存放。精密量取载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或醋

酸地塞米松的纳米颗粒乳液5mL置入半透膜中,

两端锁扣夹紧。半透膜放入浓度为0.5g·L

-1

人体

清蛋白生理盐水200mL中,恒温摇床设定为

20℃,每分钟振荡60次。在设定时间内提取溶液

标本,并补充等量溶液,溶液标本-20℃冻存。实

验重复3次。HPLC检测同上。

磁共振影像及和波谱信号强度检测取10个直径

为10cm的聚丙烯培养皿,分别加入2%琼脂糖溶

液20mL。10个培养皿2个一组分成5组,分别

加入Gd-DTPA5μL、全氟碳20μL、Gd-DTPA

5μL+全氟碳20μL、生素化全氟碳纳米颗粒乳

液100μL[20%(V/V)全氟碳,5%(V/V)Gd-

DTPA]和无任何药物(空白对照)。10个培养皿

同时采用Philips3.0T磁共振检测,参数为:TR

500ms,TE10ms。影像观察同时记录波谱信号强

度。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所有数据

用x±s表示。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两变

量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0.05为检验水准,

P<0.05认为差异显著。

结果

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地塞米松全氟碳载药纳米

颗粒表征分析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全氟碳载药

纳米颗粒成球状,大小较为均匀;醋酸地塞米松

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表面光整,没有药物结晶。

见图1。

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地塞米松全氟碳载药

纳米颗粒的纳米粒径均成单峰样正态分布,平均

粒径分别为(224±s6)和(236±9)nm。见图

2。地塞米松磷酸钠与醋酸地塞米松全氟碳纳米粒

径相似,差异不显著(P>0.05)。但醋酸地塞米

松全氟碳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高1倍,有较高的

系统稳定性,结果见表1。

全氟碳纳米荷载治疗药物包封率检测结果地塞

米松磷酸钠标准品在1.56~12.5mg·L

-1

范围内,

浓度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r

2

=0.9994),回归方

图1电镜扫描显示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的表征A:地

塞米松磷酸钠全氟碳纳米颗粒(×10000);B:醋酸地塞米松全氟

碳纳米颗粒(×280000)

图2激光粒度仪分析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粒径分布

图A:地塞米松磷酸钠全氟碳纳米颗粒;B醋酸地塞米松

全氟碳纳米颗粒

270··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JNewDrugsClinRem),2009年4月,第28卷第4期

程为:ρ=4.264×10

-5

A-0.0306;醋酸地塞米

标准品在1.75~56mg·L

-1

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

成线性关系(r

2

=0.9991),回归方程为:ρ=

2.2416×10

-5

A-0.005789。HPLC检测全氟碳纳

米荷载治疗药物的峰面积,对照标准品测定所得

回归方程,并根据包封率测定公式,得到荷载治

疗药物包封率。地塞米松磷酸钠纳米颗粒的包封

率为(66.4±1.0)%,醋酸地塞米松纳米颗粒的

包封率为(95.3±1.3)%。

全氟碳纳米颗粒荷载治疗药物体外溶出实验结

果地塞米松磷酸钠全氟碳纳米早期突释现象明

显,首日药物释放比率为77.2%。由于地塞米松磷

酸钠在释放环境中有一定降解,因此累积释放比

率有一定下降,但1wk后仍有约10%药物未完全

释放。醋酸地塞米松全氟碳纳米颗粒早期突释程

度较轻,约为23.6%,以后逐日释放比率接近线性

关系,有较好的缓释特性。见图3。

磁共振影像及和波谱信号强度检测结果磁共振

影像观察结果见图4A。单纯全氟碳(第5、6条

带)没有影像增强作用,影像效果与空白对照组

(第1、2条带)相似。单纯Gd-DTPA组(第3、4

条带)与Gd-DTPA+全氟碳组(第9、10条带)

影像效果接近。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第7、8条

带),成像信号均匀,有明显影像增强效果。

磁共振记录各造影剂波谱信号相对强度(均

值)见图4B,依次为:空白对照组630,Gd-

DTPA1375,全氟碳590,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

1600,Gd-DTPA+全氟碳1385。全氟碳载药纳

米颗粒信号强度是对照组的2.5倍,比单纯Gd-

DTPA信号强度增加16%。

讨论

本研究中的全氟碳纳米颗粒采用高压均质制

图3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地塞米松全氟碳纳米颗粒体外

溶出情况

图4磁共振影像及波谱信号强度检测结果A为磁共振观察各造影剂图像,从上至下第1、2条带为空白对照,第3、4条带是钆

喷酸葡胺,第5、6条带是全氟碳,第7、8条带是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第9、10条带是钆喷酸葡胺+全氟碳;B为磁共振造影剂信号强度

波谱图,排列次序从左至右与左图影像观察上下次序相同,横坐标为间隔距离(mm)

271··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JNewDrugsClinRem),2009年4月,第28卷第4期

备方法,在高压(1.4kPa)下将微粉化药物和表

面活性剂溶液通过孔隙挤出,局部产生气穴和爆

裂,以使药物微粉进一步崩碎。经多次循环,可

得到粒径在100~1000nm之间的纳米颗粒。本

研究制备的全氟碳纳米颗粒,无论是荷载地塞米

松磷酸钠或醋酸地塞米松,平均粒径都小于

250nm,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SONG等

[10]

和FLACKE等

[11]

研究发现,纳米载体药物输送系

统,如果粒径小于300nm,则更容易透过血管内

膜,对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靶向治疗有很大

帮助。

本研究发现,全氟碳纳米颗粒体系中,水溶

性地塞米松磷酸钠药物包封率比脂溶性醋酸地塞

米松低,两者差异显著(P<0.05)。全氟碳纳米

颗粒表面的脂质层可促进醋酸地塞米松溶解,药

物即使离开纳米表面还能重新被吸附。相反,地

塞米松磷酸钠在脂质中溶解度低,一旦离开纳米

表面,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就会占据,因此纳米

颗粒乳液中有较多的游离药物。药物包封率和化

学性质决定了纳米荷载药物的溶出特性。水溶性

药物如地塞米松磷酸钠,在纳米颗粒中保留能力

较低,1d约有70%药物溶出。醋酸地塞米松全氟

碳纳米颗粒早期突释程度较轻,以后逐日溶出比

率接近线性关系。以上实验表明,全氟碳纳米颗

粒荷载水溶性药物有较明显突释现象,有利于需

要首剂加强的药物治疗,而荷载脂溶性药物,可

以保持较长的药物溶出时间,有利于提高药物的

生物利用效率。

磁共振分子影像造影剂应具有非常高的信噪

比,能分辨极低浓度(如纳摩尔或皮摩尔)的生

物标记

[12]

。本实验选用全氟碳作为纳米载体,因为

全氟碳是一种超顺磁性材料,可增加顺磁性造影

剂,如钆剂的信号强度。研究结果发现,液态全

氟碳波谱信号强度与空白对照组基本相同,说明

全氟碳本身没有顺磁作用,但制备成纳米颗粒携

带钆剂等顺磁物质后,可明显增加后者的信号强

度(约16%)。液态全氟碳与钆剂简单混合,并不

能明显改善磁共振信号强度,钆剂必须与超顺磁

性物质紧密结合,才能提高磁共振检测灵敏度。

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制备一种具有靶向治疗

和分子影像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因此,在这个

纳米载体系统中,荷载的药物包括有抗内膜增生

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或醋酸地塞米松,以及磁共

振造影剂Gd-DTPA和能借助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与生物素化抗体连接的磷脂酰乙醇胺。本实验通

过高压均质法制备的生物素化全氟碳载药纳米颗

粒,表观特征符合设计要求,全氟碳纳米荷载药

物具有较好的缓释性,并可以增加磁共振造影剂

的信号强度,提高磁共振检测敏感性,这些结果

为进一步的体内研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毛世瑞,毕殿洲.固脂纳米粒药物释放系统的研究进展[J].沈

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6):455-460.

[2]RIESSJG.Understandingthefundamentalsofperfluorocarbons

andperfluorocarbonemulsionsrelevanttoinvivooxygendelivery

[J].ArtifCellsBloodSubstitImmobilBiotechnol,2005,33

(1):47-63.

[3]MULDERWJ,STRIJKERSGJ,GRIFFIOENAW,etal.A

liposomalsystemforcontrast-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ofmoleculartargets[J].BioconjugChem,2004,15(4):

799-806.

[4]HAMILTONMC,PEEKGJ,DUXAE.Partialliquidventilation

[J].PediatrRadiol,2005,35(11):1152-1156.

[5]LANZAGM,WINTERP,CARUTHERSS,etal.Novel

paramagneticcontrastagentsformolecularimagingandtargeted

drugdelivery[J].CurrPharmBiotechnol,2004,5(6):495-507.

[6]LANZAGM,WALLACEKD,SCOTTMJ,etal.Anovelsite-

targetedultrasoniccontrastagentwithbroadbiomedical

application[J].Circulation,1996,94(12):3334-3340.

[7]LANZAGM,YUX,WINTERPM.Targetedantiproliferative

drugdeliveryto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witha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nanoparticlecontrastagent[J].Circulation,

2002,106(22):2842-2847.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5:185,842.

[9]GUZMANLA,LABHASETWARV,SONGC.etal.Local

intraluminalinfusionofbiodegradablepolymericnanoparticles.A

novelapproachforprolongeddrugdeliveryafterballoon

angioplasty[J].Circulation,1996,94(6):1441-1448.

[10]SONGC,LABHASETWARV,MURPHYH.etal.Formul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ofbiodegradablenanoparticlesfor

intravascularlocaldrugdelivery[J].JControlledRelease,1997,

43(2):197-212.

[11]FLACKES,FISCHERS,SCOTTMJ,etal.AnovelMRI

contrastagentformolecularimagingoffibrin:implicationsfor

detectingvulnerableplaques[J].Circulation,2001,104(11):

1280-1285.

272··

献花(0)
+1
(本文系秋天的飞蝶首藏)